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作为道德实践]高中政治哲学框架图

2022-04-26 04:24: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政治哲学作为道德实践]高中政治哲学框架图》,欢迎阅读!
政治哲学,框架图,道德,作为,实践


[政治哲学作为道德实践]高中政治哲学框架图》



摘要:在台湾、大陆以及香港,政治哲学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出现的新生学门,哲学家经营各种“价值之源”,例如宇宙自在的秩序、神的旨意、某种人性假定、社会演进的规律、历史的目的等等,想要借此找出理由,证明某些政治构想或原则是正确的、好的、有价值的,一个社会所预设的政治哲学,既展现它的道德意识是贫乏或者丰富、消极被动或者积极承担、虚无残忍还是坚持“基本的做人道理”,也显示了该社会容许道德意识发挥什么样的影响,能不能有助于社会的改善、进步

周保松先生这本文集题为《自由人的平等政治,书名的含意便值得思索。面对“自由”与“平等”这样的字眼,今人多少会感到空泛而疲倦,对于个人如何享有自由或者政治如何追求平,可能既少关心也乏期待。进一步言,由于这两个概念带有浓厚的道德理想色彩,却又主要涉及政治领域,便更显得讽刺:大家会说,政治只关心权力,岂谈得上道德的理想?而道德至多属于个人的良知范围,又岂有可能去过问政治秩序或国家制度?在当代,政治的去道德化与道德的非政治不仅是现实趋势,并且被视为政治与道德两个领域的自主性所寄。政治与道德必须分离,以免相互滥用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基于这类考虑如果读者对于本书的主题存有怀疑,似乎也不足为异。 不过我认为(相信也是保松先生选这个书名时的用意),在今天,政治只过问强弱和输赢、而道德趋向于犬儒与媚俗的时代,用道德性的理想要求于政治原则,以及用政治原则协助社会体现公共性的道德理想,正足以纠正政治的虚空与道德的蹈空。这件工作首先是一种知识性的探索,要确定政治这回事的前提与条件,同时却也旨在肯定“道德的理想主义”并非空洞高调。这本书是典型的政治哲学著作,政治哲学,正是一种同时着眼在政治现实与道德理想两个面向的学工作。读本书,您会领会到政治理性与道德关怀如何借助于哲学分析相互启发、相互激荡。 那么,政治哲学是如何结合政治与道德的? 在台湾、大陆以及香港,政治哲学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出现的新生学门。在此之前,中国学者研究中西政治思想以及思想史,至少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清末到民国初期的历史状况,可以参考金观涛、刘青峰著:《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二○○八),也留下了一些可以传世的著作。不过,严格意义下的政治哲学,在中国始终隐晦不彰。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在此不论。而政哲学为什么恰好在八十年代后期在中文世界萌芽,这个时间点对于中文政治哲学的性格又留下了什么胎记,也尚待研究。无论如何,在周保松先生这册大作出版之时,“政治哲学”有什么特(也就是读者面对这本书的时候,需要掌握的问题意识),仍然值得略作说明。 人类思考政治问题,往往各种观点、意见、理想、立场纷列杂陈,其间社会脉络、历史脉络以及个人的偏好倾向当然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影响。不过不同于知识社会学的功能取向与思想史的脉络取向,哲学则特别关心政治观念与政治理想的是非对错,并且不是从国家、政党、政治人物的利害得失看是非对错,而是从社会成员的角度看道德意义上的是非对错。 要在政治领域评定是

.




非对错,首先显然需要问:这种是非对错的标准是什么?在西方历史,历来各家的政治哲学之间有差异,往往是因为所提供的评价原则大相径庭。哲学家经营各种“价值之源”,例如宇宙自在的秩序、神的旨意、某种人性假定、社会演进的规律、历史的目的等等,想要借此找出理由,明某些政治构想或原则是正确的、好的、有价值的。从古典时期直到近代,政治评价的直接依据往往由形而上学、神学、历史哲学、人性论以及公共效益的理论来提供。但是逐渐地,一个根本不同的方向浮现了:评价的依据,转向追问一项政治理想或原则是不是能获得政治共同体成员的认同接受(而不再问是否符合某一种形而上学、历史目的论、人性论或者宗教的要求)。其,为了要说明这种认同接受的理由何在,我们要认清政治一项无所逃避的基本现实:政治必然影响人们的命运,也就是政治必定给相关的无数个人带来福祉或伤害。因此,政治哲学关于是非对错的问题意识,会集中到“当事人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这个问题上: 当事人在该项政治原则之下可望受到的待遇如果合理,他才有合理的理由去认可、接受该项原则。于是近代政治哲学主要工作,集中在探讨“政治共同体的成员们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待遇”这个问题。这里,“合理”的意思已经不再直接由形而上学、宗教社会理论或者历史哲学来直接界定,而要诉诸人们对于自身权利与利益的思考。第三,由于这里所思考的乃是政治共同体中所有成员的合理的权利与利益,并不是特定个人当下认定的权利与利益,合理之概念便不得不强调理由必须是普遍性的,不能受制于各别个人的地位、条件、偏好、利害。这种超越了特定个人角度的理由,属于道德理由或者公共理由的范畴;而其背后的个人,则被设想为超越各种个人特色的“道德人”或者“公民”。这整个思路,由罗尔斯提供了自觉而丰富的理论建构,对当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甚至整个当代政治哲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保松这本书,主要即是罗尔斯思想的诠释与延伸。 为了便利读者掌握要点,让我重复上述的几个命题: 一、政治哲学的任务在于追问政治原则的是非对错; 二、是非对错的标准,系于共同体成员是否可以合理地接受该项原则所涵蕴的对待方式; 三、所谓对待方式,涉及了个人安排一己生命的权利、机会与能力,也包括了这样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如何分配; 四、对待方式的合理与否,要看接受的理由是不是超越了特定个人的独特角度,采取了道德人或者公民的普遍角度,从而具备了道德性格或者公共性格。 ――这几点,说起来都很抽象,但细读保松先生这本书,读者即会领略到它们的内容之具体与意义之重大,“现代”状况之下人类社会生活最关键的价值莫不牵涉在内。相应于上述四点,这几项属于现代性的政治价值可以分列如次: 一、政治原则是有是非对错可言的,这牵涉到道德评价; 二、政治原则须要获得当事人的认可,这牵涉到了个人自主考量判断的权利; 三、认可的标准取决于政治原则带来什么样的待遇,这牵涉到了个人的生命品质与生命机会; 四、对于待遇的判断,则须从平等的个人角度出发,这牵涉到承认每个人的平等地位。 在我看来,道德上的评价分辨、个人的自主判断、每个人一生整体而言的得

.




失利害,以及所有个人的平等地位,并不仅是罗尔斯式自由主义的特色,更是政治哲学这门学问本身的基本设定。容我断言:在所谓“现代”的今天,任何政治哲学的思考反省,都要满足上述四项任务,追求这四种人类集体生活所必须体现的价值。任何政治哲学,都可以对这四项基本原则发展自己的诠释,但除非先否定现代性,另觅前现代、后现代或者某种另类现代性作为你的历史,这四项价值是无法全盘、根本地否定的。 由此观之,一些为大家所熟悉而时常作为政治讨论之基础的观点,例如哈耶克“自发的秩序”、施特劳斯“自然的正当”、现代化学派“社会发展的轨道”、民族主义者“中国的独特道路”、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决定一切”,乃至于左派反资反帝的历史使命等等,即使在知识的意义上可以成立,真能说明它们所涵蕴的政治原则、政治制度的来历或者依据,却仍然只能构成政治哲学的出发点,却不能作为结论。政治哲学必须根据上述的基本要求,追问这些原则在道德上的是非对错。 在这个意义之下,政治哲学显然并不志在构成一种政治意见、文化理想或者现实策略、立国宏图。相反,政治哲学乃是一种道德性的实践,一种面向现实的介入。正是由于政治哲学着眼于个人所受待遇的是非对错,也就是认为每一个人被社会所决定的待遇与命运是有是非对错可言的,它的道德意义才更清朗突出。它肯定个人的自主与平等,关心个人的遭遇和命运,社会现状提出检讨批判,同时又对社会生活抱持着即使高远却多少可行的道德期待,期待每个人的一辈子能够活得成功、如意,也期待社会可以趋于公平、稳定。一个人若是对于这些事物缺乏关怀,没有追求的热情,难免会视政治哲学为概念游戏,即使能带来知性的挑战,却缺乏道德的紧迫张力。我所谓的政治哲学,更表达了一个社会所应该念兹在兹的道德良知。一个社会所预设的政治哲学,既展现它的道德意识是贫乏或者丰富、消极被动或者积极承担、虚无残忍还是坚持“基本的做人道理”,也显示了该社会许道德意识发挥什么样的影响,能不能有助于社会的改善、进步。在这个意义上,政治哲学堪称社会的镜子。 由于香港、台湾两地的天海阻隔,保松兄与我的交往不深不多。不过在哲学取向、在知识与思想的兴趣以及对社会的关怀上,我们常能引发共鸣。要感受领略保松其人的性情与风格,可以先阅读他的《相遇》。(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二○○八年版)其中在港九脍炙人口的《活在香港:一个人的移民史》一文,最早即发表在我与朋友们所编辑的《思想》季刊上面。这次,保松兄又一卷新著出版。我翻读本书各章,既钦佩他的为学之认真、思考之缜密、追问之不懈,更注意到他的强烈道德关怀与社会意识在文字之后搏动,知道政治哲学于他不仅是知性的探索,也是追求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困勉之旅。既然身为同道,在思考的理路上方向类似,对于政治哲学也都是认真严肃而寄予厚望的,那么写下这篇文字帮助读者进入保松的思想世界,当然是我所愿,也是我的责任。 (《自由人的平等政治,周保松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二○○九年十二月版)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c5e061463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