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朦胧诗的审美特征 》,欢迎阅读!
浅析朦胧诗的审美特征
浅析朦胧诗的审美特征
【摘 要】“朦胧诗〞是“文革〞后期以北岛、顾城、舒婷、江河、杨炼等为代表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他们以诗歌为表达形式开始了自己对现实的反思和对诗歌新的追求,作为新时期文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它迥异于传统诗歌的一些审美追求,使得它在中国新诗上独树一帜。
【关键词】朦胧诗;审美特征;主题内容;语言表达;艺术手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新起点,流派纷呈,思潮迭出,而这种活泼局面是和“朦胧诗〞的崛起分不开的,是和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等一群人对诗歌的开拓创新紧密联系的。尽管“朦胧诗〞作为一个文字运动已经过去了,并且由于时代以及诗人自身的局限性,这一运动有着这样那样的缺乏,但是它在中国诗坛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一、内心世界的觉醒与自我感知的表达
对历史反思,注重内心情感表达,呼吁理性与良知是朦胧诗的思想核心。一群经历了“文革〞的青年,带着心灵上的累累伤痕,带着对黑暗动乱不服输的勇气,开始了对现实的反思,他们对光明有着强烈渴望,呼唤人性的回归,注重人的自我心灵。舒婷在?一代人的呼声?发出这般呼喊:“错过的青春/变形的灵魂/无数次失眠之夜/留下来痛苦的记忆/我推翻了一道道定义/我打碎了一层层枷锁/……但是我站起来了/站在广阔的地平线上/再没有人,没有任何手段/把我推倒下去……〞,经过了生活历练,他们从怀抱理想时的单纯到失望,迷惘,再到自我觉醒,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唱出了对正义的坚守,对苦难的坚决承受,对自我理想人格的悲壮颂歌。在表达自己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融入了对祖国未来的忧患。北岛的?答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得人们终于可以反思历史,阴暗的现实赋予他的是一种沉重的忧患意识,“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他以一位挑战者的姿态站在新旧历史的交界线上,向现实发出了呐喊,向历史发出了有力的“答复〞。他们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呼唤人性,追求的自由美好心灵。从建国初的“十七年文学〞到文革“十年文学〞, 虽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但大多富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忽略了人自身的情感价值,而这一点正是朦胧诗的一大亮点。“……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舒婷用真诚细腻的文字写出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在这里,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要是没有离别和重逢/要是不敢承当欢愉的悲哀/灵魂还有什么意义/还叫什么人生〞〔舒婷?赠别?〕,“日子把我领进城市/虚度时光,一片茫茫/父亲啊,但愿你安详的双肩/攀绕的春藤永远枝叶繁密〞〔吕德安?寄给父亲?〕他们不再为政治而高歌,诗成为了人们生活一局部,他们用诗歌来传达自己的价值观,表达自己的生活哲学,宣泄自己最真实最美好的情感。 二、语言的朦胧与陌生
就语言来说,朦胧诗的突出特点是凝练化,朦胧化,陌生化,并且极具跳跃性,节奏性。
脱离了以前主旋律诗歌的套话,大话,他们用自己的创造给诗歌语言开创了新的天地,激发了诗歌语言的感性魅力,从普遍的形象化,凝练化到自身的朦胧化,再到语言效果的陌生化,朦胧诗为中国新诗语言的开展又充当了一次改革先锋。诗人在自己独特情感领悟的根底上对语言的进行加工创作,到达了形象化,凝练化的效果,比方顾城的?远和近?“你/一会儿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首全文总共24个字的小诗将诗歌的形象,凝练用到了极致,用“我〞“你〞“云〞三个意象,描绘了“我看你〞“你看云〞两组画面,并且寓意朦胧,有人认为是简单优美的情诗,也有人认为它是含义深厚的哲理诗:人的自我个性被客观世界压抑,个性的发挥只能存在于主体的主观感受中,人和人的交流在现实中变得困难,却在沉湎于大自然时感到亲切放松。再看北岛的?结局或开始?:“我/站在这里/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没有别的选择/在我倒下的地方将会有另一人站起/我的肩上是风/风上是闪烁的星群/也许有一天/太阳变成了猥琐的花环……〞这一段诗,诗歌意象的跳跃造成诗歌意思上的断层,语言在意义的连续性被打破,但这并不阻碍作品意思的传递,把诗意的断层留给读者去修补。这样,诗歌在实现语言凝练的同时也调动了读者的审美积极性。此外,陌生化也是朦胧诗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通感,想象,变形,错觉等手法来组合字词,打破常规,使诗歌语言到达陌生,离奇的效果,“葡萄藤因梦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顾城〕,“河水涂改着天空的颜色/也涂改着我/我在流动/我的影子站在岸边/像一个被雷焦的树〞〔北岛?界限?〕,“高原如猛虎/燃烧于激流暴跳的万物的海滨/哦,只有光//落日浑圆地向你们泛滥,大地悬挂在空中〞〔杨炼?诺日朗?〕,景物在诗人眼中都产生了变形,葡萄藤会梦想,大地是悬挂的,而这些正是诗人情绪的真实流露,他们选择按照自己的情绪逻辑来打破常态,倾泻情感。也正是这样使得朦胧诗的诗歌语言不仅含蓄,新奇,也更立体感和艺术感。 三、弃置写实,重视象征、隐喻
朦胧诗在诗歌的艺术形式的特点突出表现在意象,象征和隐喻手法的运用上。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高扬主体意识,以意象化的方式追求主观真实,注重意象的叠加和营造,比方“童话诗人〞顾城的?生命狂想曲?,江河的?星星变奏曲?诗人用自己的审美直觉捕捉到大自然神奇的美,又通过大量意象的选取和叠加再现这样的童话世界,其实是以表层自然景象来衬托渲染深层的心理情感,并且这些意象绝不单单只是一种“象〞,它融入了诗人的情感,被诗人赋予的象征的其他深意,顾城笔下“开航〞的“贝壳〞其实是他心中一种远离束缚,纯真无暇的理想世界,而江河笔下的“星星〞不仅是天幕上的繁星,也象征着当时的星星画家和朦胧诗的诗友,指称着在十年浩劫中失去了珍贵青春的一代青年。另外还有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舒婷?双桅船?,顾城的?一代人?,北岛的?答复?都是象征运用的代表作,除了意象以及象征的使用,朦胧诗人也相当多地运用到了隐喻这一修辞手法,从北岛的“我是岸/我是渔港/我伸着手臂/等待穷孩子的小船/载回一盏盏灯光〞到江河的“我就是纪念碑/我的身体里磊满了石头/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沉重/我就有多少重量/中华民族有多少伤口/我就有多少伤口〞,象征和隐喻已经密不可分的融合在一起使得朦胧诗迸发出耀眼的光荣来。
总之,朦胧诗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开路先锋,无论是在题材内容,语言形式,艺术手法上都有其难以抗拒的独特魅力,虽然“朦胧诗〞时代已经过去,但他们的审美追求,思想观念却在中国现代诗歌上产生了深远理想,直接推动了中国新诗后来的繁荣兴盛,因此“朦胧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21b088814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