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阅读答案

2022-07-27 03:04: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月夜》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杜甫,月夜,答案,阅读
杜甫《月夜》阅读答案

《月夜》是唐代大诗人创作的一首五律,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杜甫《月夜》,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①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部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诗人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②虚幌:透明的窗帷。 闺中:内室,这里指妾。 解:懂得。 清辉:月光。 双照:互相照见。

1、有人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两句读来最为心酸,为什么?(4)

2、人们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运用“曲笔”手法中的“他面描写手法(对写法)”,表达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样,杜甫的《月夜》也如此,请结合诗句欣赏。(6)


3、“独看”一词是本诗的诗眼,请简要赏析。(3)

4、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请结合本诗简要阐释。(3)

1.(4分)①妻子望月 “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独”字,越发显得妻子的孤独无助,更显出诗人困居长安的孤独无助;②诗人“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并不懂得想念,衬托出大人的“念”之深切。“怜”小儿女,也“怜”妻子“怜”自身,“怜”字饱含深情,感人肺腑。

2.(6分)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②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对月忆夫,明明自己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妻子望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③如此,更显出他们夫妻深厚的爱,也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怜惜。

3、“独看”一词写出了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的情景。作者借用想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在长安“独看”明月对妻儿的深切思念。(划线处各1)

4、杜甫生活在一个战祸横飞的年代,一生经历无穷的灾难,而他与人民患难与共,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和创作方法,用反映了那段苦难的历史(1)在这首诗中,“独看”的悲苦浸透了天下离乱的悲苦,(1分)“双照”的期盼中寄寓了人民对战乱平息的渴望。(1)(联系诗歌的颔联、颈联来阐释也可)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意思是什么?


(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

(3)“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1)雾气沾湿了她浓密的头发,月光给她莹洁的双臂洒上清寒。 (2)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

(3)夫妻团圆,“安史之乱”尽快完毕,人民不再流离失所。(意对即可)

1.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推断,此诗大约写于什么时候?诗人在哪?家人又在哪里?

2.试分析诗歌刻画的形象和诗人通过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感情。 3.试分析颈联的写作技巧(注意找出其中的两个关键词) 1.安史之乱;诗人在长安;家人在鄜州。

2.刻画了一个久久伫立望月怀人的妻子形象。忧心忡忡、夜不能寐的诗人,月下深切思念丈夫的妻子和天真幼稚、未谙世事的孩;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3.一“湿”一“寒”含蓄地写出了眺望之久,思念之深,牵挂之切。诗人不直说自己想家,却想象妻子担忧自己的安危,巧妙的换位使得感情更加真挚与深沉。

[不从自己角度写思念对方,而从对方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反向表达思念之苦,全诗侧面虚写(化实为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5520ee9fa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