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贾岛“苦吟”之风

2022-11-21 06:17: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贾岛“苦吟”之风》,欢迎阅读!
之风,贾岛
试论贾岛“苦吟”之风

提起贾岛,映入脑海中的不是骑着小驴推敲着“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题李凝幽居》)的孤独苦吟者,就是联想到“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客喜》)的穷酸落魄相,要么就是因“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题长江》)一类的僻涩诗句。不经怀疑贾岛心理或审美上出了什么问题,再就是总有人不理解像这样一个被后人视为行为怪异和性格孤僻的人怎么会写出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剑客》诸如此类的诗句来。

其实不然,作为中唐时期古吟诗人的典型,贾岛耽幽爱奇,淡于荣利,喜怒鲜形于色,世事颇少萦怀。但他仍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 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贾岛之诗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贾岛在中晚唐苦吟诗风的发展中,是一个起转折作用的诗人。

他的苦吟,既体现了对前期怪奇派苦吟诗人孟郊李贺吟苦求怪诗风的继承,同时他又在时代诗风转换的大背景下,借助于自己早年为僧的背景,对苦吟诗风的内容、审美倾向、写法有了很大的创新。“苦吟”在唐代尤其是中晚唐是一种突出的社会风气。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风格流派的发展和时代、政治之间的关系。“苦吟”之风的出现与讲究声律、唐人对诗格意境的日趋讲究、越来越浓厚的推赏名句之风,以及尚奇好怪的社会风尚等影响有关。无论是苦吟作者或其诗歌,均有其特点,如作者的社会地位的低下、家境的贫寒及其瘦弱早衰;其诗歌的偏喜奇险怪僻、幽冷细微的景物、哀怨清苦的情调等等 一、“苦吟”之风发展、兴起概况

纵观中唐朝诗坛其原因可归结于:蔚为大观的唐诗创作群体,名家辈出的时期,中唐诗人欲求发展,须另创途径;在那个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黑暗社会现实面前,诗人清贫的身世经历,诗歌成为他们的第二生命,是生活的唯一内容;在与尚奇好怪的社会风尚的影响;凝神苦思是历代诗文创作的主张和追求。 二、“苦吟”的新定界

“苦吟”二字一般是指反复吟咏,苦心推敲,即做诗极为认真。自唐拈出,迄今已震荡诗坛千数百年,渐成传统。

1、为苦而吟,为吟而苦

“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农”(贾岛《喜客》“孤灯冈舍掩,残磬雪风吹”(贾岛《题青龙寺镜公房》。因诗穷而后工而致诗工而益穷乃至“以诗穷至死”,苦吟诗人之苦痈如影随形,刻骨铭心。以诗鸣之,实乃不得不鸣,不鸣不得耳。

贾岛等苦吟诗人,吟诗作赋十分注重字词的使用,细小之处更是马虎不得。甚是伤神“两句三年得”乃是常有之事,这也十分耗时。耗时伤神呕心沥血,故其诗必精工;感天动地震撼人心,正其必然之结果也。都穆由此而生发“予由是而知诗之不工,以不用心之故,盖未有苦吟而无好诗者”(《南濠诗话》)感慨,岂偶然也哉?

2“苦吟”的美学倾向

“苦”在美学上的含义是展现一种生命的况味,它是生命之苦厄作之苦,苦吟诗人追求的就是“苦”带来的美,“苦”在这里 不仅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因此,“苦吟’具有美学意味。它不只是一个流派、一群人或几个人的创作风格,也不只是一种创作方式,它是一种美学倾向。“苦吟”不仅是诗人的一种艰苦创作的自觉追求,而且是一种审美鉴赏的方式。它又是当时诗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或排遣孤独寂寞,或自我陶醉于诗歌境界。

贾岛的诗作充分地反映了上述界定的苦吟内涵,而且在创作数目与影响上也较大。“苦吟”创作现象的主体具有独特性。首先是生存状态的独特,总的来说表现为边缘生存状态和个性的另类。边缘生存状态


主要缘于他们的仕途之穷、财富之穷和环境之穷,这些穷境使他们成为社会的边缘人,也使“苦”成为他们生存状态的内核。个性的另类主要表现为强烈的主体意识,对自我价值的高度肯定。这样的个性使他们深陷穷境之中但又不肯改变自我迎合现实,而是潜心在“苦”中寻求美和生存的意义。其次是人生态度的独特,主要表现在漠视现实和走向极端。他们漠视现实,这实际上是对儒家人世精神的一种被迫性消解,是他们人世愿望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得不到社会承认之后采取的无奈的自我封闭;他们固执于人生状态的单面性,并由此走向极端,努力超越伦理人生,追求审美人生,选择诗歌作为逃避生存荒谬之痛苦的手段,全身心投人诗歌创作,在走向极端中实现了以艺术为至高生存方式的最完满的存在。

苦吟诗人对传统美学观念的背离体现了一种现代主义精神。苦吟诗人以诗歌为载体,将审美目光聚焦于自身的精神本体,表现了一种直抵生命本身的终极关怀精神,这样的创作精神远远超越了传统诗人。从具体表现上讲,首先是强烈的生命意识。把对生命的认识和体会借助诗渲泄出来,诗成为生命的外化物;其次是自觉的艺术追求。放下功利之心,为诗而作诗,做纯粹诗本体的探索,同时又保持着创作态度与方式的高度严肃认真。 三、“苦吟”的文学价值

1理论价值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泠。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贾岛《戏赠友人》),正因为诗人长年生活在穷困之中,所以才可能深入地接社会,其诗才更见性情和艺术

回顾贾岛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锤炼出许多精品。韩愈赠诗云:“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故生贾岛著人间。”最为流行的故事就是“推敲”的典故。据说他成日沉湎于雕词琢句之中,有一天竟然冲撞了京尹兆韩愈的车队,被左右拿下,推到韩愈面前据实以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所以才冲撞了大人。原来他当时正在潜心琢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僧敲月下门”中的动词“推”,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见怪不怪,停下来想了半天方说:“敲字佳。”从此交上了贾岛这个布衣朋友,还“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其实,这两个字都是可以用的,只不过用了“敲”就具有一种声音的美,更能衬托出夜深人静时的意境。

贾岛的“苦吟”,实际上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用心推敲修改。但是到了他写成之后,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总的说来苦吟属诗行为,诗人之身心于苦吟过程中交感共震,诗人特有之生命姿态因此得以充分展现。诗人之情志借诗传达,故诗人之人生价值亦囚诗而得以实现。诗人之快乐由此而生,诗人之痛苦亦囚此而发。

2、实践意义

“苦吟”属诗行为,具实践性。千百年诗歌创作实践,使“苦吟”二字之内涵由朦胧而明晰,由抽象而具体。若以一言以敝之,则曰:昔吟者,烁也。炼之要有三:炼字、炼声、炼意。

从贾岛的诗作中处处可找出这样的例证。正是由于贾岛的刻苦努力,才使他在众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赢得一席之地。如他的《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夜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全诗骨气开张,诗情宛转。特别是“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对仗自然,妙语天成,灏气流注,意境苍凉,形象饱满地传达出诗人忆念朋友的一片深情,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8e3e77002768e9951e738f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