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渔夫的故事阅语言描写的形式有很多,仔细观察文中线

2023-12-12 13:14: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六下渔夫的故事阅语言描写的形式有很多,仔细观察文中线》,欢迎阅读!
六下,中线,渔夫,描写,仔细
记叙性散文人物形象的塑造

1. 从肖像描写入手

肖像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肖像描写能够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性格特征。例如,《故乡》中,作者对少年闰土的肖像描写是“圆脸”“戴着小毡帽”,“圆脸”正面写出了少年闰土的可爱。“戴着小毡帽”侧面烘托了少年闰土的可爱。而作者再见中年的闰土,却看见了“灰黄的脸”“深深的皱纹”“通红的眼睛”“破毡帽”“极薄的棉衣”“长烟管”“像是松树皮的手”。这些肖像描写,写出了中年闰土生活的艰难以及其对生活的迷惘,其形象与少年闰土的可爱形成了鲜明对比。

2. 从语言描写入手

记叙性散文的语言描写是对话和独白。对话和独白可以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例如,在《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和作者说:“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听说”说明了母亲没有心情去看花,她也不确定北海的花都开了,她只是“听说”而已。母亲希望“我”去走走,感受春花的灿烂,春花的生机勃勃,感受生命的热烈和希望。后来,母亲又和“我”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这句的语言描写似乎和前面一样,但实际上在细节上存在差别。但实际上在细节上存在差别。“走走”变成了“看看”,还多了一个“吧”。母亲其实一直非常在意“我”的感受,她知道“我”失去双腿后对某类字眼非常敏感,怕我又联想到瘫痪的双腿,于是“走走”变成了“看看”。

3. 从动作描写入手

动作描写是描绘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动作描写角度入手,把握


记叙性散文人物形象或者心理。如在《秋天的怀念》中,在“我”拼命地暴打双腿的时候,母亲的反应是“扑”过来,“扑”写出了动作的迅疾,表现了母亲对作者的关心。在“我”又独自看着秋天的落叶时候,母亲悄无声息地“挡”在窗前。秋天是一个伤感的季节,母亲知道“我”多愁善感,怕我看到凋零的落叶想到自己的生命的凋零,怕“我”产生悲伤的联想。两个动作,塑造了母亲关心儿子、聪明体贴的形象。

4. 从侧面描写入手

侧面描写是指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在记叙性散文中,侧面描写常常表现为借助物象衬托,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秋天的怀念》中,北海的菊花就是一个物象。作者借助北海的菊花含蓄地表现母亲。菊花与母亲存在相似点,菊花淡雅高洁,母亲也是淡雅高洁。菊花热烈深沉,母亲也是非常坚强乐观,并且对作者的爱也非常深沉。

5. 从细节描写入手

细节描写是细致地描绘典型情节。细节描写能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感情。例如,在《背影》中,作者详细地描写了父亲动作的蹒跚,两手攀着月台的艰难,两脚向上缩的笨拙。其实,父亲在这过程中,肯定有很多的动作,可是作者却偏偏选择了最为艰难的动作“攀”。通过这样的细节,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而父亲对儿子的这种关爱又是无言的,父亲不习惯用言语表达出来。而“我”看在眼里,表现上无动于衷,实际上内心翻起了波澜,“我”也逐渐理解了父亲。

综上所述,记叙性散文经常通过各种各样的描写去塑造人物形象。反过来,在教学中,教师不必直接告诉学生人物的形象。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其中的人物描写,慢慢感受作品的人物形象,培养其审美核心素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862e9c9f4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