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文化与文化的透明

2022-12-07 00:28: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透明的文化与文化的透明》,欢迎阅读!
透明,文化
透明的文化文化的透明

作者:暂无

来源:《检察风云》 2013年第6



/邓伟志 社会学家

文化,有一种定义叫“理念的总和”。理念,凡适合一时、一地,适合经济基础的先进理念,都应当弘扬开来;凡不符合时代需要、不适用于经济基础的落后理念都应批判、抛弃。不论是“扬”还是“弃”,都应当是公开的,透明的。透明是文化的特性。透明自身也是文化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翻开中国的文化史,不难看出就是一部从不透明到半透明,再到比较透明的历史。在古代,尤其是在封建社会,统治者奉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就是不透明。与他人无关、无害的个人私事就不必透明,所谓透明当然不是说任何事情都要曝光。然而,对政府来讲,对管理公共事务的政府机构来讲,则必须透明、透亮。因为,你的所作所为不仅与他人有关,而且同整个地区、整个国家息息相关。

现在不少人对“透明文化”不甚了了。比如有几个地位显赫的官员气势汹汹地说:“官员也是人,为什么百姓不公开财产,却要官员公开财产?”这话的前提,只对了一分,而错了九分。先说他正确的那一分:“官员是人。”不必检验,官员肯定是人。不是人,人们不会给他官做。可是,官员是官人,前面多了个“官”字就不同一般了。人,任何人在社会上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这社会角色尽管是可变的,但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又是相对稳定的。你不做官则罢,做了官就要以官德、官纪、官法来约束自己。官员的社会角色决定官人是为公之人。那么,“公”便有权利要求官员公开。官人也应当有公开个人财产的自觉愿望。只有公开了,自己才放心,公众才放心。官员公开个人财产会替官员减少无穷无尽的麻烦。我访问过几个被人认为廉政指数较高的国家,按照他们廉政公署自鸣得意的说法,在他们那里,如果有人举报某一位官员贪污,廉政公署会暗自认为举报人有可能患了“精神病”。为什么?因为他们那里奉行透明文化。透明度高,分辨率强,可以做到像陈毅元帅所说的那样,“伸手必被捉”。在透明文化指引下所制定的透明制度、透明规则,甚至于可以使得有贪婪之心的人“贪”不到“污”。在透明文化的浓厚氛围中,几乎是无“污”可“贪”。在透明文化的照耀下,公家的财产无法转化成“污”。所以,才会出现把举报人怀疑成“精神病”的底气。而不是像有些国家和地区那样,贪官一提一大串;不是像有些国家和地区那样,把官员排起队来隔一个抓一个,还会有漏网的。

在透明文化欠发达的国家会有不少清官被人诬为贪官,而且在被诬之后,自己有理说不清,纪检部门花上几年的工夫也查不清。对这种事该怎么说呢?说得难听一点,是自作自受。平时透明了,不用被诬陷者自己出来辩白,广大国民会起来为你澄清,甚至没有同你打过交道的网友也会起来为你解释。平时透明了,纪检部门的工作量可以大为减少,人员可以大幅度精简。透明文化是救国、救官的良策。

在透明文化欠发达的国家也有官员把财产公开的,比如说有高官自报“我有二百万存款,三套房子”,他就以为是践行透明文化了。否!就算你申报的数字是真实的,也是不怎么高的,也收不到“百姓为你请命”的效果。因为财产来源没有讲。透明文化发达的国家规定官员既要报数字,还要报来源。来源笼统还不行,必须一笔一笔讲清楚。

几年前,我向芬兰廉政公署负责人咨询。他说有的官员本来是教授,他当官以后如果去讲课,收了讲课费,或者是参与了非他莫属的课题研究,拿了课题费,统统要一五一十地公示清楚。这位芬兰廉政公署负责人在家爱养蜜蜂。养得好了,蜂蜜吃不完。吃不完不可浪费,允许


出售。他说,他卖了几斤,卖给谁的,价格多少,全部上网公示。他说:“邓教授:你信不信?”我说:“相信,相信!”在我说了“相信”之后,这位廉政公署负责人还打开电脑让我看个清楚。

透明文化的穿透力是要透到底,透个穿的。比方说,如果有一笔申报得不实会怎么样?会不会因“初犯”而来个“下不为例”?会不会来个“家丑不可外扬”呢?不会的。有个国家的总理偕外长访问非洲一个国家,费用超过了预算,回国后在国家电视台接受公民的公开质询。总理回答:“是因为对方更换了住处。”公民仍不放过,继续追问。总理回答不上来,由外交部长回答。公民和听众对外交部长的回答表示理解了,质询方才告一段落。哪知后来这位很能干的女外长因为招待他们的外宾吃了鹅肝,堪称超标。二话没有,两个字:下台!

在透明文化熏陶下,随着透明理念的深入人心,因几块钱、几十块钱而丢官的事屡见不鲜。有个国家的总统在当总统前向老板朋友贷款买房,利息略低于市场。怎么样?退位!你不当总统这点事算不了什么,当了总统就不一样了。回到前面说的,就不能用“官员也是人”来糊弄了。

对透明文化怎么看?仍是个文化课题。有些透明文化欠发达国家中的文人把透明文化发达国家的这类透明之举称作“政治洁癖”。当否?有待广大读者点评。点评也是一种透明。点评有助透明文化提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a48767dd6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1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