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春望杜甫范文》,欢迎阅读!
古诗春望杜甫范文
《春望》体现了“沉郁顿挫” 的艺术风格,示出诗人忧国忧民、 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 (755) 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 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 ( 今属宁 夏) ,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 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 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 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 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 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 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 (今陕西西安 ) 。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 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 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 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 以免散开。
赏析
至德元年 (756)8 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 徒一样的生活,这时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 亡莫卜, 诗 人家国之痛更加浓烈, 便在第二年 (757) 暮春写下了这首 触景生情的五言律诗。
前两句是望中所见,极概括,极沉痛。国家残破,河山尚存, 只是江山换了主人。暮春时节,长安城中草木丛生, 可见的人烟稀少, 一片荒凉。诗人睹物伤怀,伤国之情油然而生,萧条悲凉。正
如吴见
思《杜诗论文》中写道: “杜诗有点一字而神理俱出者,如国破山河 在,在字则兴废可悲 ; 成春草木深,深字则荟蔚满目矣。” 颔联写花写鸟,紧扣诗题,借此来表达了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 感慨。因感叹时事,见悦目的花朵反而流泪 ; 因深恨离别,听到悦耳 的鸟声反而惊心。诗人感触异常。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见之而泣, 闻之而悲,足以见得诗人内心的忧伤。在此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将 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欲悲,甚为绝妙,乃被千古传诵。 接下来写战争时间之长,家书的难得可贵。诗人那种忧时伤别 的情感表现得更为深沉和具体。“烽火”句承“感时”句,“家书” 句承“恨别”句,不仅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而且情感也一泻而下。 最后诗人将伤国忧时思家的情怀用具体的细节体现了出来。头 上白发本来稀少,不断搔抓,就更少了。差不多连发簪也戴不住了。 本诗以“不胜簪” 作结,使人感到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 密结合在一起,真挚感人。 这首五律,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的形象,蕴 含着诗人的情感 ; 诗人的感情,又诉诸在景物形象的描绘中,具有极 强烈的感人力量。
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0c3c3f0e7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