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赏析-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译文创作背景》,欢迎阅读!
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诗作,这首诗表现了李
白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注释
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
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 ⑺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
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
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二说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三说作于开元十四年(726年)。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开元十二年(724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98bf68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