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

2022-10-09 22:02:4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欢迎阅读!
大和,北师大,下册,缩小,图形


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说课者: 陈观莲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第二单元比例里面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我从以下几点来说: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感知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同时教材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贯穿整个单元的始终。这样的安排,既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维的协同发展,也能为以后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会图形的相似。

过程方法的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4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


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小字放大的具体情境导入,直观感受物

体的放大与缩小的重要性。教学中安排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以及数据的比较,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图形放大和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间,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于比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而且学生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洗照片、放大镜等等。但是对于图形基本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不明确。课前已经自学了相关内容,对图形按相同的比放大缩小有初步的认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法,让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以同桌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情景,并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分析、思考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动手操作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和交流活动中来,


增强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这一环节以创设情景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物体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把物体放大或缩小的现象是经常遇到的,学习这些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问题。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既引入新课,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1“巨人”的身高与普通人的身高比是41.年级兴趣小组准备为巨人设计一间教室,按相同的比放大,该如何设计呢?想一想,说一说。(课本第24页主题)

教学这个环节时,先呈现主题情景图,体会巨人与普通人的差异,让学生想一想:如果为巨人设计教室,可以怎样设计,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先有一些直觉的感受。也可以让学生说说,可以设计些什么,如设计巨人教室的黑板,巨人的教室,巨人的课本等。 来,呈现如果“巨人”的身高与普通人的身高比是41,按相同的比该如何设计?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来说明设计的基本方法,只要相同的比就可以了。

2、如果用这个长方形表示我们教室的大小,你能按4:1的比将图形放大,画出巨人的教室的大小吗?(课本第24页)

在上面初步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为巨人设计教室的任务。我先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再组织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我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放大的含义,如有学生用“倍”描述:我把长扩大4倍,宽扩大到4倍,这样就行了,也可以用“比描述,放大后与放大前长的比是41,放大后与放大前宽的比是41,就是把原来的图形按41的比放大,逐步使学生体会到图形放大时,要使图形长与长、宽与宽的比相等,就是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

3.如果右图的三角形表示巨人用的三角尺,你能将这个三角形按14缩小,

其实有了第二个问题的讨论基础,将三角形按14缩小相对就比较容易理解。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再进行尝试。将三角形缩小,学生对斜边的缩小可能会有困难,我指导学生先画出两条直角边,再连起来即可。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接着教学31、自学课本,2)尝试 3)交流讲评

4.归纳概括,形成结论: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来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21教育

通过练习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完成课本第25页的练习题。

课本一共安排了4道练习题目。其中第1题是配合问题串的练习,23题是综合练习,第4题是扩展练习。第1题配合着问题串,鼓


励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再次经历学习过程,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2题先让学生按要求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并思考关于“面积”变化的问题;第3题寻找、交流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第4题是扩展练习,将稍复杂的图形放大或缩小。

这样学生在思考后操作,在操作后再思考,让学生形成技能,养成勤于思考、关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你表现如何?你有什么体会?

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图形放大和缩小的例子,再整理图形放大和缩小后相关知识。

在学生有了实际画的经验后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用到图形放缩知识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进一步感受“相似形”的实际意义。在自由交流中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版书: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对应的线段相等

原图放大后的图形缩小后的图形 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 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d77ffd707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