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成性评价的二外日语教学

2023-04-05 09:55: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于形成性评价的二外日语教学》,欢迎阅读!
日语,二外,成性,基于,评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二外日语教学

作者:何学静 高琳佳

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24

摘要:本文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结合具体的二外日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阐述形成性评价对于师生共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分析并总结日语教学改革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结果,提出不足与建议。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二外日语教学

形成性评价这一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教育评价体系, 21世纪初期国内学者开始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外语教学研究。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多元化与多样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活动、课后作业、小组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学生纳入教学评价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教学的反馈作用,建立全新的之间的关[1]。二外日语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运用、体验的过程。随着我国日语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评价体系的完善成为日语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2]。鉴于目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日语教学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展,教学评价仍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因此有必要将形成性评价引入四川民族学院二外日语教学 一、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笔者以外国语学院2015英语专业学生(144人)为研究对象,在第二外语日语教学开展形成性评价。第6学期的日语教学课时为36,授课范围为《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5-10课。期末考试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60%,形成性评价占40%

形成性评价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两个板块。第一课堂总计26分,共 5个栏目,课文抄2分、课文听写2分、口语练习2分、日语打字2分、课后练习18分。评价体系的主体由师生共同承担,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定、教师评定。对各栏目的学习,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承担各自的学习职责、做出相应的评分细则及评定记录,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测试。第二课堂总计14分,日语书法竞赛4分、日语主题活动10分。日语书法竞赛分专业组与非专业组,专业组要求2015级全年级同学参加,非专业组由日语交流协会负责组织并实施。日语主题活动由各班自定主题,1541Cosplay1542班寿司大赛、1543班日语儿歌,各班完成策划、宣传、简报、新闻等相关活动事宜。在日语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跟进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实时掌握学生学情。

新的评价模式兼顾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学生通过自评、他评、互评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师生对评价过程和结果都能做出反馈。师生根据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能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总结,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改进。同时,日语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日语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学生的反馈及教学反思

本学期期末,日语教师通过日语科代表、学生教学信息员、任课教师等多渠道了解形成性评价实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根据信息反馈情况做出教学总结教学反思 从本学期的日语教学改革实践来看,开展形成性评价取得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1.新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日语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应用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更正; 4.有助于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并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5.自评、他评、小组评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同学明确并达成学习目标。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将教与学结合起来,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日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自学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科研思维能力、以及查找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得到增强。然而尚有值得思考的问题及留待今后探讨的课题:

1.学生的日语书写、日语输入法的练习需在入门阶段加强; 2.学生自评是低效的,如何推进有效的自评检测尚待摸索; 3.学生个人日语学习档案需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

4.教学可增加中英日跨文化交流、少数民族与日本文化比较等内容; 5.加强与日语交流协会的合作,为全院学生提供日语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结语: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多方位、多渠道的评价模式,将其引入二外日语教学,对教--评具有激励、促进、提升的作用。教师在改进日语教学模式与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有助于形成具有甘孜藏区民族院校特色的二外日语教学新模式,有助于我院英语专业教学的发展与改革,有助于培养适合甘孜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少华.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探析评《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新闻与写[J].201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彭瑾.对我国日语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之探索.日语学习研究[J].2014. 作者简介:

何学静(198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讲师,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化、日语教学

高琳佳(1982),女,藏族,四川康定人,讲师,研究方向:生态文学及生态语言学、外语教学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民族学院2017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四川藏区高校二外日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xjjg14)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195bbe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9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