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

2022-09-07 19:14: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夜归鹿门歌》,欢迎阅读!
鹿门,夜归


夜归鹿门歌

1、背诵诗歌

1.知识目标

2、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能力目标

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意境,.



3.德育目标 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重点: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

难点:赏析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思无邪”“一言以蔽之”的《诗经》

到被尊为百世之师的“楚辞”的代表作《离骚》,从刚健清新的汉乐府, 到多姿多彩的南北朝民歌,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到了唐代便迎来了它的全 盛时期。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通俗晓畅的白居易的 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而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也以其 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世人关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走进孟浩然的山水田园世界,去领略他笔下那种恬静优美的自然风光和 他那隐逸自得之志趣。

二、作家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



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



鹿门山。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



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



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



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虽远不如王维的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



上有独特的造诣。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



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



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三、解释题意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 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是一位隐逸诗人。40岁以前,他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 的家中;40岁到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 庞德公的行迹,又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的鹿门山辟一住处,有 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所以题曰“夜归鹿门” 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四、诵读欣赏



诵读提示: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语调流畅,语言质朴,诵读时要 注意读出流转自如的韵律感。

五、设疑自探



读完这首诗歌,大家对于思想情感,表现手法方面有哪些疑问,请提出



来我们共同探究。



预设问题:



1、朗读分析首联: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



2、分析颔联:这种比照暗示着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

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

3分析颈联: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

4、分析尾联: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六、解疑合探



请大家带着梳理出来的问题结合大屏幕所展示的自探提纲进行独立思 考,再小组内交流,然后按分工要求展示、评价。



1、朗读分析首联: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

明确: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



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



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



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








照。



2、分析颔联:这种比照暗示着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 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



明确: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 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 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 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3分析颈联: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

明确: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



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



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



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



乎所以。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后汉书•逸民传》 “庞公者



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



山,因采药不返。”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



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4、分析尾联: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明确:第七、八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



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



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



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



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七、质疑再探

同学们在思维与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又生成了哪些新的疑问?



1、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 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

诗境的

明确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

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2、比较《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在意境上的异同。 同:意境优美恬淡,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 :《夜归》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等景物,构成了诗境的平淡自然,优美恬淡,脱尽尘世烟火,但“惟”句也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归》诗寓情于景,意境充满变化。清川,离归的车马,结伴而返的暮禽,这些景象构成了自然恬淡的意境,反映了归山之始的悠然自得;归隐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景物,又使得诗歌意境带上黯淡凄凉色彩,从而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 八、运用拓展

请同学们针对本课所学的内容,从基础知识文学常识、思想内容等方面设置一道练习题。

九、课堂小结: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十、由学科班长对本节课做点评总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56ec46bfa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