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安塞腰鼓结构赏析》,欢迎阅读!
范文大全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安塞腰鼓》结构赏析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入选教材以来,一直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这不仅是因为安塞腰鼓作为“天下第一鼓”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更在于作家刘成章的生花妙笔。气势威猛、磅礴的安塞腰鼓,在作家的笔下,仿佛是掀起在黄土高原上的狂飘,让读者震撼,让世人瞩目。《安塞腰鼓》何以有如此惊人的表现力呢?目前的探究大多是从遣词造句方面着眼,对谋篇布局方面则关注较少、较粗。特别是对主体部分的行文思路,《教师教学用书》、相关的评论文章及课例,几乎都没有涉及。笔者以为,如何谋篇布局,是文本言语形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安塞腰鼓》创作上的一个成功之处,值得我们予以更多的关注。
单看全文整体结构,它与我们平常所见的以观看表演为内容的同类文章并无多少区别,也可依据时问划分为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大部分,也是正面描写表演本身和侧面描写观众反应相结合。然而,稍稍留心便会发现,《安塞腰鼓》开头写表演前和结尾写表演后不只是为文章结构完整而写,还在于有意点染出“静”,以反衬腰鼓捶起来时鼓手的活力和鼓声的闹、猛、响。据常识,表演之前的现场观众云集,不大可能会是静的。但作者却将目光聚焦于鼓手及腰鼓,营造出一个狂舞、狂响之前的安静氛围。鼓手沉静,腰鼓也静。风吹动高粱叶子,吹动他们的衣衫,愈发衬出了“火山喷发”之前的宁静。作者的心也静,凝神谛听,静待震天的巨响骤然发出。末尾之静,则是持续的巨响突然中比的一瞬问所特有的感觉。那一声鸡啼,衬出的是世界的寂静,而这寂静又进一步衬托了刚刚结束的腰鼓声之响。
再看又会发现,开头、结尾也并非只以“静”突出主体部分鼓手的活力和安塞腰鼓的闹、猛、响,它还以干净洗练反衬了主体部分的浓墨重彩。本文开篇没有介绍铺陈,没有吊人胃口,开门见山便直写已做好充分准备的鼓手,暗示表演即将在这瞬间开始!这干净利落的风格与同一单元的《观舞记》迥异。《观舞记》中,冰心发挥女作家细腻多情的特长,一开头就用了一大串优美的语句来表达观舞后的惊喜、激动,极尽赞美之词,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才肯缓缓拉开舞台的序幕。为等待这一刻,读者简直望眼欲穿!在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安塞腰鼓》的这份干脆爽快或许是更合意的吧,这也正合了陕北人的粗犷直率及安塞腰鼓的雄健豪放。对于看惯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一类娇羞、含蓄之美的江南人,这该是别样的一种美吧!文末,也仅是用三言两语道出安塞腰鼓结束瞬间人的奇妙感觉,没有评论,没有补充。仿佛是
11
范文大全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为了把所有的能量都释放在主体部分,把所有的光彩都绽放在主体部分,开头、结尾竟这样简洁,恰似憨厚朴实的陕北人,他们不习惯夸耀自己,人们只有在他们的狂舞和腰鼓的巨响中才会认识到他们内在蕴含着的力和美!大约正是这种让艺术本身说话、把评说权交给读者的朴实和坦诚,才使作者全力以赴投入欣赏美和创造美成为可能,美才在这里达到极致!
当然,文章开头与结尾的妙处还不比这些,细细读来,这朴素之中又何尝缺少了美丽呢!开头虽同样是交代地点、人物、事件,却没有平常所见的那种逐一道来的机械呆板,我们所见到的竟是一幅画,一幅存在于天地之问的巨画:画面的主体是鼓手—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背景是典型的陕北环境—一片高粱地。多好的一个创意!简短的起笔充满活力,鼓手们的生气和力量似乎已升腾在天地之间,让读者的眼光一下子凝聚到了表演现场。一片高粱地,让我们得到这样的信息:黄土高原—安塞腰鼓的故乡!只有在黄土高原上,只有以天为幕,以地为台,安塞腰鼓才得以展现出它最自由最奔放的一面!下文不是写到连四周的山崖都变成了牛皮鼓面了吗?这样强盛的气势怕是没有任何屋顶、围墙受得住吧,也没有任何人工的舞台承载得起吧!结尾呢,响到极处而顿时寂静的感觉已经够让人恍恍惚惚了,最妙的是捕捉到一声邈远的鸡啼。习惯于巨响的耳朵适应不了巨响的骤然消失,回到现实世界仍感觉恍如梦中,直等到一声邈远的鸡啼传来,才将自己从沉醉中拉回现实,神志方才清醒过来,才明白自己刚才是沉醉了……鼓声之响,艺术感染力之强,尽在表演结束瞬问观众这种奇妙有趣的感觉之中!这样的开头、结尾,让主体部分生色又不喧宾夺主,它的美在于清丽脱俗吧!
下面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这个把安塞腰鼓展示得酣畅淋漓的主体部分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安塞腰鼓,其文化底蕴可谓精深丰富,大到历史发展、表演形式、程式、习俗等,小到动作、角色、队形等,无一不是大有讲究。一篇小小的散文,面对庞杂的材料,该怎么选择内容、安排结构呢?读作者精心打造的这个部分,结构上的第一印象是不枝不蔓、紧凑集中。诸多材料与视角中,作者撇开了大处,也撇开了细枝末节,只紧紧抓住它威猛的气势来表现。不单如此,作者还作了进一步的过滤。通常,以观看表演为内容的文章都会写现场观众的反应来渲染气氛,侧面反映表演者的技艺水平。比如叶君健的《看戏》,就写了看戏前、中、后的现场,既写演员也写观众,既赞美艺术家技艺的高超,也表现人民对艺术家的热爱。而本文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特征和艺术魅力为目的,作者以一个观众的身份全身心投入到对安塞腰鼓的欣赏之中,他的眼里、心里只有作为艺术的安塞腰鼓,他的笔触全部指向安塞腰鼓以及自己对安塞腰鼓的感官体验、
2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4a9fe7663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