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动驾驶发展现状与趋势(下)

2022-12-30 23:28: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全球自动驾驶发展现状与趋势(下)》,欢迎阅读!
发展现状,驾驶,趋势,自动,全球
全球自动驾驶发展现状与趋势(下)

作者:暂无

来源:《华东科技 2014年第10



作者 陈大明 孟海华 汤天波

编者按:继上一期对全球自动驾驶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分析,本期软科学基于中科院上海生科学信息中心1和上海市科学研究2的有关研究成果,重点就各国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布局与产业化发展策略进行梳理,分析我国及上海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基础与现状,提出布局重点的建议。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主要汽车产业大国积极布局相关领域,通过项目资助、联合研发、推广示范等多种手段推动本国自动驾驶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我国也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布局重点

美国,以创造应用环境为主。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 RPA)就大规模资助了自动驾驶陆地车辆的军事应用研究。本世纪自动驾驶技术民用化以来,以谷歌为代表的企业成为美国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最强有力的推动者。美国政府层面则更多关注于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密歇根州、佛罗里达州、内华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等已出台包括保险、安全标准、测试等方面的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另外十多个州和地区也正在考虑出台。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去年发布了《自动驾驶车辆声明》,对自动驾驶汽车进行了分类,并对部分州允许测试自动驾驶汽车提供了基本建议。

欧盟,持续资助自动驾驶研发项目。欧盟依托历次框架计划Framework Programme)对自动驾驶开展了长期持续的资助,开发了一系列实验车型(如Cyber Cars1Cyber Cars2Cyber Cars3CyberMoveHAVE-ITCity-MobillCity-Mobil2等)。其中,HAVE-IT项目200810月至20117月)旨在实现智能交通车辆的高度自动驾驶,包括大陆集团、沃尔沃、大众、施克传感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等17家机构参与。欧盟围绕一个目标的持续资助,在不同阶段解决了不同的技术与应用问(图1)。如Cyber Cars系列项目从第五延续至第六框架计划,旨在通过提高汽车性能和降低成本来加速自动驾驶汽车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Cit yMobil系列项目也从第六延续至第七框架计划







日本,发挥大型车企主体作用。2 0126月,日本国土交通省召开研讨会研究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用化,类似的研讨会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办公室设在国土交通省的道路局与汽车局,丰田、日产、富士重工、本田、马自达等大型车企参与研究,还计划在高速路上设立专用


车道作为首批实现自动驾驶的指定场所。同时,鼓励车企开展国际研发合作,日产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等顶尖大学已进行了多年的全自动驾驶汽车合作研发。

竞赛实验是当前促进应用推广的主要形式

一方面,竞赛为技术研发提供了交流平台。在自动驾驶的技术发展与应用推广中,竞赛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于20042007年间举行了三次自动驾驶汽车比赛(DARPA Grand Challenge),包括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奥什科什卡车公司等在内的多个研究团队的实验车参加比赛,为技术交流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DARPA竞赛结束后,通用与卡耐基梅隆大学共建了协作研究实验室(CRL),斯坦福大学与大众汽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汽车。

另一方面,竞赛推动实验车型形成竞争优势。在竞赛实验的推动下,多部实验车型获得成功,且形成了自身的核心技术优势(表1)。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研发的ARGO智能车能够在常规环境下实现自主驾驶,仅在部分特殊区域由人为进行参数设定,其研制的“BRAiVE”车型基于视觉处理算法完成了从罗马到上海的洲际无人驾驶旅程。谷歌旗下的XLAB 智能车探测距离能够达到200 英尺,并对周围行驶环境进行三维建模,对复杂环境下的交通灯、行人、车辆等,实现快速检测,并进行车道级高精度定位,后轮搭载的惯性导航模块实时测量车辆姿态信息可对车辆行驶策略及时进行调整。







我国自动驾驶技术与应用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自动驾驶技术与应用国外相比虽然还有一些距离,但也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自1992 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国内第一辆自动驾驶汽车以来,多种实验车型不断涌现,多个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表2)。








自科基金与8 6 3计划持续关注自动驾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自20 09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五届“智能车未来挑战赛(IVFC)”,包括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众多国内智能汽车研究领域的相关单位参加,为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技术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国家863计划也开展了关于智能车载系统关键技术、智能路侧系统关键技术以及车车/车路信息交互与协同控制技术的研究

技术研发主体集中于“学”,包括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在内的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均开展了自动驾驶研究2011年,国防科技大学无人车“红旗HQ3”从长沙行驶至武汉;2012年,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的无人车完成了京津高速公路无人驾驶实验;上海交通大学自2005年成立的智能车实验室,在欧盟框架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的资助下开展区域交通中的

Cyberca r s无人车研究,先后开发了四辆CyberC3无人电动车和一辆CyberTiggo无人汽车;2013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完成了“自动驾驶仪”的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研制,在汽车匹配实验中顺利实现对车辆转向、制动、油门、档位、灯光和喇叭的智能化控制。相比之下,国内汽车企业则较少开展自动驾驶的研发,技术应用也较为罕见(仅2012年比亚迪发布搭载遥控驾驶技术的F3速锐)。

北斗系统应用潜力巨大。全球定位与导航技术是自动驾驶发展的基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目前已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的能力,定位精度优于20m,授时精度优于100ns。未来,基于北斗平台,我国可在自动驾驶多个领域开展自主研发,进而在硬件发、软件设计等方面掌握标准的制定权。

上海有望抢占发展先机。上海在自动驾驶技术与产业化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车辆实验室和机器人研究所是国内较早研究智能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机构,并与欧洲多国和澳大利亚等有紧密的研发合作。同济大学在新能源自动驾驶汽车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积累。上海在车联网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于2011年成立了国内首家产业联盟(上海车联网与车载信息服务产业联盟),开展车联网产学研合作研发。另外,随着“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技术创新基地”和“国家北斗导航应用上海产业基地”等的落户,上海在以北斗为基础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

建议上海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发布局,加大推进力度:(1)辅助驾驶。辅助驾驶是自动驾驶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也是自动驾驶产业化的切入口,上海可依托整车企业,开展以提高汽车安全性为目标的辅助驾驶应用研发。(2)多车协同研究。以目前国内先进的车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智能车辆载体结合车车协同、车路协同、车间通信构建一个车联网,提高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3)融合新能源汽车产业。自动驾驶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车的融合,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上海可重点开展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研发,以抢占未来市场的高点。

(作者陈大明就职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作者孟海华就职于上海市科学研究所;汤天波就职于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本文受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发展趋势研究》(项目编号:13692101100)和《上海中长期科技重点领域技术预见研究》(项目编号:13692109300资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c6e8d8415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2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