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诗词经典诗词》,欢迎阅读!
中国诗词经典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 “吴中四士 “。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写景作如《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 “深得唐人绝句妙景 ”(《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 “秋思之祖 ”(《中原音韵》)。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
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 “以孤篇压倒全唐 ”之誉。《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清末王闿运评价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 ”,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该诗中的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和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锦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
的影响。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李杜文章万丈高,就中诗律杜陵豪。 ”杜甫的律诗的确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尤其是夔州以后的诗作,更加成熟。他的律诗对仗工妥,用字精当,声音和谐。正如他自己所表白的那样, “晚节渐于诗律细 ”、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律诗的这些长处,读者在细读《蜀相》这首诗时,是能够领悟得出的。《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
挽歌。唐代诗人刘禹锡说: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 ”《蜀相》一诗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语言凝炼而内涵丰富。如果把刘禹锡的话用来评《蜀相》,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蒹葭 ·诗经 ·国风 ·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
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选自《诗经 ·国风 ·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如果把诗中的 “伊人 ”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 “在水一方 ” — —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43112183a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