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都纪念阙观后感

2022-08-14 20:17: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京建都纪念阙观后感》,欢迎阅读!
建都,观后感,北京,纪念
北京建都纪念阙观后感

北京建都纪念阙位于广安门桥与白纸坊桥之间护城河西岸的滨河公园绿地上,西侧紧邻西二环路,东侧濒临西护城河,是2003年北京为纪念北京建都850周年而建的。

从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于燕京(辽开泰元年1012年)改南京为燕京)营建中都开始,到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完颜珣离开中都南迁到达汴京(开封),中都作为金朝都城共61年。这也是北京建都之肇始,距今已有860年了。

中都城是将辽南京城(后称燕京)城郭向东、西、南三方向扩展约三里,北城墙垣没有什么改变,这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中都城周37里余,近正方形,北比南略长些,故址略当宣武区西部的大半。

按现在地图说,宣武门内的翠花湾是金中都的东北角(有官方标记)丰台区凤凰嘴村是金中都的西南角(从三处城垣遗址可推定);海淀区羊坊店东路一带是西北角;北京南站(原永定门火车站)南边的洋桥北里一带是东南角。(此一说与网上所说略有差别,待专文说明)

中都城城门十三座。南面居中为丰宜门,右为景风,左为端礼。东为阳春、宣耀、施仁。西为丽泽、灏华、彰义。北有通玄、会城、崇智、光泰诸门。

至今这些城门的名字还有两个活着,一个是丽泽,有丽泽桥和丽泽路,还有丽泽商务区,都在原丽泽门附近;一个是会城门,至今还有这个地名,附近还有个会城门公园,会城门路,会城门桥等。还有一个彰义门已渐被现在的北京人所淡忘了。小时候经常听老人把广安门称作“zhāngyèmen”,


一直不解其意,长大后才知是“彰义门”,“义”字有些音转。到现在很难再听到有人把“广安门”称“彰义门”了,这个名字已淡淡退出人们的记忆。当然老人所说的“彰义门”非金中都的彰义门,而是明代的彰义门(明代广安门称广宁门,又称彰义门;清道光年间为避讳改为广安门),金中都的彰义门与广安门在同一轴线上,推想约在现在的广安门外的湾子附近。此为题外话。

宫城在城中而稍偏西南,从丰宜门至通玄门的南北线上,南为宣阳门,北有拱辰门,东、西分别为宣华门、玉华门,前部为官衙,北部为宫殿。正殿为大安殿,北为仁政殿,东北为东宫,共有殿三十六座。此外还有众多的楼阁和园池。

纪念阙现位置就是金中都宫殿主殿大安殿遗址。上世纪90年代拓宽二环路时曾挖掘出石碑,经考证这里是金宫殿的主殿大安殿遗址。

阙最早为古代城门、宫门前两边的观楼,起瞭望作用。后演化为宫殿、祠庙和陵墓前两个相峙对称的具有装饰和象征意义的建筑。阙一般包括台基、阙身和阙顶三部分。

北京建都纪念阙由中央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中心设计。这座纪念阙由座基、柱身、顶盖三部分组成。地面采用花岗岩石材铺装。阙身南北两面刻有“金宫殿故址”五字;西面是宣武区人民政府《北京建都纪念阙记》,东面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撰写的《北京建都记》。地面基底四边为斜坡,南边斜坡上刻《金大事记》,北面斜坡刻《北京建都记》。花岗岩基座四角之上为四根高850厘米青铜柱,寓意建都850周年。纪念阙顶部为青铜斗拱造型,象征金中都宫殿。四面花岗岩基座上正中有四只分别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青铜辟邪(看造型应是1990年“西厢工程”时出土的铜辟邪放大版)。纪念阙南北花岗岩地


面上,分别嵌有青铜制的“大定、贞祐年间(公元11601215年)金中都平面图”和“金中都城与明清北京城位置对照图”。地面基地四角有根据史料记载以铜材仿制的四个金宫殿柱础,与纪念阙顶部斗拱相互应和。纪念阙东侧临护城河河岸的护坡上排列有五只铜辟邪,辟邪下是铜制的海水江崖斜坡,夏天可有水顺坡流下形成动态的景观。

总体看这座纪念阙内涵丰富造型别致古朴大方经久耐看,可以说是个不错的作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7d752cb9a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