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亲子,文化]传统节日文化在体验式亲子活动中传承

2022-04-12 02:06:3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统节日,亲子,文化]传统节日文化在体验式亲子活动中传承》,欢迎阅读!
传统节日,亲子,文化,传承,体验
传统节日文化在体验式亲子活动中传承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传承着华夏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西方节日的涌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受到了冲击。在这样的氛围下,幼儿对传统节日的体验越来越少,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也越来越淡薄。为了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体验,我们尝试将节日文化与体验式亲子活动结合起来。

体验式亲子活动,是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一起体验,从而激发情感、形成态度的一种活动形式,具有亲历性、情景性、互动性、直觉感受性及默契意会性等特点,突破了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把讲授、灌输转变为搭支架、多参与、重过程、深感悟的共同学习形式,让家长与幼儿在共同操作过程中获得感悟,并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和亲师关系,丰富、扩展幼儿文化视野和学习经验

在体验式亲子活动中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是以家园互动的形式,在亲子共同参与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节日内涵,从中得到感悟和启示。下文将以春节、清明节、农历四月初八牛生日为例加以阐述。

一、在春节中传承家庭观念

春节,在传统农业文化时期正值农闲时段,人们有较充裕的时间打米糖、做年糕、办年货、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庆祝一年的收成。这些庆祝活动中,人们获得了视觉、嗅觉、味觉上的快感,领略到了生活的快乐。同时,春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家人聚集在一起欢度春节,缅怀逝去的亲人,也加强了人们对家庭、家族的认同。

但是,春节期间的这些活动多是由成人操办的,孩子们的主要活动是吃、看、玩,缺少主动的参与体验。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园从2007年开始,把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分为春节前、春节中、春节后三个不同时间段,分别邀请家长一起庆祝春节,做得有声有色。

1.春节前的年货准备打米糖

打米糖,庆新年是宁海地区特有的一种饮食文化,但因为打米糖是手工工艺,且工序复杂,在近几年已逐渐被新式糖果取代。打米糖这种热闹的过年场景,已逐步少见,幼儿对此更是体会不深。

我们利用学期结束的最后一个星期,以班级为单位,发动家长寻找打米糖的艺人、工具。家长自愿报名,在落实了专业人员和工具后,我们根据打米糖需要的材料和制作工序进行分区。打米糖有爆米花、熬糖淋、糖米搅拌成形、手工压实、刀切米糖五道工序,在五道工序中,除爆米花只是让幼儿观看外,其余几道工序均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操作。特别是手工压实这道工序,幼儿很感兴趣,但手劲又不够,没法把米糖压实。我们就把未成形的米糖用塑料纸裹好,让幼儿用脚在米糖饼上使劲踩,直到踩实为止。之后家长稍作整理,去掉塑料纸,用刀切成块,米糖就做好了。自己打的米糖吃起来味道特别好,幼儿自己吃过后,我们还让每个幼儿带一包回家,和家人、朋友分享。




2.春节中的亲子记录春节趣事

过春节时,幼儿园正在放假,幼儿与家人一起过节。我园让幼儿把春节中感触深的、新的、有特色的趣事用图画记录下来,并由家长把幼儿的语言表述记录在幼儿的图画作品旁边。有的小朋友画出吃年夜饭的情景;有的小朋友画出贴春联、放鞭炮的情景;有的小朋友画出向长辈拜年的情景;有的小朋友画出一家人外出旅游的情景(新的过年形式)有的还制作连环画。这些亲子互动,不仅勾画出春节过程中的习俗、信仰,还表达、表现了礼法与孝道,这体现了礼的社会伦理规范幼儿幼小心灵中的传承。

3.春节后的亲子制作元宵灯笼

春节过后,新学期的第一星期课程,我们称它为开学第一课。因此时正值元宵节,我们把买灯笼,过元宵转变为家长与孩子一起做灯笼、猜灯谜、闹元宵。每户家庭自己确定形状,设计图纸,准备材料,于元宵节这一天来到幼儿园,在大操场上以大手帮小手的形式,制作自己喜欢的灯笼。如:老鼠灯笼、大白菜灯笼、鱼灯笼、兔子灯笼等等。爸爸扎骨架,孩子糊纸浆;妈妈写灯谜,孩子猜谜底。一家老少,其乐无穷。

春节这一古老而传统的节日,举家欢庆、举族欢庆,强调了家庭、家族的血缘,强化和巩固了家庭关系,增强了家庭成员间的关怀和团结,传承了中国人特有的家庭文化

二、在四月初八理解时空转换

我国的传统节日与季节转换密切相关,在民间,农历四月初八是牛王的生日,在这一天,牛的主人要清扫牛栏,给牛洗刷身体,用自酿的甜酒和用植物汁液染成的五色糯米饭来喂牛,还要敲鼓助兴。庆祝过后,牛开始犁田播种,农家开始一年的劳作。这个节日象征万物复苏,农家辛勤劳作季节的来临,也告诉人们要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以维持生态平衡。

为了理解、传承这一节日文化内涵,我们把它分成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我们组织300名家长和幼儿到山上去采树叶,回来后压榨成树叶汁,再用树叶汁与米粉搅拌在一起蒸熟,做成树叶麻糍。第二阶段,由家长代表去与农村的耕牛户联系,落实十头耕牛与一块农田。第三阶段,组织家长、幼儿带着自己做的树叶麻糍和酒去给牛过生日。那天,幼儿把为牛准备的花环套在牛脖子上,点燃生日蜡烛,为牛许愿,还播放生日歌,祝牛生日快乐。最后,农民伯伯带领家长把树叶麻糍和酒喂给牛吃,告诉它:你的生日过完了,从今天起你要耕作劳动了。随后,农民伯伯牵着牛,耕起田来。有几头牛也很有趣,一边耕田,一边哞、哞地抬头大叫,好像在告诉人们:谢谢你,我会努力。

幼儿原来的印象里,农历四月初八就是吃好吃的东西,他们并不理解牛王生日的真正意义。经过这三个阶段的亲身参与,幼儿都深刻理解了节日、习俗中的季节交替、农闲交互的时空感以及自然界有序运行的规律。

三、丰富清明节的祭奠形式

传统节日有特定的纪念、庆祝方式,每年节日来临时,人们根据习俗和经验重复着同样


的程序。清明节的习俗是做白花、扫墓,以祭奠逝去的亲人和英烈。但年复一年,祭奠的形式越来越单一、僵化,已无法满足幼儿情感的需求,更不能让幼儿产生共鸣。

当清明节再次到来时,我们策划了讲述已故亲人平凡的故事的活动,让家长挖掘已故亲人的平凡事迹,以缅怀亲人;让幼儿在家长讲述的故事中理解自己与已逝亲人的关系,进而热爱亲人、热爱生活。

讲述已故亲人平凡的故事,平凡的故事是指个个都是平凡人,人人都有平凡事,亲情教育融在这平凡事的讲述中。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家族成员向幼儿讲述先辈的平凡故事;幼儿在班级里讲述祖辈的平凡故事;每班报送一两名幼儿在全园幼儿和家长面前与家长同台讲述。此活动必须由家长先挖掘家族史,再以言语传承的方式传递给幼儿,由幼儿向同伴、老师讲述。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一旦受到外部环境的激发,就会在行为上充分表现出来。如中班的陈美阳小朋友讲述说:我的爷爷是个老党员,住在海塘边上,他为了村里不发大水,经常和村里的爷爷、奶奶们一起筑海塘。结果一次从石坎上摔下来,肋骨断了,刺到肺里,我爷爷痛得死过去,送到医院里医好了。后来又得了肝病,他还要去管海塘。一次大水,堤坝上的闸门关不上,我爷爷跳到水里,泡了一 个多小时才把闸门关好,保住了大坝,保住了村民。我爷爷是个好人,我要向他学习

很多鲜活、动人、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被讲述出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些被封存的事实,一旦被挖掘出来,便触动幼儿内心,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在这种新的祭祖方式中,幼儿自己去比较,自己去认识,自己去获得。

这次活动把符号化、单一化的清明节习俗转化为生活化、人文化和生命化的社会性情感教育,与其说是过清明节,不如说是传承文明。

传统节日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这几个案例只是我们体验式亲子活动的点滴缩影。在时代发展的长河中,对传统节日文化不仅要理解、传承,更要发扬和丰富,这样才会使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延绵永恒。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cfb73ae09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f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