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凯恩斯主义的收入分配政策对我国社会公平的启示》,欢迎阅读!
凯恩斯主义对我国收入分配公平的启示
姓名:曹正 专业:民大10 社会学 学号:1029046
摘要: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分配,政府是实现社会公平
分配的主体,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认为,政府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的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税收,就业等。
关键词: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
人民网在08年做过一个题为“对改善社会公平现状,您的建议是什么?”的网络问卷调查,其中有高达68.45%的受调查者表示目前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对目前社会贫富差距现象表示难以接受,迫切要求调整收入分配政策。
30多年来,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现在看来,“效率优先”,我们的成绩十分出色,另一个目标公平,却越来越远离了我们。
一、凯恩斯主义理论与我国的经济现状:
08年底中国政府面对经济危机四伏的现状,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刺激措施,按照凯恩斯的理论,显然我国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主义产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与此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是失业人数猛增,在经济危机严重的09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到近几年最高的4.3%;第二,生产大幅下降,比如危机中我国沿海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严重受创;第三,贸易萎缩,比如09年我国出口下降16%、进口下降11.2%。凯恩斯认为经济衰退的原因在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我们都知道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而适度均等的收入分配更有利于提高消费对经济贡献。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认为,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量中,用来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储蓄比例则相对逐渐提高。而老百姓的钱不去转化为投资就会造成产品过剩与大量失业,经济发展就开始放慢了,见过银行有这样的宣传:“热烈庆祝我行存款总量突破多少千亿”,我个人认为按照凯恩斯理论,这种宣传是不应该的,问题产生以后,收入差距肯定更加明显,对于处于转型期的,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健全的中国来说,必定会造成庞大的贫困阶层,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则认为每增加一个单位投资,其所得到的利润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想以货币形式保持其一部分财富的愿望。凯恩斯认为这两种心理规律限制了投资需求,投资是就业的最重要因素,凯恩斯主张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增加就业,政府应当扩大社会福利等开支,比如08年我国的4“万亿”救市计划。
二、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理论与我国的社会福利现状:
国际上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有一个重要的分析指标,即基尼系数,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新华社2010年5月21日曾报道:“中国基尼系数已超0.5,可能导致社会动乱。”显然,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达到了影响经济发展的程度,占大多数的居民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能
力是很有限的,这必然导致消费需求的萎缩,“流动偏好”情况加深,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同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住房体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但是与此相配套的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却未建立起来。凯恩斯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中主张把整个国民经济作为分析的出发点,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行“有调节的资本主义”。
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的主要力量是政府,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政府所具有的权利机构能够引导整个社会健康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定位在制定和执行宏观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政府需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妥善处理社会问题,比如城乡发展差距,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困难等,政府需要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促使社会分配趋于公平,缩小贫富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新经济危机形势下,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的对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的启示:
我国社会主义在收入分配上形成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所谓公平,反映公正和平等的要求。平等着重于参与分配的条件和机会,社会主义条件下,平等是相对的,因为人们的天赋、能力、机遇的不同是有适度差距的,也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对于平等,必须缩小差别,尽可能的创造平等的环境;对于公正,必须坚持一视同仁的标准,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和谐发展。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认为,政府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的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税收,就业等:
(一)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美国的次贷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宽松的信贷制度导致的,促进了产业规模的急剧膨胀,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泡沫,我国应当引以为鉴,制定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如国家直接进行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举办公共工程,承担社会救济,提供社会保障。此外,国家也可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倡导,如降低存款利息,调高贷款利息,这样可以减少资本效率递减规律的负面作用,促进投资需求的增长;
反过来,社会保障也能够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形成稳定预期,促进投资需求的增长,比如08年底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兴建大量社会公共工程,推进社会保障建设,拉动内需的同时,也扩大了投资需求,从而达到“救市”的最初的目的。
(二)通过税收保证政府行使社会公平分配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需要有效的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税负,通过调节实现公平分配的相对平等,比如:政府通过征收累进个人所得税,把富有阶层可能用于储蓄的一部分征收过来,然后以政府公共支出的形式消费;对低收入者,下岗职工采取税收减免措施,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税收是消除贫困,防止贫富悬殊扩大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税收政策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
最近最热的话题就是个税起点自9月1号起提升至3500元,调节部分过高人群的财产性收入,促进分配公平,这个就是良好开端,政府仍然需要采取类似
举措跟进。
(三)以生产为导向,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主义认为自由经济市场本身“失灵”是因为除了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还存在着“非自愿失业”,原因就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所以自由市场经济经常出现小于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均衡。凯恩斯从这个角度为各国政府开出了解决本国就业问题的良方,即以膨胀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拉动国内投资需求,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从而最终实现充分就业目标。
就业机会不均会加剧分配不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这部分压力,而这部分又是以生产为前提的,社会发展以后,社会的公平才能更好的实现,凯恩斯主义的福利价值观取向很值得我们思考。
四、审慎对待凯恩斯主义:
当然,凯恩斯主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论》第1卷第3章中有“社会越富有,其实际产量与可能产量之间的差别就越大,因而经济体制的弱点就暴露得更明显„„在一个富裕的社会中,不仅消费的边际倾向较弱,而且由于它的资本积累较大,致使进一步投资的机会也变小,除非利率迅速下降。”
凯恩斯主义适用对象可能是“富裕的社会”,边际消费倾向较小,社会总需求不足,这样降低利率与增加政府开支才会有意义。显然中国不是一个“富裕的社会”,中国的投资机会也绝非很少,凯恩斯主义的局限性开始出现。比如70年代末期的西方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此时凯恩斯经济学也会失灵,因此我们必须审慎对待凯恩斯主义。
参考文献:
王景平《我国社会公平分配现状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07年第13期 孙秉钺《新经济危机情形下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2010年2月(下旬刊) 总第603期
梁崧《罗斯福新政及凯恩斯主义的收入分配政策对我国扩大内需的启示》[J] 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0年6月第13卷第3期
王福重《收入分配是2010年中国最大挑战》[J] 上海证券报,2010年1月7日第F06版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 北京,三联书店,1957 钱宁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cf3cd9f51e79b89680226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