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秋月遐思

2022-04-22 08:39: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散文随笔】秋月遐思》,欢迎阅读!
散文随笔,遐思,秋月
秋月遐思

入秋以后,随着一场场秋雨的到来,气温已明显降下来了。但夏日的尾巴还没有完全割除,天气一晴,燥热伴着热风滚滚而来,好像在表示一种不甘心,又好像在做最后的一种挣扎。

晚上,阵阵微风吹来,丝丝凉意瞬间侵袭全身,让人感到无比清爽。田里的青蛙有一阵没一阵地鸣叫着,但已完全失去了夏日的那份热烈和紧张,声音渐渐低落了下来。灯光透过核桃树的叶子在地面上洒下一片昏黄的斑迹,大地顿时静谧而清凉。银钩似的一弯月儿吊在了空中,轮廓十分模糊和浅淡,很难辨别清楚。满天星斗撒满了黑幕一样的夜空,耀眼而闪亮。

从月初到月尾,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也以不同的姿态布置夜空,又以不同的面容面对大地。从新月到峨眉月,再从上弦月到满月,又从下弦月变为残月,这一段过程既是一种从出生到成长,再到消亡的过程,又是一种从空洞到丰满再到空白的蜕变。

望着这几乎看不见形的月儿,望着满天的繁星,我不禁长叹一声。曾几何时,月儿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家破人亡,圆满团聚,飞黄腾达以及爱恨情仇装满了它那本不是很大的玉盘,又将这一切都倾倒一空。

“明月似皎皎,照我罗床帏。”道出了游子们的离愁之苦,远离故乡,望着一轮明月,思想情意油然而生,只好向它来诉说这一切。“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当历史的长河流淌到盛唐时期,李太白将美酒与月光共饮。岁序更替,时代变迁,夜空之上的月儿依旧永恒,而自己已到中年,感叹出了人生短暂,大地常在的悲切。“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后主李煜,面对国破家亡的残败景象,纵有万千才华,万丈豪情,也无法改变亡国之命运,只能向着当空的皓月倾诉自己一腔的亡国之痛。“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身处异地他乡的苏轼,孤身一人面对长期不得志


政治和仕途困境,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如滔滔江水涌上心头,而自己只能望月兴叹,孤饮自斟。“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青年毛泽东怀着一腔家国情怀,抛下新婚不久的妻子,只身一人去传播革命火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望着一钩残月流下了思念的泪水,让后人感慨万千,思绪万千。

月儿既是无情的,又是有情的。古往今来,任凭良辰美景,花好月圆,它从不过分留恋。当人们把一切美好向它倾注丰满之后,它便无情的将这一切抛洒一空,继而又进行生命的第二次重塑,让一切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但它有时候又以博大的胸怀和姿态接受并包容着一切美好,峨眉山月、姑苏夜月、卢沟晓月、沧海涌月……我们对一切美好恋恋不舍的时候,它又那么善解人意,把这一切都永远定格在最美的时刻,无论风云变幻,千百年始终如一。

童年时候,对月儿有一种羡慕和敬畏的情怀。羡慕的是很多个夜晚它都会挂在空中,对人世间进行着默默地注视,但从不多言,只是用一种博大的胸怀把所有沧桑都装在心里。敬畏的是它有超人的功力,更会用一把无形的刀割孩子们的耳朵。那时候经常听老人们讲,不能用手指指月亮,它会在你晚上睡着的时候偷偷把你的耳朵割下来。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我再次向母亲确认之后,便用手指指向了天空中的月亮,然后就迅速把手收回来了,等着晚上睡觉的时候它来割耳朵。我等呀等,一直等到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也没等到月亮来割耳朵。第二天一醒我便急忙用手去摸耳朵,当摸到它依然在那里,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后来再次追问母亲,母亲便说,月亮上面有神灵,直接用手指指它,是一种不尊重的做法。当然,这是一种传统的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可言,但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老百姓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后来,在无数个月明如昼的夜晚,我和伙伴们尽情地在月亮底下玩耍,轻纱似的月光洒满了大地,一切犹如冰雕玉砌,琼楼玉宇,是那么干净,那么美好。


玉米丰收的时候,我们一家人便会坐在月光下剥玉米皮,一个个剥得那么认真,那么开心,说说笑笑的听母亲给我们讲故事。偶尔,我会望着空中的月儿沉思片刻。

习习微风吹来,树影开始婆娑,发出沙沙声,凉意瞬间把我从沉思中浇醒。我忽然发现千百年前的月儿和数年前的月儿正在天空中进行着最激烈最繁忙的演变,正在进行一场最伟大的洗礼和变革,只是它藏在深深的幕后,用最低调的行动进行着这一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08bac4928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