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角形的特性》,欢迎阅读!
![三角形,特性](/static/wddqxz/img/rand/big_54.jpg)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竹溪县实验小学 王艳丽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知道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特性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还有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从边上任意一点来画的,而三角形只能从顶点来画,所以正确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还有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因此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意义和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三角板、直尺,铅笔,小棒 【教学流程】 一、“导”:激情导入 1、老师出示神秘礼物,(从平面图形中摸三角形) 2、出示课件一,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样子。 3、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画一画:请在下面空白处用铅笔与直尺画几个你认为是不同的三角形。 ②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③标一标:标出你所画的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④描一描:描出教材59页两幅主题图中的三角形。 ⑤想一想:这些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4、出示自学提示二
自学教材60页,小组交流 ①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
②下面这个三角形有几条高?试着画出下面三角形的几条高。
二、:“学”:自主学习
1、根据自学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2、三角形定义(重点理解“围成”)
3、三角形命名(为了表达的方便,我们能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例如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命名为三角形ABC,记作△ABC)
三、“议”:交流汇报 A、探索三角形的特性
1、展示学生作品,说一说你心目中的三角形是什么样的?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三角形?学生举例。判断老师出示的图形中哪些是三角形?
2、通过学习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动手拉一拉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四边形,有什么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易变性)
3、为什么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如此广泛?
4、为什么三角形比四边形稳定呢?(学生分小组用长度一样的小棒围三角形和四边形,得出用长度一样的小棒围成的三角形形状和大小一样,而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和大小不确定)
B、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故事引入三角形的三条高
2、高的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尝试画高,教师巡回指导交流
4、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边纠错,边交流三角形高的画法 5、小结高的画法 四、“练”:课堂精练 1、基础练习: 教科书60页做一做 2、拓展延伸
在边长为1厘米的方格纸上画出若干个底为3厘米,高为2厘米的三角形。1、试一试你可是画几个这样的三角形?
2、把其中的一个三角形补成底为3厘米,高为2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04b874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