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艺术欣赏的意义和策略》,欢迎阅读!
编导语:在审美活动中,儿童在审美对象属性的刺激下发现了一个与现实不同的世界,在那里,他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中各种常规的约束,可以自由地展开想像,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和愿望,从而重新找到失去的和谐本性。
艺术作为一种符号表现了人类的普遍情感。在审美活动中,情感体验始终是主要的、决定性的,而认识则是次要的、从属的。审美活动以主体的情感体验为基本特征,因而“任何一种不考虑个体感受的关于艺术的讨论都有可能完全歪曲所研究的现象”。
在审美活动中,儿童在审美对象属性的刺激下发现了一个与现实不同的世界,在那里,他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中各种常规的约束,可以自由地展开想像,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和愿望,从而重新找到失去的和谐本性;同时,他可以介入审美对象所表现的事件,自由地、独立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作出判断、表达情感,从而使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发生变化,达到某种程度的内心平衡和自由。这时,儿童会处于一种以情感愉悦为主调的心理状态,并由此达到精神的自由,这就是审美享受。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告诉我们,人的精神活动实质上是生命活动的产物。幼儿巴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反映了儿童从“肛门期”向“性器期”过渡的阶段,是儿童精神自由的表现。童年时期的经验对于儿童个体成长来说至关重要,这种经验“也是艺术的萌芽,即使是原始的、初级的经验,仍然包含了可以获得愉快感受的希望,那就是美的经验”。人的审美经验就是这样逐渐丰富起来的。
“小鸟放的屁”在成人看来艺术性不足,但在儿童看来恰恰是审美对象。这种选择不受客体的局限,也不受外来律令和成人艺术范畴的强迫。儿童凭着生命冲动,充分地利用了自己的感知、想像能力,尤其是自发的情感力量,当外在的形式结构与内在的情感模式达成同构时,儿童便享受到了审美愉悦。因此,在审美活动中,儿童寻求艺术文本的意义,就是在寻求潜在的或现实的主体需求和主体能力;儿童创造意义,就是在创造自己作为主体应有的立场和方式;儿童对意义的追求过程,就是不断提升主体性的过程,也是审美感不断生成的过程。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可以看出儿童艺术欣赏的价值,那就是可以借此培养儿童对于艺术欣赏的兴趣与感知、直觉、幻想、感受等能力。那种强调幼儿只有说出作品的艺术特点才算欣赏活动的观点,其实质是一种建立在成人逻辑基础上的、学科取向的艺术教育价值观,违背了儿童的学习是建构性的特征。 教育内容是完成教育目标的载体。康定斯基说过,“凡是由内在需要产生又来源于灵魂的东西就是美的”。儿童艺术欣赏的内容应既具有类主体性结构,又符合儿童自身特定的生活经验、愿望与情趣。具体来说,教师可让儿童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感受自然界事物的生命运动模式。艺术作品只是儿童审美的内容来源之一,教师应注意选择那些具有典型审美属性、有章趣、易被幼儿理解的优秀艺术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幼儿的感知、想像与体验。卢梭在《爱弥儿》中用浪漫的笔触描绘的一段话也许对我们有所启发:“如果一个人从未在干燥的原野上跑过,而他的脚也没有被灼热的沙砾烫过,如果他从未领受过太阳从岩石上所反射出的闷人的热气,他怎能领略那美丽的清晨的新鲜空气呢?花儿的香、叶儿的美、露珠的湿润,在草地上软绵绵地行走,所有这些怎能使他的感官感到畅快呢?如果他还没有经历过美妙的爱情和享乐,鸟儿的歌唱又怎能使他陶醉呢?如果他的想像力还不能给他描绘那一天的快乐,他又怎能带着欢乐的心情去观看那极其美丽的一天的诞生呢?最后,如果他还不知道是谁的手给自然加上了这样的装饰,他又怎能欣赏自然的情景的美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58702c0bb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