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劝学》《师说》整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劝学》《师说》整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帮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并且强调师生间的协作与对话。(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始终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材分析
《劝学》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六单元,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求学之道和获得教养的途径,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劝学》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荀子的散文,本文文质兼美,通过比兴、比喻论证的方法,系统地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师说》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六单元,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求学之道和获得教养的途径,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文章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阐述了“师”的作用与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本文的文言现象比较典型,而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而指导学生学好本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首先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文言词汇,但深层次的词汇、文法以及阅读能力都还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
1、梳理探究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
2、分析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的应用及其效果。
3、学会发现问题,从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重难点
一是掌握本文比喻、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议论,提高朗读能力。
二是树立谦虚好学和尊师重教的思想。 六、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将我的教学方法确定为:朗读法、点拨法、提问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圈点法、质疑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快速浏览文章,根据表格进行分类梳理。
写作背景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论证结构
论证方法
课文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劝学
师说
活动二:
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之道至今有哪些值得你借鉴?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之道须进一步更新,创新,才能与时俱进,你有哪些更好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 二选一,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不超过200字)
拓展阅读:
劝 学 诗 劝 学 朱熹 颜真卿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三更灯五更鸡, 一寸光阴不可轻。 正是男儿读书时。
未觉池塘春草梦, 黑发不知勤学早, 阶前梧叶已秋声。 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代的劝学诗】 一、立志
1.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2.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二、勤学
3.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4.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三、惜时
5.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6.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7.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8.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清 钱泳《明日歌》) 四、体会
9.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活动三: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
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课后作业:
以《“劝说”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新说”简单理解,就是新的学说。荀子的《劝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里面那些诸如“反省自身”“锲而不舍”“重视积累”等经典思想一直是莘莘学子的精神财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新问题、新认识和新困惑也会层出不穷。因此,我们在学习《劝学》这篇课文时,要与时俱进,主动把荀子的朴素认识与我们的新时代相结合相碰撞,激发出时代的火花,这也就是“新说”的真正内涵所在。写作时不要一味追求“新”,而舍弃课文内容与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27af8e90f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