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商隐《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古诗词阅读理解》,欢迎阅读!
李商隐《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古诗
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①宴作
李商隐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知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注)①崇让宅:李商隐岳父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宅邸。写作此诗时诗人仕途受挫,暂居于此,妻子仍在京城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露凝如霰,红荷凋零,万竹悲声,青松覆雪;本该是宴饮欢歌的崇让宅在诗人笔下却凄清冷落如斯。
B.“本来”对“何事”,颔联“浮世”对“红蕖”,就格律要求而言,对仗不是十分严谨,但这处“变体”将人事 与自然巧妙勾连起来。
C.诗歌颈联“归梦惟灯见”“生涯独酒知”,灯见不如不见,酒知莫若不知;与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虽境异却情近。
D.本诗前四句即景生情,情景交融;诗歌后面四句直接抒发感慨,幽独孤恨郁积满怀,暗生归隐之思。
2.该诗善于借助景物的描写来传达思想感情,物皆着我之色彩,但方法不尽相同,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 简要分析。 【答案】
1.A
2.(1)以景衬情(触景生情)。露凝如霰,风过回塘,万竹悲声;诗人用凄清冷落的环境景物,烘托渲染自 己的思想感情。风露塘竹之悲,触动加深了人之悲切。
(2)以景比情(象征)。红荷的离披,象征着人的别离;嵩山的松雪,象征着隐逸情怀。 (3)赋物以情(拟人)。风中悲竹,与我心通;寒夜孤灯,见证归梦;客中苦酒,知我幽恨。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A项,“……青松覆雪;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该是宴饮欢歌的崇让宅在诗人笔下却凄清冷落如斯”错误,从诗中来看,“松雪”非崇让宅之景,“岂到白头长知尔,嵩阳松雪有心期”,意思是“难道到了白头之年还是如此?我早与 嵩山南面的松雪两心相期”,由此可知,“松雪”是诗人想象的嵩山南面的景象。故选A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该诗善于借助景物的描写来传达思想感情,物皆着我之色彩,但方法不尽相同,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借助景物的描写来传达思想感情”,这就要求考生圈出诗中的景物,分析景物的特点,借助景物的特点再来分析其中寄寓的诗人的情感。从诗中来看,“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这是写初秋崇让宅的景象。清池前横,修竹环绕,地方可谓清幽已极。但诗中用“风”、“露”点染,立刻使之带上浓重的悲切气氛。露凝如霰,说明露重天寒。下面接着再用风加重描写。诗人把主观的强烈感情赋予客观事物,所以见得风摇翠竹,飒飒作响,也像在悲泣一般。这两句是用环境的凄清,来衬托诗人心境的凄楚,这是以景来衬情。“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这两句则是借环境景物来抒发人生的感叹。“浮世”,此处谓世事不定、生命短暂。“聚散”虽兼含两义,重点是在“散”(别离)上。第四句上承首句的“风”,意谓:“人生固然常多分离,池中的红荷,为什么也被风吹得零落缤纷呢?”不用直叙而用反问,可以加强感叹痛惜的语气;对红荷的痛惜,正是对人生难得团聚的痛惜。“红荷”的“离披”,象征着人的别离,这是以景来比情。“濩落生涯独酒知”,这是说因为失意无聊,只好以酒浇愁。句中用一“知”字,使酒带上人情,似乎也在为诗人的坎坷遭遇痛惜不平。诗人使用拟人的修辞让物也着“我”之情。考生结合这些内容分析即可。 【点睛】
诗言志,歌传情,诗歌多寄托志向,抒发感情。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情达志,写景是手段,而抒情才是目的,这就有了景与情的关系。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6ba918e88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