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初中学生怎样预习语文课文》,欢迎阅读!
浅谈初中学生怎样预习语文课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这样。预习就是学习的立。所谓的预习,就是学习前的预先准备,是学生进入思考和分析领会过程中的一种学习方法,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调查显示,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新生,大部分还是处在“老师要求预习才预习”的状态,甚至有部分学生是“老师要求预习也不预习”。即使是预习了,很大部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是处于“把要学的内容看一遍”的状态,而能通过预习找难点、找重点或解决疑难的比率较低,那么应当怎样提高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效率呢?
一、提高学生的预习意识首先,教育学生认识预习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全面了解,为理解课文清障铺路,预习就好比是学习新知识的“火力侦察兵”,能提前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并及时查缺补漏,不使之成为听课的“拦路虎”,并能加强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对什么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根本就抓不住,听课就显得被动了。因此,学生若能上课有所准备,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并容易在预习中产生某些疑问。预习后带着不懂的问题听课,目的明确,态度积极,针对性强,注意力容易集中,听课目的性强,听起课来自然就主动、轻松了。预习后不仅上课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听课、做笔记亦较能抓住重点和要点内容,对老师带启发性的问题较能迅速产生反应,而且在老师讲到自己已经懂得的那部分知识时,若能把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比较,以取长补短,提高思维能力,可对学习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育学生要把课前预习坚持下去,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有位教育家说“预习是合理的‘抢跑’。”的确,一旦学生掌握了有效预习的方法,并养成了习惯,将有助于明确学习障碍,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拉近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距离,使学习变为主动,形成良性循环。预习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学生经过长时期自己独立看书学习的实践训练,就会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为加强思考和解决疑难问题创造条件,同时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主要因素,因而预习有利于培养自己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能力,长此下去,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大有裨益。
二、授予学生好的语文预习方法 1、四画三要读书预习法。“一画段,二画圈,三画疑难处,四画好词句。”掌握和过好字、词关,才为阅读扫清障碍。预习课文时,“一要眼勤,二要动手,三要用脑”。预习时要做到边看边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暂不理解的词和一时难以弄清的句子,用笔记下或在文中划出来。如《春》一文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其中的“偷偷地”,“钻”是什么意思?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就可以带着课前的问题听课,从而达到透彻理解的目的。另外,课文中有些容易读错的字、词,还以《春》一文为例:涨潮、应和、黄晕等,要通过查字典给它们注上音,这些问题看来虽小,但要正确理解。“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长此以往,养成了“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学必有所得。
2、搜资料查底细读书法。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固然需要“披文人情”,但也不要忽视“知人论世”。所有的文章都是作者特定处境、特定年代、特定时期的产物。因此,预习中让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熟悉作者、了解背景,对深入的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理解、感悟、欣赏文本时,要真正吃透文本的应有之义或言外之意,就必须对作者及文章写作的背景资料有所了解。因此,预习还要注意搜集有关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相关资料。如《荷塘月色》一开篇就点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那么为什么不平静呢?若单纯从文本来理解,就不能体会到作者内心深处的那种复杂的情感。若联系了作者写作的年代及作者的具体情况,理解起来相对就
容易多了。因此,每篇课文预习时注意要搜一下资料查一下底细。
3、批注笔记预习读书法。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自己欣赏的字、词、句,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把自己的体会、看法批注在书的空白处。如《春》具体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哪些句子写得生动,词语用得恰到好处,都可以用笔记下或划出来,用联想法阅读,可以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和锻炼提升自己的想象能力。做好预习笔记也是很好的预习方法:①在教材上将疑难处(造成阅读、理解障碍的地方)用明显的记号标出来并进行整理,以便向同学、老师请教;②将预习中自己已经理解的问题有条理地写下来;③记下在预习中自己对教材的重点的预测和估计。
4、预习后想一想。(1)相联系的旧知识是什么?自己是否掌握?⑵下节课老师要讲什么(即学什么)?自己懂否?⑶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需要上课时重点解决?⑷要准备什么资料、文具?预习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到一些问题。1、预习不要全面铺开。2、要根据学习计划可提供的实际时间来进行预习;3、预习时间要有阶段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学期预习、阶段预习、课前预习等;4、要求人人有一预习本和纠错本(可合为一本)。
5、要求每天花50分钟左右时间进行预习,并有标记和一定的记录,课前有专人检查。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更能提高学生学的实效性,还能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这对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c9679e64693daef5ef73d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