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吟诵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2022-12-22 21:16: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古诗吟诵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欢迎阅读!
吟诵,教学模式,古诗,课堂,探索
小学古诗吟诵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摘要:吟诵是汉诗文的传统读法,即古代的,是关于字音的高低、长短、轻重、缓急的定性不定量的读法系统,具有音乐性,是言外之意的主要载体。由于诗人用吟诵创作古诗时赋予了诗歌声音上的意义,因此古诗的意义是书面意义和声音意义的合体。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够重新寻回诗歌所蕴含的声音含义。

关键词:吟诵 古诗教学 模式研究

吟诵是中国古诗文唯一的创作方式、诵读方式,因此学习吟诵是还原诗歌原本的声音。另外,由于古代诗人创作古诗时是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给诗歌赋予了一定声音上的意义,声音中承载着一部分诗意和诗人情感,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借助吟诵,可以降低诗歌理解的难度,突破诗歌难以理解诗意和难以与诗人共情这两个难点。

另外,吟诵具有音乐性。这样的诵读方式不仅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令古诗的记忆更加深刻,同时还可以让孩子受到音乐的熏陶,促进孩子多方面发展。因此,用吟诵的方式进行古诗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吟诵课堂应当如何上?采用什么样的模式?经过反复磨课,我们探索出小学中高学段古诗吟诵教学的基本模式,即由诵一诵、理一理、吟一吟、演一演、写一写五个环节构成课堂。 一、诵一诵

诵一诵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用现代人的方式朗读古诗,进行定音和初步了解;第二步,用古人的诵读方式,即吟诵的方式,按照吟诵平常仄短、平低仄高的吟诵规则,诵读古诗。注意:这一步是不加吟诵曲调的。 二、理一理

吟诵教学并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学舌学唱,而是要通过吟诵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意。新课标指出,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师教学课文需要抓关键词句,吟诵教学同理,也需要寻找吟诵的关键点,并体会关键点在古诗吟诵中表达情意的作用。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并不是古诗中所有的字都具有明确的声音含义,只有一部分特殊的关键字有鲜明的声音含义,这些关键字一般是韵脚和入声字。当然,也有一部分其他的字因为声音的延长或变短而产生的声音含义。因此形成以韵脚、入声字和有声音含义的长短音关键点的吟咏鉴赏,并对关键点进行分级。韵脚是古诗押韵之处,在吟诵中是全诗的最长音,语音的含义特征被放大,声音的延长是情绪的绵长,因此承载着更多的诗人情感,往往决定了整首诗的情绪,因此韵脚为最重要的第一级关键点。如《望天门山》押韵,”“回(吟诵读huai”“都是开口音,音色响亮高阔,承载诗人初出蜀地游离四方的乐观豪迈的感情。入声字本身音色极为特殊,是高亢短促的极端音色,有强调情绪的作用,并承载着痛苦、决绝、快速、兴奋等极端情绪,是次重要的第二级关键点。如时闻折竹声”“二字均为入声字,音调极其短促干脆,有雪压竹折的突兀之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入声字,短促的音调中传达作者对朗朗明月的惊叹喜爱之情以及泉拍溪石的淙淙清音。再如岳飞的《满江红》,所选择的韵脚也全是入声字,承载着岳飞对金人的痛恨之情。另外,还有一些长音和短音,虽然不是入声字或韵脚,但也承载着明显的声音含义,因此我们把有明显承载含义的长音和短音确立为第三极关键点。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客舍青青柳色新青青二字为平声字,应为长音,拖长后吟诵青青——”,翠柳环绕、满目皆翠的画面美历历在目。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音,抓住君、人这两个绵长的长音,体会作者依依不舍之情。再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中,字是长音,是短音,是短音,”“是长音,吟诵起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拖长的字仿佛能看


到连绵起伏的山脉,变短的”“二字让人感到山脉戛然而止的壮景,而大荒————”拖长后,则可感受到平野一望无际的开阔之感。

由此可见,借助吟诵可以更容易体会到古诗的画面和作者的情绪,极大地降低了古诗的鉴赏难度,使古诗教学变成了轻松、愉悦的事情。 三、吟一吟

古人读诗,读之不足,就会吟。所谓吟,就是在诵一诵的基础上,加上音乐,变成带音乐性的吟唱。吟一吟是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实现结合学生自身情感体验的吟唱,达一人一诵调的理想状态,没有固定的音调,只有情感的表达。 四、演一演

演一演则是化身为诗人,通过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将古诗诗意和情感内化,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古诗。 五、写一写

写一写则通过运用,体验作诗之趣。

以上五个环节,是我们对吟诵应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研究。其实,掌握吟诵不难,只需做到平长仄短”“平低仄高等吟诵规律即可,但是如何利用吟诵上好古诗课,是该论文

研究所在。让吟诵课堂模式化,变得有迹可循,有法可依,易于模仿,这就是该论文的意义。 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 吟诵应用小学古诗教学的实验研究 题批准号:2018ZJG05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717f86552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3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