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多收了三五斗》》,欢迎阅读!
文章赏析
“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般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这一句说明了环境肮脏,反衬出农民的地位低下。 第一交代了故事的发展环境,以及人物。 “糙米五块,谷三块”。说明了粮食丰收成灾。 占卜:写出了他们希望与担心交织的矛盾心理。
几顶旧毡帽:结实了是苏南地区的农民的外貌,用了借代的手法。 农民感情的变化:希望——愤激——哀求——失望。 米行先生的语气变化:冷笑——厌烦——鄙夷不屑——威吓。 丰收成灾的原因:⑴洋米洋面的大量倾销 ⑵投机商“同行公议”,互相勾结,意压价格, ⑶遍布各地的“局子”,使得农民没有选择。 ⑷向地主家的地租。 ⑸路路断绝。
其实对于小说中故事的描述,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来说,谷物属于缺乏弹性的商品.也就是说,你价格高,我们每天吃的是那么多,你价格低,我们每天吃的还是那么多.当丰收的时候,谷物的供给比需求高很多自然价格会下降这个理论就是"谷贱伤农".在哪都避免不了的.所以现在我国对农产品才会有"支持价格",否则丰收年的结果会是一样的.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课文《多收了三五斗》是原文的节选,被删去的部分是在课文的后面。那一部分,作者用的是杂文的笔调,描绘城市各界对“谷贱伤农。这一事件的反应,刻画了地主、金融资本家、工业资本家等各种人物的嘴脸,并描写了农民破产后忍痛卖耕牛、借高利贷,或因抗租而被关押,或沉溺于赌博;或逃往上海等各种悲剧结局。原文还表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谷即使不贱,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农也得伤。后面的一部分虽然被删去了,但节选部分本身就是一篇很完整的短篇小说。
“谷贱伤农”的古语成为都市间报上的时行标题。
地主感觉收租棘手,便开会,发通电,大意说:今年收成特丰,粮食过剩,粮价低落,农民不堪其苦,应请共筹救济的方案。 金融界本来在那里要做买卖,便提出了救济的方案:(一)由各大银行钱庄筹集资本,向各地收买粮米,指定适当地点屯积,到来年青黄不接的当儿陆续售出,使米价保持平衡;(二)提倡粮米抵押,使米商不至群相采购,造成无期的屯积;(三)由金融界负责募款,购屯粮米,到出售后结算,依盈亏的比例分别发还。
工业界是不声不响。米价低落,工人的“米贴”之类可以免除,在他们是有利的。
社会科学家在各种杂志上发表论文,从统计,从学理,提出粮食过剩之说简直是笑话;“谷贱伤农”也未必然,谷即使不贱,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之下,农也得伤。
这些都是都市里的事情,在“乡亲”是一点也不知道。他们有的粜了自己吃的米,卖了可怜的耕牛,或者借了四分钱五分钱的债缴租;有的挺身而出,被关在拘押所里,两角三角地,忍痛缴纳自己的饭钱,有的沉溺在赌博里,希望骨牌骰子有灵,一场赢它十块八块;有的来人去说好话,向田主退租,准备做一个干干净净的穷光蛋;有的溜之大吉,悄俏地爬上开往上海的四等车。 (1933年7月1日发表)
(原载《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1f1fb9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