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劳动意识与初步劳动技能的培养》,欢迎阅读!
幼儿劳动意识与初步劳动技能的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不难得出: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启蒙时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和影响,此时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越容易成功。因此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两方面齐心协力,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从家庭入手,多途径,多样式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一)家长应更新观念,增强培养意识
要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必须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引导幼儿了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创造出宝贵的财富。其次,在生活中给予幼儿劳动的机会,使其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家庭归属感。再次,家长应学习有关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知识,幼儿不是小大人,也不是毫无能力的小孩,有其自身年龄特征,幼儿劳动时出现的手脚不协调、质量不高的表现是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最后,家长应意识到劳动对幼儿身体、智力、思维、意志品质等发展的重要作用,劳动教育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重视。
(二)结合亲子游戏,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
亲子游戏是发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种活动,是沟通亲子情感、增进亲子交流的重要方式,而游戏又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家长可以通过与幼儿开展亲子游戏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在家里,家长可与幼儿一起玩劳动游戏,如妈妈洗衣服时与幼儿玩搓泡沫游戏;在园子里种些种子,看看谁的种子先发芽;一起种花,比赛谁的花开得最好;妈妈整理衣物,幼儿整理玩具,比赛谁收拾得整齐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幼儿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得到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还能密切亲子关系。
(三)多鼓励、表扬,增强孩子劳动的信心
家长可以采取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幼儿。精神奖励,如表扬、抚摸、拥抱幼儿,以及带幼儿去户外玩,同意幼儿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玩等;
物质奖励,如奖给幼儿喜爱的食品、玩具、图书等。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能把劳动作惩罚犯错误、做错事的幼儿的手段,这样容易使幼儿对劳动产生厌恶的情绪。我们鼓励家长更多地运用精神奖励肯定幼儿的尝试和表现,无论幼儿做得如何,家长一句简短的话语,如“你真厉害”“干得真漂亮”“真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你很勇敢,已经可以自己做了!小手真棒!”等都会增强孩子对劳动的信心,强化幼儿的劳动行为。
(四)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
著名的意大利幼儿教育思想家蒙台梭利非常强调环境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她看来,孩子出生以后接触到的环境实际上是“成人的文明环境”,没有考虑儿童的身心特点,不适合儿童发展的需求。例如,家长为孩子买紧身牛仔裤以及装饰烦琐的鞋子,孩子上厕所、更换鞋子时不方便自己穿脱。蒙台梭利还指出,“生活在成人世界中的儿童,因为和周围事物的差距太大,而看不出事物与自己的关联性。姑且不论大小的差距,孩子的步调和节奏就与大人悬殊异常。”家长为幼儿配备的书架或生活用品不适合幼儿身体的尺寸,不利于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因此,家长一定要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抓住生活中劳动教育的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通过幼儿园教育,鼓励和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一)树立正确劳动观,萌发幼儿的劳动意识
劳动对培养和发展幼儿健康人生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形成正确的劳动培养观,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劳动心理,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幼儿总是兴致勃勃跟随大人或教师身边模仿,这是最初的劳动行为表现,具有无意识性和游戏化性。教师保护和尊重幼儿这萌芽状态的劳动本能,用语言和行为去认可他们,使幼儿的劳动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形成劳动意识。
(二)创设环境,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
劳动能发展智力,使人变得智慧;劳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可以巩固人的良知。教师尝试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培养,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劳动教育模式,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活动中,认识劳动的意义,激发幼儿劳动兴趣,鼓励其参与、体验,并且持之以恒、反复强化,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如教师在平时组织劳动教学活动,可以开展“我们都是小能人”等
活动。通过“家务打卡”、“小小值日生”等活动,有意识培养孩子才劳动能力。教师利用多种废品旧材料带领孩子一起制作,并把他们制作的小作品陈列在活动室或带回家,让他们尝到了劳动的成功和喜悦,同时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从一日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充分利用幼儿的一日生活,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有助于提高其自我服务能力,促使幼儿间接养成互相帮助、互相团结的意识,在劳动中,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当孩子的劳动热情被激活后,接下来,教师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上。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叫孩子干他们力所难及的事。在活动中,我们注重细致入微的劳动过程,如早晨来园后,老师腾出一段时间带领孩子一起搞卫生;午睡后带领孩子一起整理床铺,进餐前让孩子帮助分发碗、勺;离园前带领孩子一起拣纸屑,整理活动室等。培养幼儿爱劳动,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四)重视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劳动是人生一桩最紧要的事体。”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与幼儿园应该是伙伴关系,家园合作是为了幼儿能够健康地、快乐地成长,也是德育最重要的环节。很多幼儿在幼儿园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回到家中却依赖父母,不愿意劳动,这样幼儿在园内培养起来的劳动意识一旦进入家庭环境就弱化了。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家庭与幼儿园没有形成教育合力。因此,家长与教师应该要步调统一,教育要求一致,教育方法灵活多样,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教师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家长正视劳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家长也应尽力配合幼儿园的劳动教育,积极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幼儿劳动意识与初步劳动技能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精力和引导。家庭和幼儿园应鼓励大胆去做,大胆去尝试,在生活中体验劳动,在劳动中体验快乐,从小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孩子茁壮健康的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fc3e7fbcc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