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70年来国庆节庆祝方式的变迁》,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70年来国庆节庆祝方式的变迁
作者:
来源:《华声文萃》2019年第09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当年10月9日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民进党的政协委员提议:把新中国成立的10月1日设立为新的国庆节。这一提议得到了同意,并于当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中确定下来。
与端午、中秋等这些有民俗传统的节日不同,国庆节从诞生之初就有明确的政治指向。经过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和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奋斗,新生的共和国需要有自己的节日对既往奋斗的历程表达纪念,新生的执政党需要一种仪式来彰显自己执政的合法性,经历了近代困苦的国民也需要一个窗口来宣泄自己新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许。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后是历时3个小时的盛大的阅兵式,再之后是有30万人参与的群众大游行。国家领袖、领导人和国际友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人民解放军和浩浩荡荡的群众游行队伍陆续经过天安门并高呼口号,这种形式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前十年(1949至1959)国庆庆典的基本流程。
在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下,每年通过阅兵彰显武力是有其必要性的,不过确实也开支不菲。从1960年开始,由于遭受了“三年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调整国庆庆典的方式:“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非十年庆典取消了阅兵环节,仅保留了大规模的群众游行。不过参与游行的人数却一直不少,每年都有几十万人,1966年更是达到了150万。
而从1971年开始,政府再次调整了国庆庆祝的方式,由大规模的群众游行改为了游园活动,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了1977年。这段时期在首都北京,每年的国庆节都会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颐和园、天坛公园、陶然亭公园、紫竹院公园组织群众进行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而国家领导人、国际友人等也会前往各个公园与群众一起庆祝。相比于大规模的游行,游园活动的仪式色彩相对淡化,但群众狂欢的性质还是保留了下来。
1978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治国方略。这种反思和调整也体现在了国庆的庆祝方式上。1978年10月2日的《人民日报》上刊载了这样的一条新闻:节日的首都,呈现出一派欢腾喜气的景象。入夜,北京市全城华灯齐放,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首都体育馆,参加由文化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北京市联合举办的庆祝晚会。这条新闻,标志着官方国庆庆典方式的又一次转变,也标志着新中国建国以来大规模群众狂欢模式的结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a47618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