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语文-高二-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4.14《扬州慢》作品赏析

2022-09-10 04:10: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鲁人版-语文-高二-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4.14《扬州慢》作品赏析》,欢迎阅读!
鲁人,作品赏析,扬州,选读,宋词
高中-语文-精心校对-打印版

4.14《扬州慢》作品赏析

姜夔在这首词里用了他常用的小序。小序的好处就在于交代写作的缘由和写作的背景而这首小序则更明确地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原因、内容、和主旨。让人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词人写作此词时的心理情怀。

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但两阕的写作手法都是运用一种鲜明对比,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

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词人先从自己的 行踪写起,写自己初次经过扬州城,在著名的竹西亭解鞍下马,稍作停留。走在漫长的扬州道上,词人所见到的全部是长得旺盛而齐整的荠麦。而昔日那个晚唐诗人杜牧对扬州城美景的由衷溢誉一去不复返。自金人入侵后,烧杀掳掠,扬州城所剩下的也只是废池乔木的了。人们说起那场战争,至今还觉得心有余悸和刻骨痛恨。一个字,很恰当地写出了人民的苦难,朝廷的昏聩和胡人的罪恶。日落黄昏,凄厉的号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扬州城孤寂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词人很自然地实现了由视觉到听觉的转移。

词的下阕,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昔日扬州城繁华,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城不朽的诗作。可是,假如这位多情的诗人今日再重游故地,他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杜牧算是个俊才情种,他有写豆蔻词的微妙精当,他有赋诗的神乎其神。可是,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声。唉,试想下,尽管那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也很难有人有情思去欣赏它们的艳丽。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

纵观全词,行文的基调都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空城还是词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剧的写照。

情景交融是这首词在写作表现手法上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移情入景,乐景写哀,都是词人经常使用的手法。特别是乐景写哀,词人在文中写了大量的乐景:名都,佳处,二十四桥……可是,写乐景是为了衬托哀情,是为了对比现在的惨状:名都的凋残,佳处的弊坏,二十桥的冷寂……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

打印版


高中-语文-精心校对-打印版

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逗出和反衬难赋之苦。波心荡、冷月无声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尽,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又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

人称姜夔的词风清雅空灵,此词表现得非常突出。此词的清雅空灵不但表现在词语上,”“”“”“波心”“冷月,而且还表现在造境上,如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之后的残破,用杜郎名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用桥边红药表现寂寞开无主的荒凉。



打印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82ccbb712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2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