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附8] “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举办“周易与科学”报告目录》,欢迎阅读!
[附8] “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举办“周易与科学”报告目录
(一)天地生人学术讲座(1-673讲)
1990年
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徐道一)
当代周易热是落后文化现象还是先进文化现象(专题辩论会)(徐道一、刘正等8位)
1991年
中华传统科学是一门精密科学 -- 从阴阳、太极、八卦谈自然界本源 (寇长江) 显示自然真谛的VuU定理 (台湾,祁文章) 64卦、60为节卦(寇长江)
当代周易研究的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 (周止礼)
1993年
新天人合一观及其现实意义(王沪生)
中国传统的“和谐”的科学概念与当代(生物)多样性概念的崛起(徐道一) 1994年
《周易》佛道数理与几何三大难题题解(寇长江)
易学思维对当代科学思想和方法论改进的重要作用(王义勇) 《易经》预测作用的解释学研究(陈传康) 易学文化与现代建筑(韩增禄)
阴阳子析 -- 周易的时空观 (王德荣)
地之道--风水观和太极对称在当代全球构造理论中意义(商宏宽)
1995年
周易与今天谩谈(李燕)
1996年
中国文化的灵魂--“和实生物”(刘长林) 河图、洛书与千年之交的中国文化(郑继兵) 掌握太极养生,顶天立地做人(陈家候) 阴阳学的研究价值(纪由)
1997年
河图与八卦、金字塔的关系(郑继兵)
《周易》先后天合一卦对气的标定(寇长江)
气功阴阳二气的科学界定与数理化划分法(邓宇)
1998年
象数:测不准和宇观量子性(合肥,李志超) 《周易》时间观与21世纪(李树菁)
1999年
中国宇宙学公理(合肥,李志超) 《易索》及其学术观点(商宏宽)
取象比类思维方法探源--《周易》象数思维(唐明邦)
用二次发现的科学奇策,荡彻取象比类头上的乌云和偏见(韩磊) 研究复杂事物不应忽视象数(类推)法(李世辉) “取象比类”有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科研方法(徐道一) “取象比类”法在地震模拟实验中的应用(耿乃光) 传统取象比类的主要内容(寇长江)
比类取象应是研究复杂性事物的主要方法(陈必忠) 谈取象比类(王义勇)
象数(类推)法是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陈传康)(李世辉摘录)
2001年
周易与21世纪(徐道一)
太极文化与人类基因密码破译后的再思考(边延平)(04.15)
2002年
易经与道儒佛的关系(梁毅)
易学—知识大统一的逻辑工具(姜祖桐) 《易经》与心理学人格系统(姜祖桐)
《洛书》矩阵观照下的超弦理论(浙江,王介南)
阴阳排列组合公式能否作为鉴别一切哲学理论全面和纯真的工具?(纪由) 阴阳大年生物进化论原理(徐欽琦)
阴阳大年生物进化论与人类的形成(蔡俊生) 徐氏阴阳大年生物进化论给我的启示(刘长林) 天地生综合研究与阴阳大年生物进化论(宋正海) 阴阳大年生物进化论与圣人时代的到来(徐欽琦)
1
周易与中国“象科学”(刘长林) 物质家族数的《洛书》八卦解(王介南) 太极序列及其预测意义(徐道一) 易经与现代科学(吴见非) 河图天地生成数(吴恒昭)
2003年
中医学属于象科学(刘长林)
阴阳:中医皇冠上的一颗光彩变幻的宝石(杨学鹏) 河图、洛书、连山、龟藏、周易的新铨释(梁毅) 取象比类与2003年黄河洪水的预测(赵得秀)
易经内核(象、理、河、洛)的现代认识(王义勇)
2004年
周易象数理论及其与当代科学的关系—《周易象数通论》介绍(商宏宽) 《周易》与科学是两个不同思想体系及其现实意义(徐道一) “象科学”的基础和远景(刘长林) 《易经》创始过程的科学性(殷旵)
周易·科学·李约瑟难题之讨论—与杨振宁先生商榷(商宏宽) 《易经》与科学关系(徐道一)
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聆听杨振宁教授作“周易对中华文华影响”报告的体会(殷珍泉) “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与《周易》与科学关系讨论(宋正海)
类聚群分,贯人文,通科学—略论周易思维模式与功能(王凤保) 从中西两大科学体系认识《易经》科学性问题(李印生) 现代与后现代科学对易经推演法的印证(陈民琦) 从气的科学性讨论《周易》科学性问题(钱晓明)
中西互融,走向同一—正确认识周易科学性问题(王紫馨) 杨振宁教授错把易经当圣经(王红旗)
明象取义,进德修业--《周易》与科学系列之三(汪忠长)
2005年
理学在国外的发展(比利时,李长铎)
《周易》自然观及其现实意义(商宏宽) 《周易》与《连山》、《归藏》没有任何联系(陈光柱)
易珠串--《易》之象的本体建构与演化形式的一种最优选物化模型(徐明一)
2006年
易道通乾坤,和德济中外--参加第二届国际易学与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观感(商宏宽、徐道一) 全疑与全信都简单不可取--谈对66年前刘子华一篇博士论文的公平态度(郭彧) 从河图洛书到吴文俊构造性数学与构造性整合法(张祥平)
(二)天地生人学术座谈会(第1-17次)
第8次,和合治疗仪(易经柱)疗效及其机理研讨会(郑继兵、耿引循、马凌寰、马晓彤、于志林、王树芬、卢小东、任振球、江兴流、李志超、杨学鹏、杨雨霖、沈今川、宋正海、何湘舟、张浩、张培林、陆广莘、郑光浩、孟庆云、南文政、贾谦、耿乃光、徐道一、徐欽琦、唐甦、商宏宽、缪经良)
第17次,有关刘子华易经八卦预测第十大行星问题的座谈会(刘少华、马东来、王文光、王凤保、王迪兴、文裕庚、任振球、孙文鹏、杨雨霖、严谷良、宋正海、周文斌、张以宽、张宝印、张培林、陈一文、陈亚平、金燕侠、胡祖尧、郭彧、徐欽琦、徐道一、殷杰、殷旵、萧启宏、商宏宽、韩孟、谢炳光、傅玉玲、管谦)
(三)天地生人学术会议(1-16次)
周易与社会持续发展(徐道一) 周易与当代文化持续发展(周止礼)
周易的美学思想与当代人文心理走向(周明) 太极图与弦理论(殷向晨)
新物理学的未来--《物理学之道》第3版的新内容简介(徐道一) 试论周易与科学(狭义)的一些概念的本质差异(徐道一) “象”科学不是赝科学(刘长林)
自然国学体系三要素:道、气、易(马晓彤)
象数法与归纳法、演绎法结合是自然国学方法特点(李世辉) 和实生物与胜劣汰—两种不同的进化观(徐道一) 阴阳大年生物进化新理论(徐欽琦) 玄德易道(郭守祥)
(四)全国科学会议
《易经》地理学探索(于希贤) 中国易学与希腊哲学(李廉)
阴阳理论及其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罗安宪) 易学物理论(周吉善) 2
阴阳平衡与现代科学物质观(赵国求)
邵雍观物论与电弱强相互作用耦合常数试解(柯资能) 易学与21世纪科学(姜祖桐)
伏羲八卦太极图与现代自然科学(郭明) 阴阳四时理论---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徐欽琦) 易创发解释学与西方科学体系(殷祯祥) 易经全息论:宇宙统一场数(董应周)
周易与化学---从雷元勋的《周易归真》看中西化学体系之异同(覃子文) 周易与中西科学体系之异同(雷元勋) 儒家自然学(乐爱国)
浅论周易大科学与现代科学发展(李玉山)
儒家思想与科技发展关系问题的一点看法(苗润田)
(五)国际专题科学会议
周易与21世纪科学(徐道一)
传统易学的现代物理学及医学应用价值(郑继兵) 象科学的特征及现代价值(刘长林)
阴阳思想与现代女性学(韩国:金奎原、李炫知)
(六)科学成果和群众见证(公见) (七)《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快讯》(1-120期)
正本清源、再思自然—在“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第600讲(胡阳、李长铎) 杨振宁教授谈《易经》与科学的关系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的报告 《易经》创始过程的科学性(殷旵) 《周易》·科学·李约瑟难题(商宏宽) 《易经》和科学关系讨论之我见(徐道一)
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聆听杨振宁教授“周易对中华文化影响”报告的体会(殷珍泉) 对《周易》与科学关系的初浅看法(宋正海)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对《易经》文化的反思 对何作庥先生科学态度的置疑(匹夫) 试与杨振宁教授商榷(汪忠长)
由杨振宁的讲话看国家组织《周易》国际大讨论的必要性(雷元星)
类聚群分,贯人文,通科学--略论周易思维模式与功能易经与科学(李印生) 现代与后现代科学对易经推演法的印证(陈民琦)
《易经》不是近代科学未在中国产生的重要原因(王紫馨) 杨振宁先生错把易经当圣经(王红旗)
2005世界太极年会第一号通知--纪念欧盟与中国建交3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 联合举办“2005年国际周易与科学论坛”的通知
李树菁教授荣获莱布尼茨理学奖(莱布尼茨理学奖评选委员会,比利时) 《周易》·科学·李约瑟难题(商宏宽)
杨振宁先生《易经》之论整体不妥(李世煇) 《易经》创始过程的科学性(殷旵)
中国易经太极思维的哲学与科学的认识(李诗锦) 杨振宁先生错把易经当圣经(王红旗) 自然哲学的“易”学原理(杨光京) 方舟子无端污蔑“典型信息法”,插手国防科技制造混乱(李世煇) 有中国特色的生物进化论(徐钦琦) 《周易》与《连山》、《归藏》没有任何联系(陈光柱) 欧盟中华文化高峰会在布鲁塞尔胜利召开
易道济乾坤,和德通中外--参加第二届国际易学与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观感(商宏宽) 刘子华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王东渝) 张钰哲否定第十颗大行星存在的动机(胡阳) 欺世盗名的“八卦宇宙论”(方舟子) 八卦预测没有科学依据(王俊杰)
科学界的一个楷模 科学史的一段悲歌--宋正海摘自《刘子华百年纪念》图集 刘子华博士论文简介--兼谈对其科学假设应有的评论态度(郭彧) 三七生评现代医学
中国的文化大视野和天人合一的精神(李诗锦)
(八)《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简报》 (九)《天地生人丛书》(12本)
《〈周易〉与当代自然科学》(徐道一) 《〈周易〉与二十一世纪》(徐道一)(2000年)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340a82eeb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