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靖《明妃曲》的承文本性

2022-08-01 22:35: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井上靖《明妃曲》的承文本性》,欢迎阅读!
明妃,井上,本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井上靖《明妃曲》的承文本性

作者:袁盛财

来源:《文学教育2018年第04

内容摘要:20世纪日本作家井上靖的小说《明妃曲》是在中国史传文学、民间传说及一些文人创作的王昭君故事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作品从当代意识出发,颠覆了文学传统及史实中王昭君的形象,赋予其时代意义,从而塑造出一个追求爱情、追求个人幸福的新女性形象。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从承文本性探讨《明妃曲》的叙事策略及其由此而形成的独特艺术力。

关键词:井上靖 《明妃曲》 承文本性

当代日本作家井上靖的短篇小说《明妃曲》以当代人的眼光解释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爱情至上的昭君形象。本文试图运用叙事学理论,从承文本性对井上靖《明妃曲》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与阐述,进而探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承文本性(hypertextuality)是热奈特1982年出版的在《隐迹稿本》一书中重点论述的一个概念。热奈特首先提出跨文本性这一概念。热奈特认为跨文本性是所有使一文本与其它本产生明显或潜在关系的因素,”[1]69并指出跨文本性的五种主要类型,即文本间性

intertextuality),其内涵与朱莉娅·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概念类似,指两个或若干个文本之间的互现关系、副文本性(paratextuality),即正文与标题及序言等副文本的关系、元文本性metatextuality),指一部文本与它所评论的其它文本之间的关系、承文本性

hypertextuality)、广义文本性(architextuality或译为原文本性),文本与其所述的文体之间的关系。热奈特对文本间性、元文本性和承文本性等类型的区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之前朱莉娅·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概念范围含混不清的问题,使这一理论具有了较强的实用性,使它不再满足于只是代表解构主义观念和关注文本意义及边界的不确定性的指称,而是成为一个明确的、可识别的实用性文学批评概念。

热奈特认为承文本性是表示任何联结文本B(承文本)与先前的另一文本A(蓝本)的非评论性攀附关系,前者在后者的基础上嫁接而成。B文本作为A文本的派生文本,可以是对A文本的描述或改造,而不必谈论它或者引用它。”[1]69后来,热奈特对承文本作了更深层次的阐释,他把任何通过简单改造或间接改造而从先前某部文本中诞生的派生文本叫做承文本。”[1]77井上靖的《明妃曲》是对中国史书《汉书·匈奴传》、《西京杂记》及马致远《汉宫秋》的重写与再度创作,是由上述文本派生出来的承文本。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文化文学上两国关系十分密切,有关王昭君的故事在日本广为流传。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的井上靖对王昭君的相关故事是十分熟悉的。在发表小说《明妃曲》的同时,井上靖发表了随笔《王昭君》。在随笔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中日两国关于王昭君题材的创作发展历程,并对中国典籍如《汉书·匈奴传》、《西京杂记》及马致远《汉宫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1a7ebf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1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