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国间的交往

2022-04-09 14:26: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世界大国间的交往》,欢迎阅读!
大国,交往,世界
世界大国间的交往



一、制约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因素

国际关系受各国对外政策的制约,各国制定和推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是由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有:

1历史传统。各国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得各国在国际交往中具有自己的特色。近代时期,俄国、日本、德国的积极扩张政策与他们的军国主义、封建主义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2.国家实力。各国国家实力的变化必然引起各国国家利益的变化,为此,必然调整外交政策。19世纪末德国的扩张政策、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都是他们国家势力膨胀的结果。

3.国家利益。谋求国家利益是对外交往的根本目的。国家利益的有无、得失、大小,决定着外交政策的走向。

4.意识形态。一国的意识形态反映这个国家的社会需求,影响到其外交政策的制定。极端的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多是负面的;正常的意识形态则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些大国总是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他国,造成国际矛盾。

5.国内斗争。在近代民主制度下,各国内部的利益集团互相攻击,使得对外政策的制定带有党派斗争的色彩。更有甚者,有的国家统治者企图通过发展对外战争来平息国内政治斗争。

二、主要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特点

1.英法关系——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时而对立时而联合

18世纪,英法既在欧洲争霸,又在印度和北美争夺殖民地(七年战争)。结果法国战败,丢失很多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 (非考点)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最后打败了法国。(第一次反法同盟) 19世纪中期,英法联合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俄国。

④在1777年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萨拉托加大捷后,法国援美对英作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缔结协约(组成三国协约),共同对德。并在一战期间,英法联合在西线对德作战,并最后取得战争胜利。

⑥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英法产生矛盾。英法操纵国联排斥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30年代,英、法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都采取了绥靖政策。二战中,英、法联合对德作战,两国共同实施敦刻尔克撤退,并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⑧二战战后,两国共同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英、法都加入北约组织。 1986年后以英法同为欧共体成员国。

2.法德关系——在近代为争夺欧洲霸权进行了长期争夺,并形成“世仇” 二战后合作 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普、奥积极组织反法同盟。

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被迫向德国割地赔款。

19世纪晚期,法德矛盾十分尖锐。双方加入不同军事集团对抗。

④一战爆发后,法德在西线对抗,进行凡尔登、索姆河战役,并最终打败德国。

⑤巴黎和会后,法国主张全面削弱德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索取战争赔款。

⑥巴黎和会后,严格执行凡尔赛和约,削弱德国;1923年法比联合出兵鲁尔,造成鲁尔危机;为了寻求安全保障,先后同比、波、捷、罗、南等国结盟;30年代参与签订洛迦诺公约,提高德国政治地位。30年代,法国纵容了德国的侵略。

⑦二战爆发前对德实行绥靖政策,二战初期在德国入侵下,法国灭亡,贝当在维希建立傀儡政权,戴高乐领导法国人民英勇抗德。

⑧二战结束时,法国同美英分区占领西部德国,参加纽伦堡对纳粹战犯的审判。 ⑨西德成立后,法德同为北约与欧共体成员国,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3.英德关系——长时期内是相互争夺的对手,目前是同盟关系 ①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联合普奥反法。

18141815年,英国同普奥共同操纵维也纳会议,建立维也纳体系。

③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主要矛盾,英、德分别组织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④一战爆发后,英法在西线相继取得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日德兰等战役的胜利,最后大败德国,取得一战胜利。

⑤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奉行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参与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20年代在德国赔款和法国安全问题,英国偏袒德国;道威斯计划通过后,对德提供贷款,扶植德国;参与签订洛迦诺公约,提高德国政治地位。


30年代对德实行绥靖政策:对德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开进莱茵不设防区不予反击;对德入侵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制造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英法确坐视波兰灭亡而按兵不动。

⑧二战爆发后,英国逐渐坚定了反法西斯斗争决心;不列颠之战使德国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大西洋宪章》;参与发表华盛顿26国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阿拉曼战役战胜德意在北非的军队,北非登陆迫使德意军队投降;诺曼第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相继参加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

⑨二战后,参与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的分区占领;在纽伦堡队纳粹战犯进行审判。

4.英美关系——长期争夺世界霸权,18世纪曾一度形成敌对关系,一战后、二战后期、二战后,两国一直都是同盟关系

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1823年,美国提出“门罗主义”,引起英国不满。 1846年美国从英国手中取得俄勒冈。1899年美国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首先得到英国承认。

③一战后期,美国参战企图同英、法等国争夺战利品。

④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共同操纵会议,并共同策划反苏。国际联盟成立后,英美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英国操纵国联,美国拒绝参加;在亚太地区,英美展开军备竞赛,美国取得与英国同等制海权,并拆散日英同盟。

⑤二战期间英美联合反法西斯侵略,召开四次会议,协调行动,对打败法西斯作出了贡献。 ⑥二战后英国接受美国援助,参加北约,成为美国进行冷战的战略伙伴。 5.美日关系——从19世纪末起,是争夺远东优势地位的两个主要国家 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大门。

20世纪初美国扶日抗俄,支持日本发动日俄战争。

③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华,美日矛盾尖锐, 府院之争反映美日对中国的争夺。 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美国打破了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 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损害美国在华利益,美由纵容日本侵华发展为援华抗日。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在亚太地区角逐,最后美国打败日本取胜。二战后,美国独占日本,按照自己意图改造日本。(偏袒侵华日军战犯,还保留了日本天皇制)

⑦朝鲜战争后美国为把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据点,大力扶植日本经济尤其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大量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60年代末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崛起,开始奉行相对独立自主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6.美苏关系 ——二战前是敌对国家;二战中结盟共同反对法西斯国家;二战后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代表世界势力的两极

①十月革命后,美国武装干涉苏俄。

②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表示援助苏联。

③二战后期,苏、美首脑讨论协同打败法西斯和战后合作问题。

④战后初期,由于意识形态的矛盾与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同盟破裂,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美苏争霸格局形成。 三、特定时期的外交活动: 120世纪30年代的外交活动

法西斯国家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最后结成同盟;英美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被侵略国家展开最早的反法西斯斗争。

2.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外交活动

召开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的重要会议,着重于协调彼此之间的针对法西斯国家的军事行动,也开始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 320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阵营的外交活动

欧洲国家力图实现彼此之间的联合,共同摆脱美国的控制;日本与美国之间也不断发生贸易摩擦;资本主义阵营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4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活动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变化、围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联合国内外进行的“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等活动

5、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国际关系是超越国家界限的国际社会关系,各个主权国家的相互交往构成特定阶段的国际关系。对这种交往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

l)国家实力的变化。国家实力往往决定该国家进行国际交往的目的和方式,从而影响国际关系的全局,从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整体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列强开始在整个世界进行扩张,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整个世界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完毕,形成世界性的瓜分战争。

2)国家利益的得失。各国往往谋求一些国际条件以更大限度地促进自己的发展。为了这些国际条件,各国推行相应的外交政策、进行不同的外交活动。16世纪以来,西欧国家大肆掠夺财富,18世纪以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努力开拓更为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确立了全球战略,这些都


影响到各个阶段的国际关系局面。

3)地缘政治的存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国际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产生特定的国家间关系。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政策、中国努力发展同周边国家间的友好关系,这都是地缘政治的重要表现。 6、当代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问题 1)全局性问题:

①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美国极力推行霸权主义,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多极世界。

②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主要解决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途径如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和活动、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等。

③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问题——包括实施《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防止核扩散、美国退出反导条约等环节。 2)地区性问题:

①朝鲜半岛的形势由缓和到真正实现自主和平统一能否实现。 ②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关系为核心的中东和平进程能否继续。 ③非洲政局动荡。 ④反恐与反霸问题。

关于巴勒斯坦问题:含义是指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并不断扩张,导致阿拉伯和以色列冲突而引起的国家问题。 四、热点地区的国际关系及认识

1西欧:由纷争到联合 西欧国家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后削弱了欧洲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心地位。

二战后,西欧主要国家先是建立欧洲共同体,后发展为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

2.巴尔干半岛:从独立到纷争 19世纪以来,巴尔干半岛许多国家摆脱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获得民族的独立。之后因欧洲大国插手巴尔干半岛事务,巴尔干半岛矛盾错综复杂。这使得巴尔干地区纷争不断,如克里米亚战争、一战、波黑战争、美国攻打南联盟、科索沃独立等。

3.东亚:从大国争夺到共同发展 进入近代以后,东亚各国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对象,大多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二战后,东亚各国谋求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如成立东盟组织),成为世界上经济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但是日本对所发动的侵略战争的态度问题一直是东亚和平与发展的阴影。

4.中东:从战争到和平 历史原因,中东阿拉伯国家与犹太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趋激烈;二战后,根据联合国的决议,犹太人的以色列建国,但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始终得不到尊重,中东战争不断。目前,巴勒斯坦和平问题成为中东地区各种问题的焦点。

5.朝鲜半岛:有和平统一的趋势 朝鲜半岛国原为日本殖民地,二战结束,苏联和美国分别进入朝鲜北部和南部,在两国的扶植下,以北纬38度为界,分别建立了南部的“大韩民国”和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半岛南北分裂是美苏冷战对抗的产物。2000613日—15日,朝鲜和韩国举行了分裂半个世纪后的第一次首脑会晤,双方有了多种形式的联系与合作。朝鲜关系开始向和解、合作、并走向自主和平统一的历史新进程。 6.认识

⑴热点地区的国际问题,是地区利益或者国家利益冲突的反映。

⑵国际问题的产生,与该地区历史原因、民族矛盾、宗教冲突与外部势力干涉密不可分。 ⑶国际问题的合理解决,既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安全与和平,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3ee5eec81c758f5f61f674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