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柳永、苏轼词艺术风格的异同

2022-11-12 08:15: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论柳永、苏轼词艺术风格的异同》,欢迎阅读!
柳永,异同,苏轼,风格,艺术


浅论柳永、苏轼词艺术风格的异同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传统观用婉约”“豪放来比较区分柳永词和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过于简单,应从选材上敢于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心态;语言和题材上的雅俗去比较分析他们艺术风格的异同。在分析柳永词和苏轼词对词发展的影响上,本文认为不应把苏轼创作豪放词看作对柳词的否定,也不应以其风格的不同来判断二人在词史地位上的高低优劣,应以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的心态再联系与区别中去欣赏他们的美丽,肯定他们的作用。此次研究柳词和苏词的目的,是想对宋代文化进行一次透视,加深对宋词的了解。学习这些民族文化追随文化精髓,既丰富我的视野,又充实我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标签: 艺术风格;婉约;豪放;

一、前言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句话形象地点出了这些朝代中占主体地位和成就最高的文体。在中国灿若星河的古代文化长廊中,宋词以其独特的魅力,经久不衰地流传于古今中外的词坛上。而柳永和苏轼,就是宋代词坛上最为耀眼的两颗明珠。笔者认为他们能够在宋代词坛上独放异彩,就在于他们开创了新的词风,给我们带来了两种独特的文化风景。



二、柳永词与苏轼词艺术风格的异同

宋人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记录了苏轼的一件趣事: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因有一个幕士非常的擅长歌咏。于是问他:我的词和柳永比怎么样?这个幕士回答说: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子,芊芊玉指里拿着红牙板,莺啼般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大学士你的词,必须得关东大汉手执铜琵琶、铁绰板,声如洪钟般唱‘大江东去’才行。苏东坡听后为之倾倒。从这件逸事中足可窥见柳永和苏轼已被认为是词风迥异的两位词人,他们分属与婉约派。



但是笔者认为,柳永词和苏轼词之间的异同并非用婉约”“豪放这简单二词便能加以区别。为何这样说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二者的生平经历。



柳永(987——1052?),原名三变,字耆卿。少年时就很聪颖,尤其精通音律。起初到汴京应试,因为擅长写作歌词,作了许多绮艳之词,流传很广,因而被上流社会的文人歧视。后来两次应考都不中,于是流落京师。当时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迅速增長,舞榭歌楼很多,朝庭和民间都非常热衷歌赋。柳永曾漫游汴京、临安、苏州等繁华城市,出入烟花柳巷,与妓女乐工为友。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反映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恋情,记述胜景与描写风光的佳作。如果他活在今天这个时代的话,应该是娱乐圈或艺术届中的大腕,绝不至于穷困而死。可惜他生在了一个埋没与压制人才的封建社会约中年以后,柳永开始穷困潦倒,




为谋求生活出路,改名为柳永,又参加进士考试。中试后,作过县令、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但政绩并不明显。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出生于一个诗书门第之家,父亲苏洵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母亲程氏是有文化极富教养的女子。少年苏轼在父母的培养下,勤奋好学,博通经史。苏轼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受儒家经时济世的影响,早年就立下用世之志,以身报国,并主张针对现实中的种种弊端进行改革。他二十一岁随父亲入京参加进士考试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和弟弟苏辙同科及第。当时其父也深受重视,父子三人一时轰动京城,成为街头巷尾的佳谈。但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先是因变法思想与王安石存在分歧不主张遽变,求之过急而被排挤,后又被弹劾入狱(乌台诗案),出狱后几经贬谪,最后竟成为朝廷党争的牺牲品,病死于赦还途中。



从以上两人的生平经历来看,如果说仕途不顺、怀才不遇、落魄底层、穷困潦倒是柳永一生的概括,那么积极入世、宦海沉浮、勤政爱民、尽心职守则是苏轼一生的写照。不同的人生背景独特的人生经历,对两人的词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笔者认为,仕途不顺这一点,使二人在创作上有一个共同点,即二人都是非常注重表现自我独特的的人生体验、情感。晚唐五代中大多是表现离愁恨别、男欢女爱等内容和题材,但柳永却能抛开五代宋初的烂醉花阴,徘徊香径,能以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真情实感。如表达他对游宦生涯的厌倦的《风归云》驱行役,冉冉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愤怨伤感之情冲口而出,反映了他的仕途失意。柳永的这类词,通过他个人悲苦情绪的自述,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与压抑。苏轼更是进一步开拓深化了这种抒情自我化方向。他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如同诗一样可充分体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人性。



然而,由于两人的家庭背景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在创作方向上,二人表现出很大的区别。柳永改变了过往词作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这首先表现于柳永在词作中对于浅近俚俗语言的运用上。柳永长期混迹于市井,他对市井中常用的俗语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如现实生活中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和俚语”“自家”“都来”“抵死等都在柳永词中被多次重复使用。因柳词的语言不用典故,不讲典雅,不避俚俗,全是市井浅语,却能状难写之景,达难叙之情。因而柳永词在当时流传极广,获得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其次,柳永词的还表现在题材内容选择上。柳永词多吟咏男女之情,描写世俗下层女子的体态姿色、情感愿望以及表现北宋繁华富裕、缤纷多彩的都市生活、市井风情。这类作品如描写妓女的绮罗香泽、柳腰花态的《斗百花》之三;写她们期望摆脱烟花巷陌的《迷仙引》等。柳永词中记述胜景和风光之作也很多,最为人传诵的是《望海潮》。此词抓住西湖烟柳、钱塘江潮、珠玑罗绮、十万人家等景物特征,描写西湖的壮丽繁华,景象如画,不着一色,用白描手法,层层铺叙,写的淋漓尽致,开阔清新。相传金主完颜洪亮听此词后,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柳永词中这些有关于世俗化市民生活情调的思想内容,迎合、满足了市民大众的审美要求,这无不与其长期被排斥于官场之外,穷困潦倒,辗转流浪于社会底层的生活经历有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3a5d87583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