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欢迎阅读!
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
[摘要] 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推进,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现代市场经济对企业的根本要求。企业只有重视“科教兴企”、“文化兴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发企业的文化力,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形象力和信誉度,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企业文化 建设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从重视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制度等开始转为重视企业的价值观,体现了企业的组织行为的整体性,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人文及地域、民族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中的文化,在浅层面,体现了企业的行为方式或经营风格,其深层次代表着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
对企业发展来说,文化力是一种强大的内在的驱动力。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使文化力转化为经济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科学,自80年代初提出后,越来越引起企业界和理论界的重视,成为企业加强管理、开拓市场的内在要求。面对2l世纪市场竞争的新挑战,唯有大力开发企业文化力,企业才能够求生存,图发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推进,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现代市场经济对企业的根本要求企业只有重视“科教兴企”、“文化兴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发企业的文化力,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形象力和信誉度,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1.大力培育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在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有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的出现,比如股份制、连锁店、兼并重组、企业托管等多种形式。这些企业的运作仅仅靠产权纽带、物质纽带、利益纽带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文化、精神、道德方面的纽带。文化、精神、道德纽带与产权、物质、利益纽带相互协调、共同配合,才能相辅相成,互得益彰。文化、精神、道德上的纽带起着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粘合力的作用。统一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就会变成全体员工的精神动力,并能动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开拓力。所以,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培育,是开发企业文化力应该重视的最基本的方面。
2.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近年来,在国际企业文化、商业文化界,提出了“形象营销”、“形象制胜”的概念,提出形象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较量的一个焦点。有人还提出一个公式:企业力=商品力+销售力+形象力。所以,企业形象塑造,CI设计,成为当今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热门话题。企业在引入CI设计,进行企业形象塑造时,既要注重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又要重视企业理念识别系
统、行为识别系统的制定,使企业“形”与“神”兼备,外在形象与内在理念同一。
3.重视商业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商业文化的内涵有四个方面:商品文化、营销文化、商业伦理文化和商业环境文化。这其中,要特别重视企业的商品文化,树立精品意识。商品从构思、设计、造型、款式、装潢、包装、商标,广告等方面,都代表着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展示出一定的文明水平。任何品牌好、价值高的商品,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商品的文化含量越高、文化附加值越大,它的辐射能力就越强。因此,应重视商品的文化内涵、文化附加值与文化特色,使商品具有文化个性。这样的商品才会受到市场的欢迎。还要重视企业的营销文化,以消费者为中心,贴近人的心理需要、精神气质、审美趣味,开展具有文化风格的商品促销活动,对消费者发挥商品文化潜移默化的感召力,使产品占领市场。
4.认真抓好教育和培训工作。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也在不断优化,这就对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大力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才能保持生产工艺流程的最佳状态,最大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受市场欢迎的名牌产品。因此,强化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和职业责任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大力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就是企业文化力开发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企业文化应具有的特点
1.具有“和谐社会”的社会导向理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对企业而言,党中央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实际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求企业处理好企业内外部各种关系,避免畸形发展和走极端,寻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活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求企业的改革主要侧重于效率优先。效率优先意味着竞争和发展。而一定的差距有利于激励竞争,过分讲求平等和均衡,就容易失去活力。第三,要求企业变简单的物质福利为以精神心理为主的管理方式;变被动管理为职工群众的自我配合管理;变单纯的以行政、经济手段的管理为经济、法律、文化约束的综合管理。第四,要求企业进一步发挥社会责任意识,不仅要求企业创造利润,还要求企业国企改制过程中的企业文化转型对职工、合作伙伴、自然环境、社会负责。
2.“以人为本”的理念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文化,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管思想,这种管理思想把经济活动中最有能动性的人放在重要位置,在企业文化中更加重视人的因素、人的管理、人的塑造。同时由于企业文化的产生弥补了传统 企业管理的不足,使传统的企业管理更加有效。这是因为通过企、文化建设使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更具有主动性,这无疑会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有序、健康的进行。人本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主旨和主旋律。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本价值观不光强调充分重视人、尊重人,吸收员工参与决策,参与管理,更重要的是关注“人的能力”,重视“人的能力”培养、开发和利用,即由人本逐渐扩展为“人的能力本位”,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挥。
3.塑造真正企业家
企业文化建设是靠人实现的,其中企业家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厉以宁认为:知识是有保鲜期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应该培养一批企业家,企业家要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企业的成败与发展,与企业家的作用即企业家精神的实现密切关联。而企业文化以及体现在企业产品中的文化,往往表现出企业家对其所处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的一种理念。可见,企业家及其个人的文化价值标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资源配置决策和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作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家个人价值标准在企业中的体现。因此,企业文化转型中提高管理者的素质非常重要,尤其是企业的主要经营领导。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特有的奋发精神、冒险精神、民主精神和求实精神,改革的意识和胆识,使已有的企业文化不断创新和完善。企业管理者要能运用自身的影响力来体现管理艺术的水平,为了企业的蓬勃发展,为了建立起正确的企业文化。 三、结语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靠短期突击不能奏效,而且是有害的。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变迁技术决定论”代表威廉・奥本格用“文化迟滞”的概念,说明了组织文化在应对组织结构变迁和环境变迁时的“滞后效应”[1]。在一定的意义上,面对迅速变化的日益复杂的结构和环境,文化显示了某种程度的“惰性”,对促进企业的创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2]。企业变革、文化转型,改变企业文化的模式,不仅要长期积累新文化质,而且要经过长时间的加工制作、消化领会,才能把它吸收进自己的文化里。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长期努力,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刘豪兴徐珂(主编):社会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七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832b7c1e0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