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2022-10-04 00:53:3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欢迎阅读!
三下,备课,单元,语文
17、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教育学生要关心自己的父母。 教学重点:

体会孩子们情绪的变化,学习关心别人。 教学过程:(教具,学具,器材,板书设计 一. 模拟情节、导入课文。

1 模拟课文情节

1)“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2)“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了呢?” 3)“‘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

4)“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 2 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刚才模拟了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可贵的沉默》 那么,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呢?是在什么情况沉默的?

二. 初读课文。

1 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读通课文。 三. 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课文,正音。 2 学习本课生字。(略) 3 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四、再读课文,勾画出你喜欢的语句,交流一下,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第二课时

四.理解课文内容。

1. 图上画的是哪个场景?

2. 从书中找出有关描写他们这时表现的语句,小声读一读,从中 你体会出什么来

?

A. 自由小声地读一读。 B. 体会、感悟。 C. 指导朗读。

(一) 出示第二幅图,体会“可贵的沉默”的意思。

1 这幅图和第一幅图有什么变化? 2 默读课文这部分,从中找找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沉

默了?

3 这时,他们的表现又有什么变化?从文中画下来。

a. 小声读一读。 b. 你又有什么体会?

c. 想象这时他们的心里会想什么呢? d. 假如是你,你知道吗? 4 学到这儿,你想想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如果没有这沉默,旧不会引起大家的思考,不懂得去 珍重别人对自己的爱;有了这沉默,同学们才会用自 己的行动去关心爸爸妈妈,所以说这种沉默是可贵

的。)

三.拓展延伸: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他们的爱。)

板书: 17、可贵的沉默 父母——孩子




18、她是我的朋友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3学习阮恒珍惜友情、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3学习阮恒珍惜友情、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指点“恒”的读音。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通过预习课文我们还知道课题“她就是我的朋友”这句话就是阮恒要救小姑娘的原因。 3、示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A、请一个同学来读读。B、从这篇课文的预习要求看,共讲了三方面。[介绍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概括了主要内容;提出了预习的要求。理解“挽救”、“垂危”。]

2、这篇课文非常的感人,下面首先请同学们听录音,想想看:A、播音员阿姨是怎样的读的?你能像她那样读吗?你能达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目的吗?B、想想阮恒献血的经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画出描写他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作标记。C、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欢的记号标出。

3、交流:A、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请读一读,再说说你觉得它为什么感人。B、课文中5--11自然段讲的是阮恒献血的经过。请你读出描写他献血时神态、动作的语句。C、分别指名读读1----4自然段、12----14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D、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休克 输血 迫在眉睫 阮恒 草垫 擦拭 抽泣 捂住 呜咽 竭力 E、分小组读课文。

4、这篇课文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这篇课文分段。请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5、请运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 6、朗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输血的?请用三角标出关键的词语。并画出有关的重点句。

2、出示:A、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B、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C、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3、交流:A、“迫”的部首是{ },再查{ }几画,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 逼迫;b 急促;c 接近 “迫在眉睫”中的“迫”的意思应为{ }B、用“如果................说话。C、小姑娘的急需输血的这种情况还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呢?D、指导朗读。

4、小结:A、结标。B、提示下节课的内容。阮恒正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主


动献血的。他是怎样献血的呢?阮恒具有怎样的品质?这正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2 3

讲读课文第二部分,抓住阮恒献血时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讲读课文第三部分,了解阮恒献血的原因,体会他的高尚的品质。 对照课文插图,想象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能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A、出示生字词。B、昨天我们又学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部分讲了什么?2、小姑娘生命危在旦夕,输血迫在眉捷,这时阮恒举起了颤抖的小手,阮恒是怎样献血的呢?他为什么要主动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这就是这一节课学习的重点。〔借机点出教学目标〕 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A、一阵沉默之后,阮恒是怎样举起小手的?请划出有关的动词。想想通过这些词说明了什么?B、课文从哪一小节开始真正写阮恒献血的?他开时表现怎样?划出有关的语句。C、献血时,阮恒为什么不停地哭?请找出这样的句子,用三角划出表示“哭”的意思的词。 2、以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A、出示: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B、出示: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C出示: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抓住情感的变化来体会人物紧张、痛苦的复杂内心。〕 4、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层次。 5、对照插图,复述内容。

6、小结。这一段真切地写了阮恒输血时的动作、神情以及小作者的感情变化。

三、讲读课文第三部分:

1、阮恒为什么哭得很伤心?他为什么要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2、、交流。3、你从这里能看出阮恒是个怎样的孩子吗?注意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

四、结标、质疑:

五、对照插图,想象说话。要求:认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画上各个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他们的心情怎样。〔可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重点说。〕 六、作业: 1摘抄表示“哭”的词。---------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试图{ } 竭力{ } 安慰{ } 持续不断{ } 3、填空。 他眼睛{ }着,用牙{ }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 }抽泣。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阮恒的心情[ ]


19七颗钻石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

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 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目标13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课前交流。

1 交流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简单交流。 2 交流作者。

二、 读通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字音,看准字形。 2 小组开火车读课文。 三、 认字。

1 读准字音。 “竟”“匆”为后鼻音,“绊”“咽”为前鼻音“葱”“凑”为平舌音,“瞬”为翘舌音。 “咽”为多音字。 2 开火车认读。 3 记忆字形。 4 组词竞赛 5 开火车认字组词。

四、 写字。 1、重点指导: 1“渴”“沫”“涌”左边相同,都是三点水。 2、渴—竭、哀—享联系记忆。 3“累”下边不是“系”“舔” 右下部不是“小”字。舔—添 4“凑”的左边不是三点水,“沫”的右边不是“未” 2、学生书写。 3、听写。


第二课时 一、 通读课文,提问。

1 接力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2 学生全班交流。 二、 理解课文。

1 第一自然段教学

1 齐读第一自然段。

2 由泡泡中的提示语“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引导第一自然段表达

的主要内容。

3 抓住“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 2 主体部分教学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1 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

变化。

2 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

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3 水罐变成银的:引导学生由第一自然段“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

4 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快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

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5 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

又新鲜的水流: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别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

3 重点理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

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喝,从而得出“爱心”主题。

三、 升华内容。

1 理解课题。

思考: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四、 课后延伸。 1、课后选做题。

20妈妈的帐单

教学目标:


1 学习默读课文。

2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 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课文。

1 引导学生回顾《可贵的沉默》的主要内容,相机提问激趣。 《可贵的沉默》中孩子门懂得了回报父母的爱,着篇课文中的小彼得又懂得了什么呢? 2 结合连结语的提示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自渎课文理解。

1 提出默读要求。 2 学生默读思考。 3 学生汇报

三、 再读课文理解。

1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帮助理解课文。 2 重点问题交流:

1 你怎样看小彼得的妈妈把60芬尼放在餐盘旁的作法? 2 如果妈妈的帐单上不写“0芬尼”,你认为该写多少?



四、 课堂延伸。

1 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帮助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你怎样评

价当时的做法?



语文园地五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 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3 具体生动的讲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课前准备:

整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收集的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资料 收集关于爱父母的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启发谈话,提示学习活动: 1 师动情讲述故事《妈妈的礼物》

2 师述:同学们,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无微不至的,你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小故事呢?

生先小组里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父母之爱的动人小故事,再举手交流。 例:《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血乳》等

3、小结:听了这么多感人的故事,大家心里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在平时的生活中,你知道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吗? 二、引导交流,进一步体会父母之爱。

1 师述:同学们,你的爸爸妈妈向你倾注了无限的爱意,今天你可以给大家谈一谈,可以

从某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说;也可以结合你的一些感受来谈;还可以一边说事情,一边加入你的感受。 2 学生小组交流。 3 请代表上台交流。

三、引导交流,激发爱父母的感情。

1 师述:我们的爸爸妈妈是如此的爱我们,可是我知道,有的同学在家里稍有不如意的地

方,便经常和爸爸妈妈大吵大闹,随意乱发脾气。但我也知道,有的同学在家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通过综合性学习,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爱我们的父母呢? 2 学生讨论交流

3 师述:你以前是怎么做的呢?

4 师述: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做了哪些关爱父母的事情?你在做这些事情的

过程中,又有什么感受呢? 四、创设情境,激发交流欲望。

1 师述:有一个小朋友以前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他不知道父母究竟有多么的爱他,可是

有一天他终于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好,可是,他却不知道如何去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你能帮助他,给他想个好办法吗? 2 生讨论交流,推举出小组的优秀建议。 五、活动小结 六、布置作业:

通过这一节课的活动交流,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提出任务。

在综合性学习中,你已经了解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你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次习作,就请你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一写发生在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的事。 二、选材构思

1 哪一件事让你感触最深?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

情想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在整个这一件事情中,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 同学之间交流交流,注意把事情交代清楚。 三、动笔起草。

1 师述:下面就请同学们动笔起草,注意写一写自己在整个这件事情中的心情。 2 学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回家将这个作文读给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第三课时 (讲评修改) 一、朗读欣赏

1 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 二、评议

1、师生共同评议。

2、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再读欣赏,誊写。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一字多义的现象,明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 2 归类认识“槐”“梧”等八个字。 3 积累名诗句。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 学生小声读课文中的两组句子。

2 实物投影显示,学生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a. 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3、师总结

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他的意思是不同的。这就是汉字的一字多义现象,我们要知道汉字的准确意思,就要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 二、读读认认。

1 自读韵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 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 自学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4 同桌互相检查,教师抽查认读情况。 5 自读韵文,了解树木的常识。 三、读读背背

1 学生自读古诗。

2 自由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3 师谈谈古诗大意。 4 学生背诵古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9abc508ac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