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一)

2023-03-12 01:23: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欢迎阅读!
中国青年,志愿者,构建,行动,和谐
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内容提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重要命题。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观念弘扬、实践运作、组织模式以及公民意识的培养上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可贵探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认识和评估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不仅对于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探索价值。 【摘要题】共青团与青年工作

【关键词】和谐社会/中国青年志愿者/志愿精神 【正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重要命题。和谐成了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和谐社会就是让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融洽、协调,无根本利害冲突,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因此,社会公正、水乳交融的社会组织环境和信任、热情、正义、道德、勇气、负责任的社会人文环境,都应该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理念。

中国青年志愿者以公益行动带动义工参与的风气,以组织纪律唤醒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议题呼吁公共事务的参与,以组织运作补强政府的机能,以心灵教化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在观念弘扬、实践运作、组织模式以及公民意识的培养上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可贵探索。因此,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认识和评估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不仅对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探索价值。

一、志愿者服务的现代慈善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志愿者志愿行动作为现代概念,与中华民族传统慈善观念有着重要渊源关系。根据学者秦晖先生的考证,近代中国首先将西方“chadty”(拉丁文,意思是对他人的爱)和“philanthropy”(希腊文词根,意思是对人的爱)传入中国的是日本学者留冈幸助2](P168)但中国人的慈善观念古已有之,并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息息相关。何谓慈善?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中国人向来有排忧解难,救急扶危守望相助的精神,乐于助人是传统美德。慈善事业在中国很早就成为促进社会治理、维持社会物质文明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一种现代公益事业,它是古老的慈善观念与现代社会参与、整合手段的结合,是古老的慈善行为与现代社会救助手段的融合。志愿者内心的动机和行为的动力包含了对弱者的同情与悲悯之心,它深刻体现了中华文化仁爱宏旨,是传统化的现代传承。所谓,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它的核心精神就是仁爱观念。儒家学说主张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墨家学说强调兼爱、非攻。这些都表达了对于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的真诚诉求。 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博大精深,并内蕴着慈善的内核。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宽和处世,协调人际关系,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追求以仁爱为基础、和谐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同社会。孔子所提出的理想人格是善于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孔子主张以待人,也以待物,即所谓推己及人成物成己。孟子也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孙丑下》)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还提出了仁、义、礼、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等一系列旨在实现人和,实现社会和谐的道德原则,提出了建设大同社会的远景理


想。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最反对社会冲突,最希望实现社会的和谐。《老子》给人们描绘了一个人与人之间无欲无为无争,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社会。彼此和谐相处,宽大为怀,慈善本就包含在和谐之中。

可以看出,青年志愿者行动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慈善观念与中华传统和谐文化内核具有相当的兼容性。古人所设计的大同社会理想,虽带有乌托邦的性质,但它作为一种崇高的目标和理想境界,始终引导着人们追求以人际和谐、关爱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发展目标。而在当代,青年志愿者行动用实际行动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新风正气,这种现代慈善观念以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为口号,正是对中国传统的文化的传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慈善行为的要求正是为实现社会的和谐服务的。我们现在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一种友爱的社会友爱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倡导和要求人们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新时期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的文化,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在这一方面,青年志愿者服务所体现的现代慈善观念显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二、志愿者群体兼容协同的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活力源泉的体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这种活力来自社会成员、社会组织和社会机制的有效作用,表现为政治活力、经济活力、文化活力、人的发展的活力等等。社会活力是社会和谐的来源,和谐的达成依靠社会活力的充分发挥。促进社会充满活力的办法,关键在于大力营造有利于创业和创新的机制和环境,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各个领域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活力特征。首先,这种活力特征体现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基于志愿意志之上的参与积极性。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不是政府机构,不能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实体,基本不靠利益驱动,尤其是不靠经济利益驱动。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志愿精神的实质,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公共意识、关怀意识(利他精神)、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当然还有一定的个人偏好(例如自由、自愿、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基础之上的自觉努力。志愿性不仅仅体现在它的主要推动者是自愿的,而且,它的一般性的参与者和支持者本质上也是自愿的,它在一切资源动员上基本都是自愿的,这正是青年志愿者独特的生命力和独特的价值所在。志愿精神是一种志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3]“对于以志愿精神从事公益的行为,无论采取怎样的具体方式,它都是一种基于个人的慈善与博爱行为”2](P2)。在社会学家看来,志愿者数量的多少,志愿者服务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程度,也是一个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标志。 其次,这种活力特征体现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参与人员的广泛多元性。中国青年志愿者群体由不同阶层的成员自发组成,他们基于共同的目标和价值理念而集合在一起,成员间形成了友爱、互助、进步、奉献的新型互动关系,原有的政治地位、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差异已退居次要地位。在人际关系越来越功利化和世俗化的今天,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融合,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的关怀和接触,减轻乃至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因此,志愿者活动作为一个载体,成功地把不同的人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社会协同的纽带,它缔造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一种有效消除阶层偏见、基于一种共同理想而团结起来、充分发挥每一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广泛的多元人际关系,而这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活力源泉。

三、志愿者行动的社会整合效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理念的彰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学的角度理解,和谐首先是公平和公正。于我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建立了以利益差别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7e3f0e8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