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日儿童文学中动物形象的对比研究》,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日儿童文学中动物形象的对比研究
作者:倪筠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8期
摘要: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为了便于理解和尽可能引起小朋友们的阅读兴趣,这类作品中往往会引入较多的动物形象并将其拟人化。但由于历史、政治、文化等环境氛围不同,中日两国的儿童文学中动物形象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儿童文学的特点和价值入手,以狐狸、狗两种动物为代表对中日儿童文学中的动物形象进行简要对比研究。 关键词:儿童文学;动物形象;中日
由于儿童文学中的故事通俗易懂、结构单纯,导致很多人对其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儿童文学创作非常简单,但实际上正是由于受众的特殊性,儿童文学要求作品有鲜明的主体和鲜活的角色,除语言要幽默风趣外,故事本身还要有教导意义,同时还要把握少年儿童的心理活动及性格特点,因此,儿童文学的创作并不简单。众所周知,儿童纯洁、好奇的特质让这个群体总是对动物情有独钟,因而无论是在现当代的专业儿童文学作品中,还是在古代民间故事和传说中,都会有较多的动物形象,这些动物有拟人化的丰富的情感和行为活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动物还会有固定的设定,比如狼总代表着坏的、邪恶的势力,而羊、兔、都是善良、友好的化身,猴子、老鼠都较为聪慧敏捷等。总之,动物形象在儿童文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角色,往往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推动或决定性作用。 一、儿童文学的特点与价值
儿童文学从概念上而言,是区别于成年文学的一种文字,单从其文字风格和行文内容及特点来看,其主要特点是纯真、质朴、简单以及充满童趣,而从其作品内涵和作用而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教育性,儿童处于低年龄阶段,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尚不健全,思想和意识很容易受周围环境所影响,因此儿童文学的作用之一就体现在其教育性上,通常在儿童文学作品中都会有较强烈的教育意义;二是形象性,单纯的理论说教难以让儿童群体所接受,因此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会以人物、动物形象的语言、动作来打造角色的性格,体现角色心理活动的同时也能够利用这些形象展现出作者的意图;三是趣味性,儿童的注意力会较容易被外界所干扰和吸引,因此儿童文学会以简单易懂、风趣活泼的故事情节吸引儿童的注意;四是故事性,儿童文学通常以故事的形式出现,虽然当中會有较多的具有丰富人格的人、动物、植物或其他物品作为主人公出现,但这些角色组成了一个个紧凑、有趣的故事情节;五是知识性,以教育为目的之一的儿童文学,必然少不了知识性,故事当中所包含的色彩、动植物、地理等知识都能够帮助儿童增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熟悉程度。 二、中日儿童文学动物形象对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中国关于儿童文学的形式较多,包括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童谣以及诗歌、戏曲当中都包含有儿童文学的内容。而日本在江户时期出现了草子文学,草双子就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故事和童话。中国与日本儿童文学共同的地方在于都带有浓厚的儒家文化气息,其中包含的教育内容与形式也与儒家有很大关系,并且这种思想与形式也一直保存至今。与中国儿童文学一样,日本儿童文学也会大量运用到动物形象并进行拟人化,但由于历史发展过程、文化环境、政治背景等都不太相同,两国人民对于一些动物的普遍形象认知也不尽相同。我们主要通过狐狸、狗、猫、青蛙几种儿童文学中常见的动物形象作为代表进行分析。 (一)中日儿童文学中的“狐狸”
在中国,由于狐狸经常损害人类的利益,例如偷食鸡鸭等,因而在文学作品中常被塑造成反面形象,如《封神演义》中的妲己、《西游记》中的狐狸精等,在这些文学作品中,狐狸貌美、魅惑、狡猾奸诈、祸国殃民,而在中国儿童文学中,类似于《狐狸打猎人》、《狐狸和仙鹤》等作品中,狐狸也是以“坏的”、“伪善”的形象出现,及时在一些作品中,如《再被狐狸骗一次》中赋予了狐狸有爱的一面,但仍然没有完全去除对于狐狸狡猾、偷盗等特性的描写。 在日本儿童文学中,狐狸的形象则与在中国大相径庭,因为其多被塑造为正面的形象出现,即使是在今天,日本国中也有很多人供奉“荷稻神”,而“荷稻神”的本体形象就是狐狸,日本人将其看作是神的使者。被誉为“日本安徒生”的新美南吉的很多作品都是以动物作为主体塑造对象,而其中对狐狸的刻画与描写更是非常到位和传神,不仅仅是新美南吉的作品,日本几乎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中,都将狐狸看作纯真、善良、可爱、聪慧、乐于助人的形象。 (二)中日儿童文学中的“狗(犬)”
纵观中国历史,对于“狗”的客观形象描述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元代之前,人们会以“犬马喻君子”、“狡兔死,良狗烹”等美好的语句来将狗拟人化,甚至在苗族、黎族等少数民族还普遍存在着犬图腾崇拜,而元代之后,狗的形象开始发生改变,如“狼心狗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词语中就包含了对狗的贬义和轻视,相应的,在中国儿童文学中,狗的形象也在发生着转变,例如二郎神身边的哮天犬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被塑造成为了为虎作伥、奸诈可恶的负面形象。而也有将狗塑造为忠义救主的形象,在一则民间故事中,主人旅途劳累偶遇一瀑布,盛水喝时却被自己的狗将杯子打翻在地,主人一怒之下将狗打死,最后探查却发现瀑布上方有一条毒蛇腐烂在水中。现今社会对狗的喜爱也是众所周知,狗开始以“人类的朋友”身份出现,儿童文学中狗也被塑造成为忠厚、正义的形象。
在日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狗有看家护院的身份,因此日本人对于狗的喜爱和尊崇也是由来已久,《桃
太郎》、《让枯树开花的爷爷》等民间故事中狗也担任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包括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中的“八公”引得无数大人小孩的喜爱,也感动了所有人,可以说,“狗(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7d2714fc9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