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十二种外治疗法

2024-03-08 04:14: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的十二种外治疗法》,欢迎阅读!
治疗法,中医,十二
中医的十二种外治疗法



膏药疗法 膏药外贴应用甚为广泛:①急性炎症;②慢性劳损,腰腿痛;③关节扭伤、骨折等;④手术后肠粘连;⑤皮肤病。围敷疗法是指外敷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留头)四周的药物,是贴敷疮面以外的一切外敷疗法的总称。清代徐洄溪的《医学源流论》有“围药论”专论,指出“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而外治之中尤重围药”。“留头”的作用:①束毒聚脓,控制炎症;②溃脓后,有利于排脓引流,束毒排脓;③有利于换药,观察疮口,消除感染,束毒消肿。贴敷疗法是应用糊膏、软膏等摊于敷料上,外贴患处的治疗方法。到了宋代,《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才有“贴熁药”的名称和专论。“贴熁药”主要用于:①急性感染,有疮头者,用温热药膏敷贴,促使消散溃脓;②疮头周围红肿处,用寒性药敷贴,促进炎症消散吸收;③敷贴急性感染周围,“须当中开孔”,有利于排脓,热毒外泄。掺药疗法是将药粉掺布于膏药上、油膏上外敷,或直接掺布于疮面上的一种方法,是重要的外科外治疗法。解毒消散法:急性炎症初期, 将解毒消散药(内消散等)掺布于膏药上贴敷,使炎症肿消毒散。提脓祛腐法:疮口有脓、坏死组织,将提脓祛腐药(九一丹、九黄丹等)蘸于油纱布条上,插入疮口内,盖大黄油纱布,以提脓祛腐。生肌收(敛)口法:疮口干净,或是慢性溃疡,将生肌收口药(生肌散等),掺布疮面,盖玉红膏纱布,促进疮面收口愈合。这是外科临床的独特治疗方法。药捻疗法疮口、窦道、脓液坏死组织不易排出者,用药捻(提脓祛腐药)插入疮口内的一种治疗方法。药筒疗法将竹筒用中药煮后,将其迅速扣在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应用空气负压吸引脓液的排脓方法。此法也可用于关节疼痛等。熏洗疗法是应用中药煎汤,趁热在皮肤或患部进行熏蒸、淋洗、浸浴、坐浴的一种方法。外科急性炎症:应用解毒洗药、大黄溻汤等,使炎症内消。疮口有脓液:应用解毒洗药、猪蹄汤等,消毒杀菌,清洁疮口。疮口久不愈合者:应


用溃疡洗药或是艾叶煎浓汤温洗。肛门疾病,痔瘘等:应用复方荆芥洗药、硝矾洗药等熏洗坐浴。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湿疹等:应用痒洗药、燥湿洗药等。热熨疗法是将药物炒热或是蒸热,用布包好,或装入布袋内,放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如葱熨法:将鲜葱连根须,切细,用醋搅拌匀,炒热,用布包好,热熨患处。用于治疗早期外科炎症、急性乳腺炎、软组织扭伤等。此外,还有麸熨法、盐熨法等。目前,民间还有应用。艾灸疗法 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隔蒜灸法:外科感染初期,可消散肿毒、促使内消;有疮头未溃时,可促使局限成脓,开结拔毒,促溃排脓。附子饼灸法:治疗慢性溃疡等。香附饼灸法:治疗结核性溃疡等。火针烙法是将针烧红,快速烙刺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火针主要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排脓引流,和治疗淋巴结核等,临床很少应用。砭镰疗法(砭镰) 是一种近似现代的镰刀,用于砭刺切割。主要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切口排脓。自隋唐以后,由于火针烙法、竹筒排脓法等疗法的广泛应用,现很少以砭镰法切开排脓。烟熏疗法是用药物点燃后,利用烟熏患处治疗疾病的方法。将中药压为粗末,用绵纸卷药末,搓成药卷,点燃后,借助热力,烟熏患处或皮肤。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溃疡、慢性皮肤病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038446892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