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五华县16镇常识》,欢迎阅读!
五华县所辖镇基本资料
一、水寨镇
1.政区概况
水寨镇位于五华河、琴江交汇处,1954年始为县治驻地,东临琴江与河东镇相望,西南与横陂镇接壤,西北与转水镇相连,北倚五华河与兴宁市毗邻。
水寨镇设立于1950年5月,属水寨区管辖;1957年1月撤销区镇设置,水寨区改设水寨乡;1958年9月成立水寨公社,1971年4月从水寨公社分出城镇公社,1981年10月由城镇公社分出设水寨镇,1983年11月与城镇公社合并设立区级镇,2004年大坝镇并入。镇政府初设大布村(华兴中路),1994年迁建员瑾村(水寨大道)。
目前,水寨镇辖协和、河尾、良美、黄井、上坝、坝美、员瑾、大岭、罗湖、大布、犁滩、澄湖、大湖、莲洞、七都、平湖、大沙、高车、中洞、善坑、榕树、岗阳、坝心23个村475个村民小组和府前、西河、公园、大坝4个居委会(社区)。
2013年,全镇有51741户、164084人,其中农业人口73088人,非农业人口89905人;有耕地面积19024亩,水(旱)田15763亩,山地51434.5亩,鱼塘水库2638.9亩。
2.自然条件
水寨镇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水稻、蔬菜、花生、黄豆、番薯、水果等作物。矿物以中洞萤石矿闻名。 3.经济概况
——特色经济初具规模
我镇近年来充分发挥地处县城的地缘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巩固完善白石洋千亩果鱼基地等绿色农产品的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鼓励远郊村发展优质稻和有机稻、有
机蔬菜、红肉柚、油茶板栗等精致高效农业,扶持绿宝缘发展有限公司在中洞宝新、兰新发展种养业,打造耕山致富典型;引导城中村发展商贸、餐饮、物流、运输、休闲旅游等产业,鼓励农民洗脚上田进厂务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帮扶近郊村发展小五金企业,引导企业主强管理、上规模、创品牌、增效益;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抓好校企合作和专业镇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小五金专业镇品牌,壮大小五金专业镇经济总量。在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中,我镇全力配合县抓好蒲丽顶森林公园建设,扎实开展绿色通道、绿色学校、绿色村庄、绿色庭院建设。
——镇级经济平稳运行
近年来,我镇坚持开源节流,狠抓增收节支,强化对生猪、国土、村建、城建等部门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国土、村建收费,做到应收尽收;2012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3.7亿元,国地两税收入3196万元,农村人均收入741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5.8%和11%,实现了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目标。
4.社会发展
镇内设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慢病站和镇属卫生院两所。至2012年末,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75930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实现26026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9257人,分别完成县下达任务的105%、103.1%和107.4%;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成效显著,至2012年底大沙、高车、罗湖、善坑4个省定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3万元、243户贫困户全面实现脱贫;计生工作取得新成效,连年完成了人口与计生目标管理各项指标任务;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兴建完善了镇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室、村级文化公园、农民书屋各项配置设施;教育事业实现新进步,镇设2所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完全小学、7个教学点、1所幼儿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初中普及率达100%,2012年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被授予广东省教育强镇称号。
5.基础设施
水寨镇扎实推进交通、通信、能源、市政公用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村(居)民用上自来水,宽带、广播、有线电视覆盖全镇。梅华线、水华线、水安线、水潭线、水寨大道等主要公路过境。近年来,我镇全力协助县委县政府按时完成重点项目建设的征地拆迁,促进了县城的快速发展。2012年我镇以“创建和谐美丽镇村”为抓手,把抓好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惠民生、促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卫生设施,抓好“三边”整治,建立长效机制,全镇23个村基本形成了“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工作机制。通过整治,镇容村貌焕然一新,宜居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6.名胜旅游
水寨镇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底蕴深厚,人文景观繁盛。民俗活动主要有玉茶(协和、河尾、良美、黄井村)农历九月初九日祭奉李槐千长爷迎“古事”、舞龙狮、做大戏,凭吊英烈忠魂活动;员瑾村农历十月十六日拜祭公王爷、庆五谷丰登活动;犁滩等村正月十五日有迎花灯、花灯巡游、放孔明灯等活动。
文物景点有彩旗岭占地数十亩的李槐千长纪念亭、诚敬亭、碑林、书画轩;坝心村珠光村,始建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的联珠塔;位于大沙村与兴宁联新村交界分水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复建于1984年的平安寺;位于七都围,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的三山国王庙和部分长乐县遗迹;具有201年历史的大布村慎德楼,2010年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开展 “市级客家古民居”评选活动中被授予“梅州市市级客家古民居”的称号;凤山堂位于水寨镇黄井村,是大型围龙屋,始建于1511年,距今500多年;坝美村王监公祠始建于明朝初年,至今有641年历史,该古围龙屋占地3.5万平方
米,是梅州市乃至广东迄今发现的最大围龙屋,在国内也很罕见;七都村龙门第牌坊坐落在大坝七都围东门内李氏翱公祠,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为五华县仅存的一座石牌坊,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龙门第属石雕古牌坊,并具有客家古代石雕特色。 旅游景点有蒲丽顶省级森林公园等。
二、河东镇
河东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旧称水寨,有“水中扎营”之誉。建制已有300多年历史,历来商贸活跃,万贾云集,曾有“水寨一圩二炮台三城门四楼阁五神庙六遇渡七当铺八大街九姓近圩十分热闹”之盛景。现河东镇是五华县中部的重要农副产品集散地,交通四通八达,距县府均有一河之隔。全县最大型的农贸批发市场(五华易发批发市场)和县最高学府(水寨中学)均座落在该镇中心地带,占地7000多亩的县城城东工业园区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筹建中。全镇辖43个村、3个居委,12.4万人口,辖区面积达236平方公里。经多年努力,该镇已建立了2.3万亩的果茶、养畜基地,拥有省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培育名优特色品种一大批,“茶亭岗金柚”名闻遐迩;梅州地区最大的养猪繁殖基地(恒量畜牧有限公司)也位于该镇,使该镇成为五华县名符其实的“果蔬之乡”,而且该镇地灵人杰,贤能辈出,历史上名人众多,在政界、文艺界、商贸界,以及旅港同胞都有不少贤达人士,是有名的“人文秀区”。
河东镇历来是县委书记和县委办的挂钩镇,是各项工作的先进镇,党建工作红旗镇,连续多年被市、县评为“六好镇党委”、“文明镇”;2002年6月被省委授予“广东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六个好镇党委”称号;2005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镇”称号。特别是2004年11月,全县乡镇行政区域重新划分,原油田、平南并入河东镇以来,新组建镇的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地,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积极实施“一、二、三、四”(抓住一个根本,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管好二级干部,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抓住“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和计生工作”三个重点,全力加快发展步伐;发挥“资源、区位、人文、政务”四大优势,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发展战略,有效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顺利完成招商引资、农村合作医疗、殡葬改革和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特别是招商引资工作,在去年10月成功引进华茂基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4000万元加固开发水寨中学堤坝,现已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完成了堤坝加固工程项目。并且在县招商办的帮助下,引进国资源控股有限公司和深源源公司计划在该镇新规划建立的7000工业园区内投资办厂,此项目的建成将有力推动全镇经济的新一轮全面快速发展。
三、郭田镇
1.总体情况
我镇是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从原油田公社分设的建制镇,位于县城东南部25公里,与丰顺县、兴宁市相邻,地处海拔1277米的鸿图嶂下,是五华县三个重点老区镇之一,也是古大存入党介绍人、五华县第一个共产党员黄国梁的故乡。管辖12个村委会(湖华、再下、布美、硿南、龙潭、郭田、横塘、双光、坪上、三坑、蕉州、石团)和1个居委会,250个村民小组。辖区总面积1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7万亩,水田1.33万亩、旱地0.44万亩,山地面积16.35万亩。至2013年底,全镇共有6704户,36857人,其中农业人口35467人,非农人口1390人。镇机关干部职工50多人。党支部22个,党员898人,其中非公有制党支部1个,农村(社区)党支部13个,农村党员670人。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14亿元,镇级财政固定收入90万元,农村年人均收入6299元。
2.资源优势
郭田镇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主要有瓷土、水力、山地等资源优势,特别是瓷土及其他
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水力资源在琼再湖上游可兴建一个蓄水16万立方米的调节水库。山地适宜发展油茶、毛竹、紫胶等经济林,可发展养羊、养蜂等,龙潭至鸿图嶂至三渡水库可开发旅游专线景点。
3.经济状况
全镇有大小水电站33座,装机4250千瓦,其中镇办电站3座,装机770千瓦。全部村集体收入达到3万元。引进深圳市宝安富诚实业有限公司在郭田村牛栏坑种植油茶2000多亩;引进日成林业有限公司投资1千万元在硿南村阳门岭建成一个1千亩檀香种植基地。
4.交通状况
省道S228 线穿过郭田镇,全长25公里,1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水泥硬底化。全镇安装路灯共2600多盏,所有行政村实现了亮化。目前,正在积极筹资建设蕉州大桥、三坪大桥及郭田至双华的县级通道。
5.教育状况
全镇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小3所,教学点4个,市一级中心幼儿园1所,县一级幼儿园1所,各小学及教学点都附设幼儿班,市一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其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专兼职教师12人。
1)郭田中学基本情况
郭田中学创建于1956年,校园占地面积45017平方米,建筑面积11355平方米。现有教学楼三幢,科学楼一幢,综合楼两幢,教师和学生宿舍楼三幢,200米环形运动场一个,篮球场三个。校园绿化面积14005平方米,绿树成荫、环境宜人,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好场所。 学校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704人,教职工103人,其中本科学历48人,大专学历54人,中师1人,高级职称5人,一级职称22人。学校建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学平台12套、计算机教室2间、电脑173台,图书室藏书及各种报刊资料53165多册。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等教学器材设施设备齐全。历年来多名教师被评为市、县优秀教师,教师撰写的论文每年都有在省、市刊物发表并获奖。学校有自办文学刊物——《山泉》。
2013年中考取得优异成绩,据统计,全校考生入围水中录取分数线以上62人,比2012年增加11人;入围东中录取分数线21人,比2012年增加9人,创历史新高。
2)郭田镇小学基本情况
郭田镇小学有4间完小4个教学点,共有7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14人,教职工142人,中级职称以上教师63人,大专以上学历86人。全镇小学共设有72个功能场室:语音室、图书室、阅览室、档案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室、仪器准备室、多媒体室、舞蹈室、舞蹈准备室、少先队部室、软件制作室、心理咨询室、卫生室、美术室、美术准备室、体育器材室、体育器材准备室,20个电化教室,设施设备均按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要求配置。
3)中心幼儿园基本情况
郭田镇中心幼儿园创办于2012年7月,也是郭田镇第一间公办幼儿园,占地2342平方米,建筑面积1004平方米,教室6间,设有体育活动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科学启蒙室、教玩具制作室、综合室等7个功能室。2013年有教职工6人,在园学生116人。
6.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镇举办了多场文艺活动,累计观看的群众达2万多人次。我镇文教体育服务中心综合大楼于1999年建成,按“五室一廊”标准,设置了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培训室、卡拉OK室,室内设备齐全,综合楼做到了全面对外开放,每年接待群众1万余人次,
丰富了我镇人民的文化生活。在郭田学校原勤工俭学的荒地打造一个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文体广场;对革命烈士纪念碑进行移位建设,着力打造一个以“纪念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基地,上述两项工程正在动工兴建。
7.获奖情况
2001年被县委评为“六好镇党委”; 2002年被县委评为“六好镇党委”; 2004年被县委评为“五好党委”;
2005年被梅州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老区建设”先进单位;
2006年,被县委评为“三好党支部”;
2007年被县委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表扬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高考最大增幅奖”;
2010年被梅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镇”、“尊师重教先进集体”、“平安镇”、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先进集体”;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表扬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五华县拥军优属先进单位”;
2011年被梅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先进集体”、“文化先进镇”;被市组织部评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授予“高考最大增幅奖”;
2012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四强党支部”;被县消防安全委评为“全县消防工作先进单位”。
四、华城镇
1.概况
华城镇是广东省五华县北部重镇,辖区面积247.48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和3个居民委员会。2012年底,全镇总户数3.5万多户12.3万多人。 2.地理位置
华城镇位于五华县北部,梅州市西南。205国道,广梅汕铁路、梅河高速公路以东西方向横穿境内。距县城(水寨)27公里,距梅州市76公里,是梅州沟通珠三角地区的咽喉要道。 3.历史沿革
华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西汉时辖属龙川,南越王赵佗曾筑行宫“长乐台”于此;晋属兴宁;至宋天禧二年(1018年)始称长乐镇;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建置长乐县,设县治于长乐镇;民国三年(1914年)长乐县更名为五华县,同年长乐镇改为华城镇;1954年县政府从华城迁往水寨镇,华城镇改为其辖区。 4.自然资源
华城镇属亚热带季风区,气温高、温度大,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1.2℃,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1600mm。大部分地区属于低山、丘陵区,少量为沿河谷地与河流冲积平地,河流主要有新桥水、五华河、潭下河、乌陂河,境内主要有钼矿、钨矿、稀土矿、花岗岩、瓷土、钾长石等较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绞股蓝、毛冬青、竹、木等生物资源;有各类旅游资源10余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长乐学宫、雄狮山秦汉城址、明代狮雄古塔。 5.社会经济
华城镇是五华县内三个中心镇之一,是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也是全省273个中心镇之一,是五华县人口数量大、经济实力强、文化底蕴深、工农商并举、区位优越的镇。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10.75亿元,镇级财政收入833万元,农村人均收入6320元,国地两税收入达2800万元。我镇大力发展特色精致高效农业,切实抓好油茶、果蔬、水产养殖、禽畜养殖、
豆制品深加工五大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果树协会、绿亮禽畜养殖专业合作社、富山农业专业发展合作社等农业组织,积极推广南方村集约荒田、荒岭发展种养业的农村发展新模式,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的台阶。现有五华县经济开发试验区和镇经济综合开发区各1个,现有较大规模企业有环兴电力器材厂、广东冠华传导科技有限公司、恒兴矿业、陶瓷原料厂、玻化厂、电脑厂等企业30多家。华城镇将建设成为五华县北部商贸、物流中心,以发展劳动密集与资源密集工业、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省级中心镇。 6.基础设施
华城镇的基础设施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日前基本的路网架构已经形成,交通设施配套齐全;供电供水设施全面配套;已实现村村“五通”,邮政网点能满足城乡居民需求。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配套完备,全镇有幼儿园48所、小学7所、初级中学4所、高级中学1所(五华中学)、职业高中1所、省级成人技校1所;有二级乙等医院1间。
五、转水镇
转水镇位于县城北部13公里,面积158.5平方公里,下辖21个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61300多人,是期著名的侨乡和红粬之乡。
转水镇地处华城与县城水寨之间,省道水华线、县道水潭线从东西两边贯穿全镇,河梅高速公路经过转水,并在转水设出入口,交通四通八达。
转水镇水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五华河从腹地缓缓流过,境内有梅州市库容最大的益塘水库,现已开发成益塘水库旅游区;境内有独具特色的旅游度假圣地—维龙热矿泥山庄,山庄设有温泉浴、热矿泥浴、温泉瀑布、温泉游泳池、俄罗斯木屋别墅、鳄鱼场、鸵鸟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对旅客提供食住、娱乐、购物、美容、医疗保健全方位服务,形成独具有特色的热矿泥山庄,号称“北有汤岗子,南有维龙热矿泥”。
转水素有红粬之乡的称号,红粬生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年产量已达1500多吨,畅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各国,产品70%出口。 下辖村庄:
蛇塘村基本情况
蛇塘村位于转水圩镇,下辖38个村民小组,1216户,5132人;山地面积7537亩,耕地面积3137亩,其中水田面积1761亩,旱地面积805亩。现有村委干部7人,党支部委员3人,党员75人。 畲柯村基本情况
畲柯村位于省道水华线侧,下辖22个村民小组,605户,2463人;山地面积4510亩,耕地面积18067亩,其中水田面积994亩,旱地面积484亩。现有村委干部5人,党支部委员3人,党员59人。 里塘村基本情况
里塘村位于五华河右岸,下辖11个村民小组,252户,1134人;山地面积450亩,耕地面积932亩,其中水田面积626亩,旱地面积137亩。现有村委干部3人,党支部委员3人,党员16人。 旱塘村基本情况
旱塘村位于省道水华线侧,下辖12个村民小组,308户,1338人;山地面积928亩,耕地面积861亩,其中水田面积594亩,旱地面积114亩。现有村委干部3人,党支部委员3人,党员39人。 枫林塘村基本情况
枫林塘村位于省道水华线侧,下辖14个村民小组,386户, 1729人;山地面积3200亩,耕地面积1185亩,其中水田面积834亩,旱地面积148亩。现有村委干部3人,党支部委员3人,党员37人。 黄梅村基本情况
黄梅村与兴宁市、水寨镇相接壤,下辖25个村民小组,494户,2655人;山地面积15144亩,耕地面积2086亩,其中水田面积1316亩,旱地面积391亩。现有村委干部5人,党支部委员5人,党员56人。 新华村基本情况
新华村位于练溪河畔,下辖47个村民小组,990户,4554人;山地面积19183亩,耕地面积2535亩,其中水田面积1847亩,旱地面积231亩。现有村委干部5人,党支部委员3人,党员63人。 新民村基本情况
新民村与新华村、青西村相连,下辖40个村民小组,651户,3836人;山地面积6930亩,耕地面积2470亩,其中水田面积1627亩,旱地面积399亩。现有村委干部5人,党支部委员5人,党员106人。 青西村基本情况
青西村与华城镇、兴宁市相接,下辖35个村民小组,506户,2505人;山地面积9698亩,耕地面积1665亩,其中水田面积1162亩,旱地面积214亩。现有村委干部5人,党支部委员3人,党员34人。 三源村基本情况
三源村与华城镇接壤,下辖22个村民小组,638户,4275人;山地面积14183亩,耕地面积2586亩,其中水田面积1815亩,旱地面积312亩。现有村委干部5人,党支部委员5人,党员69人。 下潭村基本情况
下潭村位于转水镇与华城镇交界处,省道水华线侧,梅河高速出口所在地,下辖18个村民小组,576户,3192人;山地面积4154亩,耕地面积0372亩,其中水田面积1282亩,旱地面积385亩。现有村委干部5人,党支部委员3人,党员56人。 五星村基本情况
五星村位于县道水潭线侧,下辖15个村民小组,575户,3300人;山地面积9001亩,耕地面积2144亩,其中水田面积1203亩,旱地面积552亩。现有村委干部5人,党支部委员3人,党员51人。 黄龙村基本情况
黄龙村位于五华河畔,下辖21个村民小组,1063户,4747人;山地面积2953亩,耕地面积2956亩,其中水田面积1976亩,旱地面积440亩。现有村委干部5人,党支部委员3人,党员90人。 矮车村基本情况
矮车村位于矮车河岸,县道水潭线贯穿其中,下辖22个村民小组,856户,4285人;山地面积12567亩,耕地面积2830亩,其中水田面积1679亩,旱地面积634亩。现有村委干部5人,党支部委员5人,党员98人。 青塘村基本情况
青塘村位于五华河畔,下辖14个村民小组,560户,3544人;山地面积580亩,耕地面积2517亩,其中水田面积1359亩,旱地面积698亩。现有村委干部5人,党支部委员3人,党员68人。 长源村基本情况
长源村位于五华河畔,下辖15个村民小组,519户,2721人;山地面积2010亩,耕地面积1793亩,其中水田面积1027亩,旱地面积440亩。现有村委干部5人,党支部委员3人,党员48人。 畲维村基本情况
畲维村位于转水与华城交界处,下辖10个村民小组,262户,1371人;山地面积4610亩,耕地面积1099亩,其中水田面积610亩,旱地面积290亩。现有村委干部3人,党支部委员3人,党员29人。
维龙村基本情况
维龙村为五华热矿泥山庄所在地,下辖15个村民小组,494户,2287人;山地面积8475亩,耕地面积1780亩,其中水田面积1109亩,旱地面积351亩。现有村委干部5人,党支部委员3人,党员44人。 益塘村基本情况
益塘村位于县道水潭线侧,益塘水库所在地,下辖8个村民小组,221户,1231人;山地面积8871亩,耕地面积522亩,其中水田面积394亩,旱地面积36亩。现有村委干部3人,党支部委员3人,党员32人。 新丰村基本情况
新丰村位于转水与华城交界处,下辖3个村民小组,132户, 702人;山地面积2221亩,耕地面积381亩,其中水田面积280亩,旱地面积35亩。现有村委干部3人,党支部委员3人,党员12人。 流洞村基本情况
流洞村辖18个村民小组,462户,2616人;山地面积15679亩,耕地面积2064亩,其中水田面积1355亩,旱地面积335亩。现有村委干部5人,党支部委员3人,党员47人。 农村建设:
一是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抓好农民新村规划建设。严格审批农民宅基地,坚决制止乱搭乱建现象,整治农村建房秩序,逐步解决有新房无新村的问题。二是抓好行政村公路硬底化建设。今年争取完成黄梅和里塘2个村共17公里行政村公路硬底化建设,实现全镇21个村,村村公路实现硬底化。三是积极开展“洁净家园,绿满梅州”的创建活动,抓好水华线、水潭线、墟镇街道和村道的卫生清洁工作,整治脏、乱、差,实现“四无”(即无乱倒垃圾,无乱摆乱卖、无乱堆乱放和无坑洼不平)。四是落实安全责任,坚持依法治镇,综合治理,确保生产、交通、消防、娱乐安全和社会稳定,治安良好。五是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好人好事,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倡导婚事新办、移风易习、殡葬改革等新风尚,反对封建迷信,遏制宗族势力,禁止“六合彩”等赌博活动,努力建设和谐、稳定、发展的新农村。 民情风俗:
五华县转水镇有一个奇特的传统。每年中秋节晚上,乡亲们每家每户都要蒸一锅带皮的芋头,在赏月时,全家人先吃芋头后吃月饼,并在剥芋皮时说“剥鬼皮”。据说这样一能“避邪”,二是为了纪念人民起义。 经济:
农业——2008年,该镇围绕“三农”政策,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镇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8210亩左右,积极推广天优998、天优122、优优998等高产优质新品种,全镇使用良种面积的有24万亩。落实惠民政策,认真做好农机补贴、良种补贴和种粮直补工作,共发放种粮直补款2614528.4元。稳定烟叶生产面积,全年共收干烟叶15.8万斤,超额完成任务。大力抓好2000亩南药基地建设,种植金银花等药材种苗1000多亩。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矮车、维龙为示范,以提高烟叶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为目标,加大科技兴烟力度,提高烤烟的科技含量,继续引进外来大户到该镇发展烤烟生产,扩大烤烟生产规模,努力提高烤烟生产整体水平。力争今年种植烤烟2000至3000亩,努力把该镇建成一个新烤烟生产基地。二是以“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大力发展种养业。按照放宽政策、放活经营、放胆扶持、放心发展的要求,与深圳新西湖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形式,规划黄梅、下潭、黄龙、矮车、流洞、青塘、长源、畲维和维龙9个村为基地,每个村饲养100只驼鸟,大力发展驼鸟养殖,以养殖促种植,以加工、销售促养殖。同时积极引进
企业和能人老板,大力培育壮大以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农业龙头企业。三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办好三源村500亩油荼种植示范基地,以此辐射带动全镇各村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 3.64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工业总产值0.93亿元,农业总产值2.7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2%、5.9%,镇级财政收入400万元,比上年增长9.7%,农村年人均收入3410元,比上年增长 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6.7%。[3] 乡镇企业——2008年,该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交通优势,以优惠政策、优良环境、优质服务,抓好资源招商、区域招商、优惠招商、责任招商,大力扶持个体私营企业,全年新引进企业2家。全镇有个体工商户669户,企业43户,其中集体企业35户,私营企业8户,完成工业总产值0.8亿元。 基础设施:
2008年,该镇筹集资金100多万元,解决新华、青西、益塘和枫林塘等4个村600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筹资452万元,完成蛇塘、下潭、流洞、黄龙、矮车、五星、益塘7个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5公里,改造圩镇街道1公里,解决了墟镇道路拥挤问题;落实人大议案,筹资300万元,解决黄梅、五星、畲维和旱塘等4个村的农田小水利建设;筹资280万元,完成畲维水库、畲柯水库和湖尾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农田受益面积3700亩;完成15个村共15000亩的五华河流域转水段标准农田示范建设的立项报批手续,青塘、黄龙、矮车、维龙和畲维等5个村长约30公里的水圳和耕作道正在组织实施;筹资110万元,完成下潭村1100亩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受益农田面积1100亩;完成五河河堤下潭堤、黄青堤、澄江堤、东华堤、枫林堤等共20.9公里的河堤清障工作,今年完成下潭堤、黄青堤的施工任务;做好水华线征地拆迁工作,完成1503户共316亩征地任务、238户21310平方米拆迁工作,确保水华线改造年初完成。 文教卫生:
2008年,该镇有初中2所,小学19所,教职工413人,在校学生9158人。全镇教师论文12人次获县级以上奖励,中学生参加各种知识和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励2人,获市、县级奖励16人次;2008年高考,畲柯村居全县高考20名内;升中考试考取东山中学6人,宪梓中学4人,省级中学222人,市县级中学406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达到100%;2008年,中心小学升中考试获县综合排名第三名。 2008年,该镇积极抓好农村合作医疗,全镇参保群众4.9万人,参保率77.8%。计划生育完成计生“四术”733例,人口出生率11.49‰,计划生育率91.88%,人口自然增长率6.25‰,计生工作实现升一类镇目标。 旅游资源:
五华汤湖热矿泥山庄——位于中国著名的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维龙村。温泉地矿资源丰富,山庄内有多个温泉露水点,水温高达83℃,从地下2600多米喷出,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之高热矿泉。经国家地质矿产部及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检测,汤湖热矿温泉和热矿泥,含有人体所需的60余种微量元素,可治疗多种疾病,被誉为天下第一泥,天下第一奇。汤湖泥形成的地质年代久远,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属温泉底部的热矿泥为淤泥,粘土性质,其PH值在7.26-8.45,呈弱碱性,与泉水相符。比重2.68左右,含水量为51.16-63.93%有机质含量为1.35-2.94%微生物学检测符合治疗泥标准。所含化学成分中:钾、钠、钙、硫酸根偏硅酸的含量均达到医疗保健要求,尤为可贵的是含量元素锂、锶、锌、硼、锰、砷及少量放射性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泥疗法属温热疗法之一,公元二十世纪古埃及尼罗河岸即有泥疗治关节炎记载。俄罗斯、德国均应用较早且普遍。中国在晋、唐时代医书记载,如《时后方》中载“用猪膏和白善土傅代指”(瘭疽),《千金方》中“颠朴欲车,淤血淀滞,气绝欲死者用净土五升蒸热,以泥布包裹作一包,更互熨之,勿大热”。
在汤湖还有巧匠天工与大自然完美结合的独一无二的双龙戏珠大型温泉瀑布及具特色的客家围龙屋与之相得益彰。到汤湖泥里埋一埋,到汤湖温泉热水里泡一泡,到天下第一泥里“滚一滚”享受思维空白,肢体温热的瞬间,不仅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而且有益于美容健
身,强体康复,可谓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五华西湖(深圳)实业集团公司与辽宁省鞍山市汤岗子理疗保健中心合作将五华汤湖热矿泉,热矿泥变废为宝,开发出集温泉浴,泥浴,泥浆浴,死海浴,酒浴,理疗康复,运动减肥,保健按摩,景点观光于一体的新的假日旅游胜地。
益塘风景区——传说风景区中有九条龙长年在水中戏水,所以又有九龙塘之说。又是梅州市最大的荔枝种植基地。景区内有由叶选平题字“益溏寺”景点及益塘环库游、孤山鲜果品尝、钓鱼场、狩猎场等。益塘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许多游客。只要登上西湖豪华游艇、飞艇,作环库游。随着飞艇在平静的水面上飞驰,看到的是大大小小三百多个库湾,一个个浮在水面的荔枝孤岛,两边山上,一片片翠绿茂盛的是荔枝林。益塘风景区四季佳果飘香,这里种有柑、橙、荔枝、柚、李等水果,季季可尝到鲜果。游客们,鲜果品尝是区内的一大特色,各种水果成熟时节,游客都可以亲自到果园里,目睹果实挂满枝头的丰收景象,更可以亲手摘下最鲜最甜的果子饱尝一番。益塘水库钓鱼场和狩猎场是专为钓鱼爱好者及狩猎爱好者开设的。
六、横陂镇
简 况
横陂镇位于五华县城西南8公里,总面积236平方公里,辖35个村委会和3个居委会,共569个村民小组。2008年末有21482户,102922人,其中农业户18463户,农业人口95434人,非农业人口7488人。现有耕地面积44920亩,其中水田 37177亩,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719亿元,比上年增长5%,镇级财政收入282万元。 农 业
2008年,该镇积极实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3857亩,总产27337吨,水稻种植面积61403亩,其中抛秧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99%以上,总产24436吨。种植优质烤烟1800亩,收购干烟叶48万斤,产值310万元,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总产量5745吨。全年生猪饲养85246头,出栏49128头,实现肉类总产3982吨。全年蔬菜总产15617吨,水产品总产880吨,水果总产3340吨. 乡镇企业
2008年,该镇有乡镇企业1031个,从业人员5500多人,实现企业总收入1.398亿元,企业总产值1.431亿元,上缴税金400万元,创利润193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该镇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精神和县委“三年打基础、五年大提速,强势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总目标和“工业立县、教育优先、民生为重、和谐五华”四大发展理念,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该镇多方筹集资金,抓好乡村道路、南北公路、村委会址、水库除险、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饮用水改造、环保基础设施和县重点工程等建设。继续开展“绿满梅州,洁净家园”的创建活动,大力整治圩镇脏、乱、差,积极完善好圩镇亮化、美化工程。通过上述基础建设,增加城镇功能,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化水平。 招商引资
该镇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实施“回归工程”战略,坚持以情招商,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牢牢把握珠三角产业转移契机,采取全方位、多格局、宽领域的招商形式,做到大招商、广引资。引进深圳德诚实业公司在湖塘村种植油茶2000亩;引进投资1.25亿元,装机容量220千伏的五华县琴江变电站等重大项目;引入多种家庭式工厂,如生产耳机、喇叭、电子产品等,解决了一部分在家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文教卫生
全镇现有高中1所,初中4所,小学41所,教职工1007人,在校学生2067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有序进行。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社会能人捐款,用于巩
固 “普九”、“改薄”成果和提高教师待遇。今年1月横陂中学被评为市一级学校,高考成绩喜人。高考上3A线内126人,本科56人,293人被各类学校录取的丰硕成绩。积极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横陂镇辖区内3个卫生院投资23万多元购置一批医疗设备。2008年开展了春、夏、秋、冬四季4次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和清理清查工作,全年落实计生“四术”1071例,实现人口出生率11.03‰,自然增长率6.24‰,计划生育率90.47%。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08年,该镇坚持依法治镇,积极开展 “五五”普法教育和“ 嘉安2008 ”、“打盗抢、抓逃犯”等专项行动,认真落实“四长”接访日制度,按照“21项民生信访问题专项治理”活动部署,健全了相关的各种机构、制度。同时扎实开展“镇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努力化解民间各种纠纷,和谐社会氛围进一步浓厚,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2008年该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人民生活
2008年,该镇农村总劳动力39939人,外出务工劳动力15833人,从事家庭经营24549人,农村人年均收入3715元,比上年增加5%。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75%,城镇居民医保也在稳步推进。横陂镇2个信用社年末存款余额1.67亿元,邮政储蓄0.93亿元,农行储蓄0.97亿元。
七、双华镇
简况
双华镇地处五华县东南部,毗邻揭西、丰顺、距县城28公里 ,总面积141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委员会,221个村民小组和1个社区居委会。2008年末,总有5984户,34827人,其中非农人口1847人,农业人口32980人;有耕地面积14772亩,其中:水(旱)田11192亩,旱地3402亩。0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59亿元,比上年增长5%,农村年人均收入3325 元,比增5%。 农业
2008年全镇优质水稻种植面积2.3万多亩,占水稻种植面积 98% ,粮食总产 1.1 万吨,年递增 1.9% 。新增种植板栗 1000 多亩,全镇累计种植板栗达 3600 亩,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 220 万元。在双华、大陂、富美、虎石等村集约土地种植烤烟,每年可实现产值 53 万元。争取上级支持,投入资金18.5万元,新建农村安居房 33 座,帮助4户全倒户、重危户重建家园。 文教卫生
全镇有初中1所,小学17所,2008年,全镇投入教育教学资金200多万元,积极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设立奖教奖学基金,加大CD级危房改造力度,中小学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参加农村合作25334人,参加居民医保631人,980人享受医疗报销,医疗住院补助达123万元、门诊补偿 17.7 万元。落实计生“四术”519例,其中结扎246例(纯二女扎15例),上环269例,人流引产4例,征收社会抚养费26万多元,完成了县下达的人口与计生任务。 乡镇企业
2008年,认真抓好镇办企业的管理,主抓小水电管理,大力挖掘经济潜力,全年小水电收入1000多万元。巩固、发展和壮大传统优势产业“石板器材”。办好虎石村华石种猪场、华拔村裕华鞋厂等。 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完成双中至敬老院道路共3.8公里高标准安装路灯;投入资金5万元,做好圩镇垃圾场排污设施建设; 投入30多万元,建设集功能、设备、设施标准化的计生服务所;筹集认捐资金30万元筹划卫生院医技大楼的建设。 社会综合治理2008年,投入10多万元完善镇级综治中心建设。全年发生刑事案件10宗,破7宗,治安案件11宗,查处11宗,调处各种矛盾纠纷115宗。本年被评为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八、岐岭镇
岐岭地处梅州市西部,五华县北部,韩江源头,与河源市龙川县接壤。205国道、广梅汕铁路、梅河高速公路由西向东穿腹经过该镇,交通便利,条件优越,是梅州出入“珠三角”等地的门户。全镇154.5平方公里,辖25个村、2个社区,全镇共16613户、73563人。近年来,岐岭镇党委按照“维护稳定、服务重点、强农惠民、打造名镇”的工作思路,强势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取得显著成效。
酒乡岐岭。岐岭镇是广东有名的酒镇,境内有广东最大的白酒企业长乐烧酒业有限公司,酒业新贵还有客联酒业有限公司,酒类作坊有数十间。岐岭出产的白酒以味香,质醇闻名世。2010年,岐岭镇被广东省授予“酒类专业镇”称号。
生态岐岭。坚持保护优先原则,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205国道和梅河高速公路岐岭段共营造了20多公里“绿道”,形成了“和风舒畅满眼绿”的景象;多个村被梅州市命名为“生态文明村”;严格保护耕地和控制矿产资源开发,注重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全镇水电站发电容量达到6500多千瓦时,沼气和太阳能用户达到2105户。
和谐岐岭。岐岭镇把维护稳定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全力构建和谐岐岭。充分发挥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站点的作用,把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学校、机关、主街道安装视频监控装置,及时掌握公共场所动态;公安派出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被省公安厅授予“先进基层派出所”称号。2009年,岐岭镇被梅州市授予“平安镇”称号。
文化岐岭。岐岭在宋煕宁四年成为一个基层政权单位,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以“培风塔”为代表的文物保护单位4处,以“长乐烧米酒制作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遗产3项;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活跃,共有文艺表演队5支,篮球协会、足球协会各1个,文化文场和体育场所齐全;教育教学成绩显著,高考每百人考入“3A”以上人数连续六年居五华县五名内。2009年,梅州市授予岐岭“文化先进镇”称号。
腾飞岐岭。岐岭境内有梅州市和五华县重点发展企业“广东长乐烧酒业有限公司”和“广东恒兴钼矿开发有限公司”,以电子、纺织、服饰为主的小型加工企业60多个,以资源开发为主的水泥、碳酸钙为主要原料的企业5间,正筹建有机肥料厂。房地产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新建成3万多平方米的“鸿福花园”和“时代新村”。2010年底,全镇GDP 4.86亿元,年增长11.3%,财政收入达到3288万元,年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4856元,年增长8%。
岐岭民俗。
1.岐岭传统节日:春节、元宵、端阳、七月半、中秋、重阳、元旦。 2.岐岭传统红白好事
结婚嫁娶:(会面—踏家场—婚礼)男女双方经过媒人介绍认识,先通过会面,在会面中如果双方基本上满意,则男方应宴请女方及随同人员。散宴后男方应送给女方及有关人员面花钱和红毛巾一条。之后,女方选择日期到男方家进行了解家庭等情况(即称踏家场),男方设宴招呼女方及媒人等随同人员,送她们回时应给每人一个红包和红毛巾一条。双方没意见,最后举行婚礼。
白事礼仪:(成立理事—报生—葬礼)凡老人去世后,首先宗族内部成立治丧理事,选好出殡吉日,接着派人奔赴亲朋好友处报生(报丧),在治丧期间,丧家大门张贴紫色白字对联、鸣哀乐、响八音,出殡时举行追悼会,响应国家殡葬改革,会后对遗体进行火化。
3.岐岭文化
岐岭民间文化活动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清溪村竹马”俗话说得好“清溪竹马会转头”这就是夸奖了清溪竹马的艺术性和生动性。竹马是用竹子编成马架,外面用布围起来,人站在竹马中间用双手抓住竹马架,一边歌唱一边扭动,它是大平盛世的体现,每逢元宵节人民都进行舞竹马来庆大平。同时还有联安村老人康乐会的醒狮队、歌唱队,两个团队专门深入到岐岭的田头山村为岐岭人民送上精神食粮。
九、谭下镇
基本概况
潭下镇地处五华县北部,距县城35公里,东邻粤东七大水库之一——益塘水库;西与龙川县及五华县的岐岭镇相接;南与长布(省级自然保护区七目嶂)相接壤;北面与本县北部的中心镇华城相连,总面积258平方公里。现辖20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55159人,9383户,其中非农人口3259人,293户。潭下镇有耕地面积22473亩,其中水田20510亩,主产水稻,年粮食总产15000吨以上;有山地面积31.1万亩,约占五华县山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山、散、边、穷”革命老区镇。 历史沿革
潭下镇历史悠久,宋元明清设厢约;民革时期先后称第三区、第一区;新中国成立后设区、乡、公社,1987年后撤区设镇至今。 自然资源
潭下镇有耕地2.3万多亩,一年三熟,四季宜耕,素有“五华粮仓”之誉。加快了调整农业结构步伐,已拥有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00亩;千亩果合柿生产基地;逐步发展烤烟业及山地养殖,养畜业综合基地等,发展前景喜人。有山地31.11万亩,其中有林地23.5万亩,活木蓄积量185万立方米,生态公益林8.8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70%。山地和有林地面均居全县之首,水力资源丰富,潭下等几条河流可开发总装机容量5000千瓦水力发电能力。现正开发18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843千瓦。矿产资源品种繁多,如主要公布在汶水,杞水、锡坪一带的钨、铀、锡、铜、钻、铁等有色金属。解放初期至90年代国家曾在此设立汶水矿场,进行开采。又如主要分布在中村、福灵、布坪片的石灰石和煤,储量大,含量高,其中,石灰石储量0.5亿吨以上,无烟煤储量约310万吨。现有县、镇及私营石灰石矿场5个,煤矿场4个。是五华县建材和工业能源燃材料的主要生产基地。有石灰煅烧企业18个,年产石灰20多万吨。直销各镇及河源,龙川等市县。 经济状况
2005年潭下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35亿元,比上年增长6%;农村年人均收入3479元,比增1.5%;镇级可支配财力65万元。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1个布坪村,3万元以上的4个村,3万元以下的村有15个。全年国地两税上缴150.7万元(其中国税54.1万元,地税96.6万元)。潭下镇有基层党支部34个,党员1386人(含市、县“十百千万”驻村工作组党员)。潭下镇贫困户625户贫困人口3352人;仍占农村人口的6.45%。潭下镇有中学1间,小学25间,成人技校1间。在校中小学生8910人,教职员工492人。 基础设施
潭下镇的基础设施环境日臻完善。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公路,并逐步硬底化,开通了水寨,潭下大田线的旅游专线车。电信大楼落成,开通8000门程控电话,移动信号已覆盖潭下镇。农村电网进行了全面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同时党委政府还按超前的意识,科学规划制定了以圩镇为中心的商贸区、住宅区、工业区规划和设想。以商贸区内的新市场,农民新街的建成为标志,住宅区内教师新村,300间门店规划建设外环路绿化,亮化净化工程配套为示范,工业区内“三通一平”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十、周江镇
1.概况
周江镇全镇总面积199.4平方公里,山地面积 25.9万亩,耕地22190亩,其中水田19366亩,旱地2824亩。下辖2个居委会22个村委会399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8975户,总人口5075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70人,共设立基层党支部34个,党员1400人,其中农村党员1035人。 2.地理位置
周江镇位于五华县地处五华西南部。有一定的区位优势,省道328、县道横周线及即将开
通的岐棉公路贯穿境内。距县城(水寨)38公里,距梅州市136公里,是五华通往紫金的咽喉要道。
3.历史渊源和组织机构
周江镇原称周潭约。解放后,行政机构名称和行政区域曾多次变更,曾分别称为周潭乡、周潭公社、周江区公所,1987年始称周江镇。 4.自然资源
周江镇属亚热带季风区,气温高、温度大,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1.2℃,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1600mm。大部分地区属于低山、丘陵区。境内主要有钼矿、钨矿、铁矿、铅锌矿、瓷土、钾长石、稀土等较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中兴河、九龙河、周江河等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现有小水电个,装机容量达千瓦,仍有小水电可开发量千瓦。旅游资源有省级自然保护区插天嶂和正在申报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缪培南将军故居。 5.社会经济
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4亿元镇级财政收入318.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045元,年递增8%;分别年递增8%、1.1%。农副产品生产的主要有烤烟、果蔗种植。现有五华县鼎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兴华农场、腾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联兴钾长石矿、新良铁矿等企业10多家。周江镇将建设成为以发展劳动密集与资源密集工业业为主的五华县南部工业重镇。
6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环境
周江镇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日臻完善。日前基本的路网架构已经形成,交通设施配套齐全,省道328线、县道横周线、岐棉公路贯通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且100%的镇到村公路实现了水泥硬底化。97%以上的自然村实现了通机耕路,农村电网进行了全面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移动信号已覆盖全镇。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配套完备,全镇有卫生院院2间、初中2间、小学27间。圩镇建设不断发展,近年开发了中兴宝玉园和鑫周商贸城。同时,引资准备兴建镇府前后文化广场。其次,周江民风淳朴,投资环境优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亲商、安商、富商”氛围浓郁。目前已引进外资1.47亿元,项目22个。
十一、安流镇
安流镇地处五华县东南部,琴江上游,属温热带丘陵地区。东北与双华镇交界,东南与棉洋镇接壤,西北与周江镇相邻,西南与梅林镇为界,北与横陂镇、河东镇相连,行政区域面积238平方公里。镇府所在地安流圩,距县城32公里,二道交汇(S120、S238)、三江集流(琴江、棉江、周江),辖42个村,4个社区居委会,2010年底全镇总人口131939人。是五华南部重镇、中心镇。
安流镇级建制历史悠久。自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设置长乐县,安流设置洑溪都以来,历经九百多年,一直是县辖下的一个行政建制。近千年来,作为客家人南迁的一个聚居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既有浓郁的汉民族客家人文风情,又有为新中国建立谱写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篇章,更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描绘的壮丽画卷。每一万华夏儿女中就有一个安流人,安流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占有一席之地。
安流曾是“三专区七县”(汕头专区、惠阳专区、梅县专区,紫金、河源、龙川、兴宁、梅县、揭阳、海陆丰等)商品集散贸易地,水陆交通繁忙、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是粤东地区有影响的商埠之一。安流曾是革命的摇篮,五华红色革命的策源地、重点老苏区。周恩来、澎湃、方方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驻宿安流,开展革命活动;古大存等一批革命先辈把安流作为开展五华武装斗争的主要基地,并在三江中学成立了五华县第一个中共党小组,在半径村成立了第一个共青团支部,近200位烈士为新中国建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安流地灵人杰,孕育了一批有影响的优秀人才,这当中有清朝一品花翎顶戴、民国军医总监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理事长徐华清,早期革命家、省委特派员古云章,著名英烈万大来,长征老干部赖绍宏、胡安,老红军、原湖南省副省长徐明,国民党将领汤毅生等。进入社会主义建设
时期以来,安流的各项事业建设不断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城镇面貌日新月异。解放初期,安流圩只有水街、上横街、下横街、米街等街道,门店数十间。解放后增建了新街、新一巷、新二巷等街道及安流戏院。改革开放以来,新建了强华市场、蓝天市场、农民街、河堤东路、新秀街、河堤西路、司前街等。至2010年,城镇建成区达3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3万人。
——道路交通四通八达。省道S120线(惠水线)、S238线(安浦线)在安流圩交汇,成为五华南部通往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和揭西等沿海地区主要出口。拟建的天汕高速、河梅高速也从安流经过,设立出口。改革开放30多年来,道路交通得到长足发展。镇内各级公路总共近300公里,实现了村村公路硬底化,自然村通公路。
——水利设施星罗棋布。全镇有小1型水库5个,小2型水库24个,主要山塘43座,河堤30条总52公里,圳道200多公里。
——通讯电视蓬勃发展。通讯工具从解放初期为数不多的单一的手摇电话,发展到目前拥有1万多户程控固话用户、3万多户手机用户、1千多户宽带用户。电视从天线黑白电视发展到光纤数字电视。
——教育事业突飞猛进。20世纪90年代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全镇有1间高中、6间初中、55间小学、在校学生近2.5万人。
——医卫事业快速发展。全镇有安流中心卫生院、文葵、大都二间卫生院及50多个村级卫生站,拥有门诊楼、医技楼、住院综合楼1万多平方米,医务人员400多人,病床150多张,设有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眼科、口腔科、传染科、骨伤科、中医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预防保健科、妇幼保健科等20多个科室,拥有GE90011型CT机、电视遥控摇蓝X光机、彩色经颅普等先进医疗设备,为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优质服务。
十二、棉洋镇
棉洋镇地处五华最南端,毗邻揭西县,辖区总面积达254平方公里,离县城45公里。1958年9月设立棉洋公社,1983年10月改设区,1986年3月改设镇到今。2004年,在乡镇撤并时,原桥江镇并入棉洋镇。目前,全镇有山地面积26万亩,耕地面积4.6万亩,全镇上辖25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有16090户88447人,其中农业人口有84315人,设有42个党支部,有党员1721人,省道安埔公路贯穿9个行政村,全镇25个行政村中已有20个村实现通水泥硬底化道路。镇府干部、职工有120人,村干部161人,设有3间中学,其中:完中1间、30间小学、卫生院2间、卫生院2间,敬老院2间。
十三、长布镇
长布镇地处五华县西北部,毗邻河源市的紫金县、龙川县、东源县,2004年11月由原长布镇、大田镇合并而成,辖区面积284.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41万亩,耕地面积2.61万亩。
全镇共有25个村委和2个社区居委,现有人口65467人。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024万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7280万元,人均收入3053元。
长布镇现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27所,萃文中学为东梅地区足球的发源地,篮球队在五华享有盛名。
长布境内崇山峻岭,重峦叠嶂,有五华第一峰——七目嶂和“粤东明珠、物种宝库”之称的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有雄奇秀美的石马山,“石马嘶风”是古长乐“八景”之一。主要名优产品是大田柿花、土茯、脐橙、苦斋等农副特产品。
十四、华阳镇(信息源:2011年)
【简况】
华阳镇位于县城西南部62公里,毗邻紫金,辖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6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53.5平方公里。2011年末,有9803户49970人,其中非农人口2810人,农业人口47160人;耕地面积2.2万亩,山地面积18万亩,境内主要有花岗石、大理石、稀土矿和水晶石等矿产资源。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5.9%,农村经济总收入2.7亿元,农村年人均收入4860元,比上年增长8.7%。 【农业】
2011年全镇优质稻种植面积33950亩,粮食总产量15295吨。种植李果3581亩,可产李果150多万斤,总产值达120多万元;种植油茶1800亩,烤烟360亩,经济林3万多亩;陂坑“华阳红”系列养畜产品规模形成,陂坑村500亩火龙果基地已种植260多亩,太坪村500亩蔬菜基地进入丰收期,红洞水鱼(龟)养殖渐入正轨;养猪产业蓬勃发展,华阳供销社养猪专业合作社和泰安养猪场等养猪专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新注册登记3个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全镇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个,专业合作社8个,农业协会2个。 【招商引资】
2011年,该镇抓住全省“双转移”重大机遇,大力发挥民资民力优势,开展“乡情招商”,引进了东莞億兴花厂落户莲高村,引进了汕头达磊石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在太坪、华阳和叶新等村设立采矿区,兴建高标准的饰面花岗岩石板材厂。 【基础设施建设】
2011年,该镇以农田水利、交通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环境优化工程,进一步夯实加快发展的环境基础。坪南、太坪等8个村(居)累计投入266万元对主要村道进行水泥硬底化建设,目前,全镇13个村全面实现镇到行政村通水泥硬底化公路,300人以上自然村97%通上水泥硬底化道路;同时集资20多万元,在红洞、莲高两个村主干道近11公里的路段安装了200多盏路灯,优化了环境,方便了群众通行;积极配合汕湛高速(华阳段)立项建设;省道S120线(华阳段)路面已维修完毕,拟将升格为国道进行改造相关方案已上报中央审核;绕开圩镇过境公路建设方案已由县报省相关部门审核,计划同省道S120线一并改造;华龙公路(X960线)扩宽改造工程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目前进入路基拓宽阶段。该镇累计投入650多万元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其中投入270多万完成坪南、太坪等5个村堤围改造工程,实现农田灌溉渠道“三面光”改造15公里;投入378万元,扎实推进太坪、高塘等8个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141万多元,新建了财政大楼和派出所大楼,并已交付使用。 【新农村建设】
2011年,红洞、华南、社径等3个村通过了上级规划建设部门修编为新村规划区,至目前,该镇13个村已有8个村列入新村规划区。投资40多万元,新开发华新村桥南新村开发区,目前开发区内的桥梁、道路、下水道、水闸、排水圳道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投资340多万元的陂坑村新村一体化建设正在进行。以华阳花园为代表的农村新型住宅小区逐渐涌现,
拥有20套高标准装饰的商务宾馆已投入使用,群众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产业结构调整】
2011年,该镇抓住省扶贫开发“双到”、市推动绿色的经济崛起重大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争取帮扶单位大力支持,建设陂坑村火龙果产业示范基地,大手笔打造“华阳红”系列产品品牌;太坪村500亩蔬菜基地采用华南农业大学的技术进行标准化生产,兼顾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增产增收。通过与公司合作共建,“华阳红”产品直销广州保障房小区,太坪蔬菜与广州小鲜驿站超市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促进种养业向产业化发展。 【科教文卫】
2011年,该镇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6所,教职工403人,在校学生8022人。争取帮扶单位支持,投资75万元重建红洞小学教学楼;集资在太坪学校、红洞小学、陂坑小学建立多媒体教室;在太坪、高塘等新建起2个省级示范级“希望家园”,目前拥有5个“希望家园”,是全市建有“希望家园”最多的乡镇(街道)。一年来开展送戏(电影)下乡、文艺联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18场次,新建了8个“农家书屋”,实现全镇13个村全覆盖;首个县级“客家古民居”、“文物保护单位”在华新村挂牌成立;在帮扶单位支持下,修建了村级老人休闲活动中心、篮球运动场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大力推进了“文化先进镇村”建设。通过发动外出乡贤捐资15多万元新添置多项医疗器械,完善就医环境;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4822万人,参保率达116%,居民医保参保人数980人,参保率达11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万人,全镇已纳入低保的有1013户4023人,纳入五保户的128人,进一步保障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帮。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加强圩镇道路、卫生整治,引导各村大力实施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工程,目前坪南、华南、华新等创建了市级卫生村,华阳村正在创建城乡垃圾收集处置示范村;大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沼气)使用建设,全年新建沼气池21个。华南、华新、莲高、小拔、社径等成功创建“梅州市生态村”,大拔村正在等待验收市验收。县首个农村金融服务站在高塘村挂牌成立,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2011年共完成计生“四术”任务433例,其中结扎205例(含纯二女扎92例),上环228例;出生人口612人,人口出生率达12.27‰,政策生育率达96.24%,人口自然增长率6.44‰,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全面完成了县下达该镇的人口控制目标和全年“四术”任务,成功保住计划生育“一类镇”,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示范镇、村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华阳中学在县综合排名前进5名,中心小学县质检测评获第九名,被县评为“表扬学校”。2011年,该镇被梅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尊师重教“先进集体”,被五华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 【基层组织建设】
2011年,该镇有1个党总支,24个党支部,共1094名党员,强化了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扶贫“双到”,促进城乡党建联建、村企联建。扎实开展党员红色创业信贷、三老人员生活补助发放、赠送“党内关爱药箱”、党员创业技能培训、明天希望项目等党内五大工程。各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在转变作风、招商引资、扶贫开发、林权改革、改善民生、综治维稳等方面积极创先争优,党员素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该镇共有2人被市委评为“推动绿色的经济崛起四优共产党员”,1人被市委评为“推动绿色的经济崛起星级村官”,1人被县委评为“推动绿色的经济崛起星级村官”。 【平安创建】
2011年,该镇始终按照“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原则,做到守土有责,确保了全镇社会治安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指数大幅提高。共投入综治工作经费近36万元,积极构建社会稳定“安全网络”,深入开展清扫“黄赌毒”、创建无邪教镇、法制宣传教育等专项活动。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定期公开接待群众来访制度,集中处理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全年刑事案件发生10宗,破7宗;治安案件82宗,查处74宗;中心受理矛盾纠纷24宗,解决22宗,接访群众148人次,全镇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该镇被市委、市政府
评为2011年度“五五”普法工作先进集体,被五华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评为2011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十五、梅林镇
梅林镇位于县城西南部51公里,总面积128.4平方公里。辖18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11年末,耕地总面积23489亩,其中水(旱)田19638亩,旱地3851亩。有8983户,4942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10人,农业人口46810人。实现农村年人均纯收入5044元,比上年增长5.4%。 农业方面
2011年,梅林镇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大力宣传“大地牌”菜脯绿色环保食品,共种植萝卜3000亩。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53910亩,粮食总产 21255吨,其中水稻49061亩,总产20209吨。全年生猪出栏25583头,年末存栏15264头。 基础设施
2011年,筹集资金200万元铺设优河至大坑、河唇、塘背岭,福塘至塘头共7公里的自然村道水泥硬底化;筹集资金30万元搞好优河村文体广场建设;投入资金155万元兴建黄沙村、优河委办公大楼;筹资250万元新建琴口村琴南大桥,筹资40万元重建梅东村涧溪桥。 文教文卫
2011年筹集资金2540多万元全力抓好“创强”工作,把原来的1所初级中学,20所公办小学调整成1所初级中学、三所完小(梅林中心小学、琴口小学、梅南小学)和九个教学点(福新、金坑、优河、上礤、宣优、梅东、黄沙、梅北、尖山)。
十六、龙村镇
龙村镇位于县城南部65公里,毗邻紫金县、陆河县、揭西县,总面积349.1平方公里,现有37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709个村民小组,有18003户,总人口86383人(其中非农4833人,农业人口81550人).全镇有耕地面积40081亩,林地面积42万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cfbe72075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