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对策,现状]老龄化背景下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2023-04-06 12:20: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临终关怀,对策,现状]老龄化背景下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欢迎阅读!
临终关怀,对策,现状,老龄化,背景
老龄化背景下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一、老龄化背景下临终关怀的意义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需要把老年人的临终关怀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因此,如何保障老年人在生命历程最后阶段的质量必然会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1.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20132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报告提到,2012年我国老龄化水平达到14.3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94亿,预计2013年老龄化水平达到14.8%,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与此同时,老年人口的内部变动致使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更加严峻。是高龄老年人口持续增长,2013年比2012年增长100万人,达到0.23亿,而且这种年均增100万的趋势将持续到2025年。二是失能老年人口持续增长,2013年比2012年增加150万人,达到3 750万。三是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增长较快,2013年突破1亿人。四是空巢老年人口规模越来越大,2013年也已突破1亿人。五是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逐渐增加。因为实行计划生育的那一代渐渐步入老年期,加上独生子女的风险因素,没有子女的老年人持续增加。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我国人口年龄分布已经远远超过国际标准,过早地进入老龄化时代。

快速的高龄化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是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加之疾病谱的不断改变,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疾病有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等。老年人患有的这种疾病均有发展相对缓慢的过程,导致很多老年人在疾病和痛苦中徘徊。而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部分,这些老年人在临终之际只有一个子女照顾,致使老年人照料成为一个大难题。二是伴随着快速的老龄化使劳动力数量减少,势必会影响整个社会劳动生产效率。而且,通过社会或者市商业化养老机构来供养和照料他们难度很大,现阶段我国社保基金缺口较大,给目前老年人照料造成很大的困难。

2.能够有效节约卫生资源。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而且这种局面在短时期内也不会有较大改变。因此,要从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讲,要坚持最有效的原则,从人道主义观念出发,关注生命质量。对那些身患不治之症的病患来说,除了自身承受巨大的病痛折磨,甚至还会花费巨额的医疗费用。尽管临终关怀需要社会支付较多的服务费用,但相比临终病患的医疗费用而言,它将会使这些节约的费用转移到其他人有结果的治疗上,使医疗保险费用发挥最大的价值。临终关怀改变了过去医疗机构对任何病人都进行医治的做法,而是承认对某些患不治之症的病患无法救治的客观事实。通过设立临终关怀机构对他们提供舒适的照料,而不是消耗无谓的卫生资源,这才是真正体现了人道主义关怀的精神。

二、我国临终关怀面临的问题

临终关怀在我国发展了近20年,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相差很远,这也与我国老龄化规模和速度不成正比。目前,我国临终关怀面临以下问题:

1.总体水平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相继创办的临终关怀机构大约有200多家,基本能维持运营的有100家,从业人员在4-5万人。而随着老龄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疾病谱


的变化,老年人医疗保健和照料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与此相关的临终照护也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我国目前的临终关怀机构数量少、规模小、覆盖率低,总体水平低下。具体表现为:一是临终关怀覆盖率低,从业人员缺乏。目前人口老龄化规模不断扩大,癌症患者逐年增加,这就导致我国居民对临终关怀需求日益强烈。而现在临终关怀机构覆盖率还很低,供需矛盾加剧。二是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待提高。

2.传统伦理思想的束缚。首先,我国传统的生死观过分强调生的问题,缺乏对死亡本体研究,因而造成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从而避谈这个问题。中国人的生死观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必然导致人们对死亡缺乏理性的认识,面临终关怀必然要和病人及家属谈论死亡问题,因此,临终关怀和我国传统死亡观存在着内在冲突。其次,在我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强调百善孝为先,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些表明孝是评价人们行为准则的最高标准。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不管父母亲人患有何种绝症,儿女及家属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去治疗,而不能放弃,否则就会背上不孝的罪名。在这种观念下,人们忽视了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感受,更忽视了老人的生命质量和死亡尊严。在这种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我国临终关怀机构受到冷落,往往出现空床的现象。

3.缺乏社会资源的支持。我国临终关怀的发展不仅需要精神的支持,更需要整个社会支持,尤其是在资金和医疗政策方面的扶持。凡是接受临终关怀的病人,一般都是采用姑息治疗,使用药品一般也都是比较便宜的,因此,临终关怀机构的收入相较一般医院收入相对较少。但是临终关怀机构对病房设施等投入相对较高,这就导致一般临终关怀机构入不敷出。而且,临终关怀机构人员需要进行培训,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没有国家财政和社会资金的支持,这些机构存在的基础就没有了。目前,政府财政对临终关怀机构支持比较少,阻碍了这些机构的发展。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财政实力有限,医疗保险覆盖面还不够大,导致临终关怀机构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

三、发展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积极推进临终关怀理念的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更加关注死亡的过程。身患绝症的病患在后期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通过临终关怀能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能够安详、舒适、有尊严的离开人世。发展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必须要进行大力宣传教育,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接受这种临终关怀文化一是开展死亡教育,树立正确的死亡观。由于我国传统观念的束缚,绝大部分人不能正确认识死亡过程。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是对传统死亡观念的巨大冲击,人们需要加强死亡教育,克服对死亡的恐惧,这样能帮助病患亲人缩短病痛过程,提高生命质量。在很多发达国家,死亡教育已经是学校教育的一门学科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医疗机构,都能接受这种教育而我国开展死亡教育的学校或医疗机构都很少,这就需要我们在医学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尽快增加相关死亡教育课程,使医护员工正确对待病患的死亡,并能指导病患家属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二是对传统观念的重新理解和认识。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其中孝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种观念要求善始善终。而当今对孝和善终的认识异化,对临终病人的过度治疗,不关心病患的临终感受,病人死后大操大办,这都不是孝的真正表现。孝敬父母,要估计父母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使他们得到关心和尊重。

2.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模式。20世纪60年代,英国创办了最早的临终关怀机构,随后相继在美国、法国、加拿大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起来。我国是从20世纪8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c331202a3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