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学校教育对策

2022-12-06 14:24: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学校教育对策》,欢迎阅读!
社会性,学校教育,对策,促进,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学校教育对策

作者:邱洁英 章雪

来源:《读天下》2017年第19

摘要:个体社会性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学校教育代表社会要求,教育影响控制性强。本文从学校教育的教师、班级管理及课堂教学三方面谈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教育策。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教育对策;学生

林崇德教授说:所谓社会化就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过程是个体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社会性发展顺利,将对以后各个阶段社会性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 教师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指导者

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人物——教师,在学生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学校教育通过教师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表现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体系、行为规范和培养社会德等,因此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具体执行者,是规范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在学生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指导者的作用。教师自身的品质、对学生的态度等因素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第一,教师要有悦纳的心。要悦纳每一个学生,在观念和行为上切实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并能够尊重和接纳不同的价值观和意见,帮助他们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并建立和维持良好的社会关系,使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学会适应。

第二,教师要耐心地期待每一个学生。多肯定那些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如合作与分享行为,倾听与沟通等。尽量公平对待,关注全体学生。

第三,教师要树立好的榜样。榜样可以是教师自身,也可以是学生个体。榜样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现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注意它的直接影响是什么,让学生了解这样做的积极影响。

第四,教师要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评价要注重方式方法,对事不对人,要客观。多鼓励,少批评。要多创设实践锻炼的机会,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在关键时刻提供相应的建议与方法,增加其应对困难的信心,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克服自卑,有效地调节自身的心态与行为,让自身的心理更为成熟,努力朝健康的社会人方向发展。 二、 班级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阵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一种社会体系,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场所,班级在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班级的资源,以班级文化班级规范等为载体,更好地把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首先,要规范班级的管理目标和组织结构。良好的班级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良好的班级组织建设和常规化的管理。班级目标的制定要从班级成员自身发展水平出发,以国家的教育目标为方向,把社会的要求和班级学生的需求结合,形成班集体的共同目标。班级规章制度要依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组织结构的建设要注意解决组织结构中的角色问题,避免角色冲突、角色不明等社会性问题,要建立班级民主管理体系。

其次,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文化是塑造人的媒体,班级文化受时代的文化影响,体现着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缩影,建设班级文化要注意引导,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有创新。例如班级开展有主题、有设计的、具有专题性的班级系列活动。 第三,要建立和谐温暖的班级。班级具有凝聚力,学生个体则容易产生向心力,容易调整自己的行为符合群体的规范。温暖的班级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链,学生个体就能够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发展,学习群体的对人热情、主动帮助别人等积极的人际交往行为。 三、 课堂教学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渠道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主要渠道,课堂环境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这是因为 课堂作为一个社会存在着特殊的社会组织——班级与小组;特殊的社会角色——作为权威的教师与有着不同社会背景和个性的学生;特殊的社会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教育人际交往;特定社会规范——课堂规章制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这个社会中发生的各种互动,有竞争、合作、对抗、沟通等,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体验着尊重、理解、竞争、互助、合作、共赢等带来的感受,经历着模拟社会的过程,逐步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所以,课堂环境的好坏制约着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第一,重视教学内容的拓展性。课堂教学内容应该丰富多彩,除了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外,还要教导社会规范,训练社会行为。还要有法律基础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帮助高中生认识社会、认识现实、认识自己。让高中生认识和了解心理活动的规律,培养他的心理、情绪调控能力,开发心理潜能,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社会化。

第二,重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充分的交往、互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积极活动中主动地去感受、体验、理解和领悟,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选择、判断和行动。课堂教学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合作等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社会性。这主要强调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三,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化。在加强对学生进行第一课堂教育的同时,还要采用其他新途径、新形式拓展教育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与锻炼机会。学校根据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差异,鼓励其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且为学生提供适应不同兴趣、爱好、才能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79.

[2]罗念国.创建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学生个体社会[J].教育导刊,200011):15-17. [3]郭成主编.课堂教学设计[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250. [4]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9-129.

[5]刘建榕,连榕.社会性发展迟滞:一个亟待关注的领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149-154.

[6]孙杰远.论学生社会性发展[J].教育研究2003,(07):67-71.

[7]王晓燕,张海燕.浅析学校对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9):54-55. 作者简介:

邱洁英,章雪,福建省福清市,福清华侨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943c39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