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心得)之浅谈一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欢迎阅读!
语文论文之浅谈一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一年级是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是今后发展思维能力的奠基石,做为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应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创造愉快的课堂环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初步的发展和逐步提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源泉。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首先在课的开始应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如:在教学“分类”这节课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玩玩吧”。接着出示课件(动画):森林里,动物们纷纷到懒洋洋超市购物,各种商品杂乱无章地放在柜台上,懒洋洋东找找西翻翻,忙得满头大汗。师:“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懒洋洋说啊?”生:“懒洋洋,你的货物摆得太乱了,如果你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就不会那么忙了”。师:“你们说得真好,懒洋洋一定会感谢你们的”。进而引入新课,通过动画讲故事的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面对需要整理
的物品,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分类方法了。同时通过情境的创设,也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重视动手操作,活跃思维
由于年龄特点,一年级学生思维是和动作分不开的,是形象思维。利用动手操作,形成表象,最终才能发展到抽象思维,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加强直观教学,通过各种感官来学习,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操作的机会。特别重要的是:学生的操作要发挥作用,忽略思考的操作就失去了操作的意义,这就要求学生根据操作,运用形象进行思维活动。这时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操作程序和指导语。实践证明,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的直观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的展示出来,使学生形成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这样获得的知识牢固,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思维的活跃。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36 - 8=( ),根据一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每生拿出3捆又6根小棒,从36根小棒中减掉8根,还剩几根?怎么拿法?6根减去8根不够减怎么办?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出现了三种拿法:第一种,从36根里先拿掉零散的6根,再打开一捆拿去2根,剩28根;第二种,打开一捆和6根合起来16根,减去8根,剩下8根,20加8等于28;第三种,打开一捆(10根)拿去8根,剩下2根和原来的26根合起来,共剩下28根。这样,学生充分利用学具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思考建立表象,在直观形象中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三、训练语言表达,强化思维
让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思考问题并叙述思维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运用直观演示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外,还需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条理性的训练,应借用直观和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思维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比较多、少”时,我就先通过操作,让学生整齐地摆出6个圆片,然后再在下面一行摆出4个三角形,接着便提出问题:“谁和谁比?一个对一个,结果怎样?”学生结合实际操作,很容易就能说出思维的过程,即“圆片和三角形比。一个圆片对一个三角形,最后三角形没有了,圆片还有2个,说明圆片比三角形多2个,三角形比圆片少2个”。通过这样完整的反复叙述,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多、少”的含义,初步建立“多、少”的概念。
总之,从一年级开始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非常重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要提高这种意识,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76e8d1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