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蒋勋《孤独六记》有感

2022-08-29 02:19: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蒋勋《孤独六记》有感》,欢迎阅读!
六记,有感,孤独,蒋勋《
珍惜孤独,尊重孤独 ——读蒋勋《孤独六讲》

知道蒋勋,是因为杨友谊这个大嘴拉拉。她看蒋勋的书入迷,遂开玩笑对夫君说:“你买这多好书,是想让我离不开你么?”夫君不紧不慢对答:“此乃藏书一粟耳。我不由好奇,蒋勋何人?写了何书?竟引起夫妇二人如此打趣?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后赴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长。著有艺术论述《美的沉思》《徐悲鸿》《齐白石》《破解米开朗基罗》《天地有大美》《美得觉醒》等,散文《岛屿独白》《欢喜赞叹》《大度山》等,诗作《少年中国》《母亲》《多情应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画的江山》《来日方长》等,小说《新传说》《情不自禁》《因为孤独的缘故》《秘密假期》《写给LYS M》等。这众多的书目中,最被大陆读者熟悉的是《蒋勋说红楼梦》,我也托杨友谊的福,连借带买地读完了这套四辑。蒋勋认为,薛宝钗代表的是“礼”,是积极地、中庸的、融入世俗的;而林黛玉代表“情”,是悲观的、极致的、孤独的。蒋勋着力探讨这两方面在每个人身上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只要求、赞颂前者,却逃离、疏远甚至压抑后者。殊不知,孤独更接近生命和美学的本质。带着这样的初步认识,我又在旅行的途中如狼似虎地读完了蒋勋的《生活十讲》《孤独六讲》

我尤其震撼于《孤独六讲》 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语言孤独,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革命孤独,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我想到了自己。有时,我解释不清自己身上的“别扭劲儿”,正所谓“人群里笑容最寂寞”——万众欢腾时,我会突然萧索;集体呐喊时,我会突然失声;我不愿意交代自己的思想,行踪,毫无保留地,无论对象是父母、朋友、丈夫抑或是领导、同事抑或是抽象的集体、组织、国家。每当触及到一定的深度和问题时,我不由会摒弃他人于门外,宁可自己静坐独处。偶尔有一倾交心,过后也充斥着深深地悲伤和无力感,仿佛天地万物只余我一人。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我曾概括为——“自私、不合群,傻了吧唧”,可读到此书,我终于印证,我只是渴望孤独感,珍惜孤独感。有时在我们的文化氛围中,这成了一种罪。“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你怎么可以违背?”类似的诘问,成了逼迫孤独感最常见的方式。而在个人的身上,强加上集体的符号和意义,则成了另一层更恐怖的压迫。蒋勋在“生命的意义”这一节中做了如下的探讨:

“生命真的有意义吗?儒家文化一定强调生命是有意义的,但对存在主义而言,存在是一种状态,本质是存在以后慢慢找到的,没有人可以决定你的本质,除了你自己。所以存在主义说存在先于本质,必须先意识到存在的孤独感,才能找到生命的本质。 我一直不敢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生命没有意义,还值得活着吗?”因为我的生命一直在被赋予意义而无力反抗,很少是我自己主动追寻的结果。来到龙城高中后,宛如我们年轻人长辈的领导,在开会的时候,反复说,我们担负着龙岗无数家庭的幸福和安定,我们担负着龙岗人民的希望。此话大约是鼓舞年轻人前进的谆谆教诲,但在内心深处,我非常害怕,我的肩头怎么会突然担当这么沉重的责任?我离开父母不能膝下尽孝,我自己的家庭都不够完善,更遑论无数家庭的幸福和安定了。随后工作几年中,我发现,唯有和真实的人互动的生活,唯有沉静时独立的思考,才能使我获得深刻的存在感和幸福感。它来自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一双双满含笑意的眼睛,也来自他们愁闷的时刻,和我一样惶恐不安的心灵。我们习惯于用宏大的背景说明个体存在的意义,却往往忽视


或强调个人的自我存在和圆满。

我不是否认集体存在的意义或者集体符号、集体文化的强大力量,我只是通过蒋勋的书,再次思考个体孤独存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小的时候,老妈总是会把我的糗事当玩笑一样说给她的同事听,丝毫不理会这是否使我尴尬,当我提出抗议时,她总是轻描淡写地回答:“这有什么关系?”一个孩子的隐私和自尊心成了大人们拉近距离,分享养儿经验的素材。长大之后,我曾和朋友试图建立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然而以失败告终后,我们不能不保持着一种“亲密有间”的关系来维持友谊的可行性和持久性。走上工作岗位后,曾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幼时使我面红耳赤的情况又回来了。记得某年实行工资改革,大家因为利益的不同,对新的工资标准各有不同意见,在举手通过时不能达到“预期结果”。校领导大为火光,开会再次强调这个工资方案的初衷、过程、意义,最后表决不采取不记名投票的形式,而是采取举手表决的形式——“不同意的举手”无人!“同意的举手”——在那个情势之下,有九个老师依旧保持着不举手的沉默,这背后当然有个人的利益考虑,但是这份众目睽睽下明知道不能改变什么却依旧要完成孤独一掷的勇气却令我钦佩。我对自己举起的那只手和整个的会场气氛,感觉又回到了母亲当众谈我隐私时候的羞耻境地。我们的学校小政治和国家大政治有时就是这样洋洋得意却又令人尴尬无比。请学校领导原谅我这段不合时宜的文字,我既然提交上去,也相信阅读的人有自己的判断,我并非不谙世事,不知领导有领导的难处,大局有大局的考虑,我只是感慨成全个人的孤独在这个自古强调“众乐”现在强调“和谐”的国度里,从来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蒋勋说思维孤独是最大的孤独,我觉得倒也未必,思维是相对自由的,这种孤独往往是私密性而不欲和人诉说的,有时是和自己的行为背道而驰的,只有文人骚客愿意把它付诸笔端,自诩“众人皆醉我独醒”,其实,焉知众人中无人装醉?国人这方面的本事可是很强的。思维孤独最后的艰难选择就是,是要让它成为孤独的思维,还是孤独的行为。

做老师后,接触到的青春也不全然是美好,也有伤痛,也有孤独,蒋勋《孤独六讲》中,非常有创意地提出“情欲孤独”,起码提醒我们老师如何注意疏导青少年的情欲。讲到“情欲”,不是单纯指小孩子在长身体,有了“性”的意识,这个方面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不像过去那样忌讳如洪水猛兽,很多家长老师都用适当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了性启蒙和性知识教育。蒋勋把情欲界定为彻底了解自己的身体,包括所有的部分,从外表看得到的到内脏器官,甚至分泌物,但不能先有结论。这里面包含着对身体的绝对尊重。有了了解,有了尊重,更高层次的就是释放和转移。本能感官的基础之上,情欲高层次的释放和转移,每个人都不相同,因此每个青少年对成长过程,对整个世界,对自我的种种好奇,种种苦恼,种种质疑,乃至于种种对抗都不尽相同,有的顺利过渡,有的备受折磨。蒋勋指出,我们社会缺乏对青少年情欲真正的理解和关心,总觉得小孩子本该无忧无虑,有吃有喝,会有什么烦恼和孤独?也缺乏对情欲的多方疏导和转移。小孩子如果看A片,缓解底层的情欲,家长和老师会大惊失色,觉得这个小孩子不纯洁,完了!我们会喋喋不休地教育他“理”,但是很少引导小孩通过高层次的转化,纾解他心里真正的孤独感,让他感觉到看A片,不能真正满足他,从而要寻求更高更好的快乐。小孩如果无端哭泣,或者无端伤感,我们也习惯于教育他“理”,但是很少从“心” 认同他的孤独感,纾解他的孤独感。也是感谢这几年的班主任生活,使我认识到,可能倾听比说理更重要。蒋勋说,听者是一个很迷人的角色。可以看到一个学生突然跑来,从一语不发到流泪满面,可能得等他哭上一个钟头,消耗掉一包纸巾后,才开始说一点点话,四个小时候,他才可能说得更多。

蒋勋的书,是娓娓道来的,是细细品味的一杯香茗。写此篇小文,恐怕谈不到其精华的百分之一,但我愿看到此文的我可亲可爱的同事们,知道蒋勋其人其书,和我一起


品尝大师的心香无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5c531d496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