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注释

2023-04-26 11:08: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注释》,欢迎阅读!
论语,注释,原文,翻译,十二
11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学问),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学习方法+学习之乐+君子风度)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按时。 说:同“悦”愉快。 朋: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恼怒。 君子:有才德的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学习方法:温故知新的必要性。)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两者相结合的必要性。) 罔:迷惑。 殆:疑惑。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学习方法:“博学”“笃志”是基础,“切问”“近思”是方法,“仁”是结果。)

笃:坚定。 切:恳切。 仁:仁德。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懂得如何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学习态度:兴趣的必要性。)

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或仁德。 者:代词,……的人。 好:喜爱,爱好。 乐:以……为乐。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引以为戒去改正。”

学习态度:虚心学习,择善而从、不善而改。) 焉:于此,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

(品德修养: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先人后己。)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谋:谋划。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什么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顺从意愿,不会越过法度。”

(品德修养:回顾一生,没有超越礼法。)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 命:命令。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逾:越过。 矩:法度。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困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品德修养:安贫乐道。)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 堪:能忍受。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是浮云一样。”

(品德修养:轻富贵,坚守“义”。)

饭:吃。 疏食:粗粮。 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于:介词,对,对于。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强调“志”的重要性。)

三军:指军队。 夺:改变。 匹夫:平民百姓。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珍惜时间。)

川:河流。 川上:河边。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1ece17158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