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武汉两所大学藏书票》,欢迎阅读!
武汉两所大学藏书票
作者:国槐
来源:《收藏/拍卖》 2011年第10期
文、图: 国槐
本次刊登的武汉两所大学的藏书票,与两位近代名人——韦棣华女士、闻一多先生渊源颇深。
1899年11月,39岁的韦棣华女士不远万里从纽约来到了武汉,她此行的目的主要是看望在文华书院任教的弟弟。然而,这次普通的探亲旅行,改变了她的下半生,也改写了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历史。韦棣华女士终生未嫁,将后半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被民国总统黎元洪称为“中国现代图书馆运动之皇后”。
而1928年,年仅30岁的闻一多受聘为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国立武汉大学藏书票的主要标志就是闻一多先生设计的武汉大学纪念章。
韦棣华女士与华中大学图书馆1899 年11 月,这是武汉的初冬时节, 39 岁的韦棣华女士(Mary Elizabeth Wood ,1861—1931)不远万里从纽约来到了武汉,她此行的目的主要是看望在文华书院任教的弟弟。然而,就是这次普通的探亲旅行,改变了她的下半生,也改写了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历史。1910 年,在韦棣华女士多年的积极筹措下,名为“文华公书林”的文华大学图书馆落成,并向公众开放。“公书林”意为公之于众,而非文华大学所独有,它是中国近代第一座公共图书馆。1920 年,文华大学图书科建立,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图书馆学专业。1929 年,图书科独立为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成为中国最早的图书馆学专科学校。韦棣华女士堪称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开创者。蔡元培在《文华图书科季刊》上撰文,表彰她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民国总统黎元洪称她为“中国现代图书馆运动之皇后”。
韦棣华女士终生未嫁,生活俭朴,却为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募集了大量资金。她四处奔走,将后半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曾著有《庚子赔款与中国的图书馆运动》一书。1931 年5 月1 日韦棣华女士因心脏病逝于武昌,享年69 岁,她在中国生活了三十余年。韦棣华女士去世后,她的学生沈祖荣遵照其临终嘱托,把文华图书专科学校一直办到1953 年,后在全国大学院系调整中并入武汉大学。文华公书林后经华中大学并入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1996 年11 月,韦棣华基金会和中国图书馆学会就韦棣华奖学金在中国大陆的实施签署了备忘录。从1997 年至今,韦棣华奖学金计划已在中国大陆实施了十多年,每年对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品学兼优,生活贫困的学生给予资助。韦棣华女士在她去世八十年后的今天仍在为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做着贡献,她将永远被中国人所铭记!
华中大学的源头可上溯至1871年美国圣公会湘鄂主教韦廉臣创办的文华书院。文华书院最初是一所仅有5 名男童的教会寄宿学校,后逐步演变为教会中学,1903 年设立了大学部,1909 年正式升格为文华大学,1924 年在文华大学基础上扩建为华中大学。1952 年华中大学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被撤销,原址改办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大学藏书票图案即为当时的华中大学图书馆,可以看出它是一座巍峨高大的现代图书馆。
闻一多与国立武汉大学藏书票
武汉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国立大学,它溯源于1893 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1928 年,年仅30 岁的闻一多受聘为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闻一多在美国留学期间攻读美术,回国后
转攻中国文学。他并没有完全放弃他喜爱的美术活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书籍插图、封面设计、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只不过他这方面的成就被其诗人、学者、民主斗士的光华所掩。国立武汉大学藏书票的主要标志就是闻一多先生设计的武汉大学纪念章,中间是闻一多先生书写的小篆体“武大”两字,典雅古朴。闻一多先生虽然在武汉大学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为武汉大学设计了纪念章、校徽。为武汉大学所在地罗家山改名为珞珈山,“珞”形容石头的坚硬,而“珈”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此命名含有刚柔并济之意并富诗意,且与原名谐音,得到大家赞许,流传至今。闻一多离开武汉大学后,于当年秋天到青岛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的暑假过后,闻一多回到了阔别10 年的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抗战爆发后,他随校迁往昆明,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在西南联大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并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奔走呼号,成为著名的民主斗士。1946 年7 月15 日,被特务枪杀于昆明,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武汉大学为了纪念闻一多先生,于1985 年在老图书馆东侧,树立了一尊闻一多半身铜像,以寄托武汉大学师生对这位首任文学院院长的景仰和追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8c7a5e986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