【#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邵公谏厉王弭谤》原文、译文及字词解释》,欢迎阅读!
《邵公谏厉王弭谤》原文、译文及字词解释
【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
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译文】
周厉王(周天子,名胡)残暴,住在国都内的人公开指责厉王。邵穆公(名虎,周王的卿士)报告说:“百姓受不住您的支使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周代诸侯国)的巫者,让他监视批评历王的人。把谤者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没有谁敢再说话,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目光示意(指敢怒而不敢言)。
厉王高兴了,告诉邵公说:“我能制止谤言了,(大家)就不敢说话了。”邵公说:“这是堵塞百姓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指限制言论),超过在河道上筑堤堵塞水流。河道不畅通而堤坝决口,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像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河道,使之畅通,治理百姓的人,使百姓发泄(即让百姓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让他们讲话。因此天子处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古代以盲人为乐官)献曲(指反映民心、民情的曲子),史官献书,少师(乐官的一种)献箴言(一种用于规诫的韵文),盲者朗诵诗歌,让盲人(矇:特指睁眼瞎)背诵规诫的典籍,各种手艺人进行规劝,平民百姓通过官吏将自己的意见传达到朝廷上,近臣尽心规劝,父母兄弟等弥补过失,纠察是非,乐官用乐曲,史官用典籍教导天子,元老、大臣警戒劝导天子(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五十为艾),然后君王对以上各种意见考虑取舍,所以政事通行而不违背情理。百姓有口,就好像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物因而出产;如同土地有宽广而平的地、低而潮湿的地、低而平的地、可以灌溉的地一样,衣食的资源就因而生长。口用来发表言论,国家政事的好坏因而体现。实行百姓认为好的,防止百姓认为坏的,这大概才是用来增多财物衣食的办法吧。百姓在心里考虑,用口发表考虑好的意见,考虑成熟才发表言论,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帮助你的人能有几个?”
厉王不听,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当时的边远之地)去了。
【字词解释】 一、字 尽——进 二、虚词
1、以告:介词,把。宾语省略。 2、道路以目:介词“用”。
3、国人莫敢言: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 4、乃不敢言:就。
1
5、是障之也:这,指示代词。 6、防民之口:助词,连定中词组。
7、为川者、为民者:特殊代词,用于动词性词组后,形成名词性词组,译为“……的人”。
8、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用在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使之成为偏正词组。 9、财用于是乎出:“于”,介词,从。“是”,代词,指山川。“乎”,句中语气词。 10、犹其有原隰衍沃也:第三人称代词,它。 11、胡可壅也:怎么(疑代)。 12、若壅其口:如果。(假设连词)。
13、于是国人莫敢出言:没有谁(否定性无定代词)。
14、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语气副词,表示推测,大概的意思。 三、实词
1、国人谤王:“国人”住在国都内的人。“谤”,公开批评指责。 2、民不堪命矣:经得起,受得住。 3、吾能弥谤:消除,制止。 4、是障之也:阻挡,堵塞。
5、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增多。
6、其与能几何:参与,赞同,此处指帮助。 四、活用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本义堤坝,名→动,堵塞意。
2、师箴:名→动,本是一种用于规诫的韵文,这里指献上韵文。 五、常用字
1、谤:形声兼会意,从言旁声。(1)本义: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如本课“国人谤王”。
(2)引申义:毁谤,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言:(1)本义:说、说话。本课“国人莫敢言。”(2)引申义:谈论、议论—说出的话,言语如本课“口之宣言也”—一句话或一个字也称为一言。
3、听:(1)本义:用耳听取声音(2)引申义:听从,如本课“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听凭、任凭—治理、处理,如君王听政。
4、成:(1)本义:完成、成就。如本课“成而行之,胡可壅也”(2)引申义:成功—成为—特指成盟、讲和。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ade448cb3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