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湖畔派早期诗歌对古诗的借鉴与创新

2022-06-14 10:51:2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湖畔派早期诗歌对古诗的借鉴与创新》,欢迎阅读!
古诗,湖畔,借鉴,诗歌,早期
试论湖畔派早期诗歌对古诗的借鉴与创新

作者:罗燕玲

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13



罗燕玲

内容摘要:相较于早期新诗人的“放脚体”,湖畔派诗歌因其新鲜大胆的特色被胡适誉为“天足”。然而,他们的诗中亦浸润着古诗的营养,只是以现代人的情思、现代人的手法“与古为新”,从而展示出新鲜活泼的诗歌风貌。本文主要以湖畔派早期诗歌为例,考查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借鉴与创新。

关键词:湖畔派诗歌 意象 比兴

成立于19224月的湖畔诗社,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第一个诗歌团体,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与冯雪峰。他们以“放情歌唱”的姿态,在当时的新诗坛上崭露头角。他们的新鲜诗风更得到了朱自清、胡适、废名等文坛大家的肯定与欣赏:朱自清认为他们是第一批专心致志做情诗的诗人,废名称许他们“无所为而为”的作诗态度,胡适则形象地将他们的诗歌喻为“天足”。

诚如胡适所言,相较于早期新诗人的“放脚体”,湖畔派诗歌的新鲜特色是可以“天足”喻之的。然而,读过私塾的他们,亦接受过古典文学的熏陶,他们的诗便自然地浸润了古诗的营养。只是深受新思想影响的他们,又以现代人的情思、现代人的手法“与古为新”,从而展示出新鲜活泼的诗歌风貌。本文主要以他们的早期诗歌,即《湖畔》、《惠的风》、《春的歌集》中的诗歌为例,来考查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借鉴与创新。

.古诗意象的现代抒写

在湖畔派诗人的早期诗歌里所吟咏的意象:或是娇舞的柳丝,或是乱飐的晓风,或是纷飞的落叶,或是恋花的蝴蝶,无一不是传诵千年的古典意象。然而,在他们的放情抒写下,这些古诗意象都蕴含了新鲜的现代意涵。本文不妨以典型意象——“柳”为例,来论述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柳以其独有的特质,点缀着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符号化的重要意象。在湖畔诗人的早期诗歌里,“柳”也是反复出现的意象之一。他们的笔下不时抒写着柳树的倩影:或是着了春色,还只“抽出些又纤又弱的柳条儿”(《新柳》);或是弯着身侧耳“听湖里鱼们底细语”(《杨柳》);或是“几天不见”,便换了更清丽的新装(《柳》)。身处“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畔,诗人们眼中的“柳”皆是娇柔而美丽的,与古诗里“弱柳扶风”的特质相一致。然而,因 “柳”与“留”谐音,古诗中的“柳”常含离别之义。早在《诗经·采薇》中便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北朝乐府民歌《折杨柳枝》也表达了这种离别之义,发展到后来,折柳送别已成习俗。①既是离别,必含离愁。故而,古诗中的“柳”往往承载着离人的千愁万绪:“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西城柳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等古诗词无不借杨柳抒发离别的愁思。

湖畔诗人笔下的“柳”虽是自古有之的“扶风弱柳”,但其意涵已不只是离愁别绪,而是富含时代的气息,乃是出自现代人笔下的新“柳”:在他们天真的笔触下,“柳”是顽皮可爱的:“杨柳弯着身儿侧着耳,/听湖里鱼们底细语;/风来了,/他摇摇头儿叫风不要响”;“柳”是清丽娇憨的:“几天不见,/柳妹妹又换了新装了!/——换得更清丽了”;此外,诗人更赋予“柳”以顽强的生命力量,兼有奉献的情怀:“春寒还重呢!柳呵!你这样地抽青,是为你底生命努力吗?还是为要给太阳底下底行人造成些伞盖吗?”这些都是古诗中所不曾有


的新鲜意涵,是湖畔诗人以现代人对自然物的审美直觉所感受到的自然美,也是以五四新人的生命热情所赋予的现代精神,即便是同时期的新诗人都深深佩服他们的生新力量。

.古诗情致的现代呈现

诗歌作为一种抒情体裁,所抒之情不外爱情、亲情、友情及山水家国情等,然而时代的变更却使情感内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湖畔诗人是以大胆的情诗闻名诗坛的,因此关于他们情诗的论述不胜枚举,此处只择取他们笔下情诗之外的诗篇。爱情之外,他们着笔最多的则是游子乡思之情,尤以潘漠华为代表。

湖畔四诗人中,“最苦”的潘漠华笔下的“游子乡思”最多,且多取思于孟郊的《游子吟》:如《游子》里“破落的茅舍里,母亲坐在柴堆上缝衣”;《离家》里“我底衫袖破了,我母亲坐着替我补缀”等,都使人联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情境来。然而,相较于《游子吟》中委婉含蓄的情感抒发,潘漠华的思亲之情则在反复的直道中,“不胜掩抑之致”:“母亲底悲苦,从衣缝里出来;/姊姊底悲苦,从头发里出来;/哥哥底悲苦,从手掌心里出来:/他们结成一个缜密的悲苦的网”,将他整个地网着(《离家》)。正因悲苦,故归家时他“想戴着假面具,/匆匆地跑到母亲面前”,这样他便可流泪在里面,母亲则能相见而笑(《归家》)。在诗人天真奇特的想象里,饱蘸着凄苦难言之情。同是游子思亲,较之孟郊,潘漠华以参差的句式,交错的音节衍生出更多的内心情致来。朴实如话的语言里浸透了深刻的情感,读之如在目前,感同身受。

游子情思之外,友情也是湖畔诗人常咏之情。虽脱胎于古诗,有着明显的古诗情调,但不拘于音韵形式,因而能真切地将自己的情感呈现在读者面前。因着他们的童心未泯,这些诗里也满溢着浓浓的童趣。如冯雪峰的《小朋友》写他与一个不相识的小朋友的“友谊”,他们相遇“在杭州最寂静的那条街上”,互不相识,只是一笑一问,却难忘而再寻。诗中的情境与古诗里“倾盖如旧”或“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相似,但以自由白话写之却更具童真童趣,是古诗里所没有的新鲜气息。

.古诗手法的现代表达

我国的古代诗歌最常用的手法为“比”与“兴”,二者都是以间接的形象表达情感的方式,故后世往往比兴合称,用于指通过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情感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汲取

着古典诗歌营养的湖畔派诗歌亦常用此法,或比或兴,表现出与古代诗歌一脉相承的艺术追求。

如应修人的《妹妹你是水》,将情人比作水,流淌着无尽的柔情蜜意:“妹妹你是水”,“自然地引我忘了归路了……”;汪静之将情人的眼一一比作“温暖的太阳”、“解结的剪刀”、“快乐的钥匙”和“忧愁的导火线”(《伊的眼》),表达了对恋人一颦一笑的倾心失落;潘漠华将自己的心比作黑夜,传递出无限的哀婉沉悲:“我底心像个黑夜:/满天星在流陨,/一林柯叶在微语,/秋神也在曼吟而迟步。”(《夜》)随着所比之物的不同,他们的笔下表现出不同的情思,但都“行行是情流,字字心”(《偷寄》),他们的“比”与古诗中“红颜祸水”、“眼若秋波”、“心似春水”等比喻不同,如水的“妹妹”让“我底心儿”恣意游泳,伊人的眼睛让“我被铐的灵魂”得到了自由,皆出自胸臆,发自肺腑。诚如汪静之所言,他们极真诚地把‘自我’融化在诗里,所抒之情皆从心底涌出,自笔尖溢出。②因着他们的真诚不拘,笔下所表现的乃是现代人的觉醒,是现代人的情感体验。

湖畔派诗歌亦常用“兴”的手法,先言自然事物,再发内心情感。如冯雪峰的《有水下山来》,即先言水流带红叶,再寄寓自己的情思:“有水下山来,/道经你家田里;/它必留下浮来的红叶,/然后它流去。……”再如《拾首春的歌》中“没有一株杨柳不为李花而颠狂,/没有一水不为东风吹皱,/没有一个恋人/不为恋人恼着”等。这些诗先兴后咏,情致婉约,深


得《诗经》中爱情诗的神髓。然而,《诗经》中咏歌的爱情固然真诚大胆,却因句式的整齐,音韵的拘囿,而更多的是“温柔敦厚”的情趣。冯雪峰的诗歌则因自由的形式,不拘的音韵,使咏歌的相思新添了现代人的自由风貌。他放情地歌唱着对“村野里的姑娘”的相思与倾慕,蕴藉外不失热情,贯注着追求自由恋爱的新鲜朝气,这是产生于远古时期的《诗经》里所不曾有的气息。他是以古诗的手法表达现代人的情思,古诗的手法遂也增加了新的意涵。

湖畔派诗人既取思于古诗里的经典意象、日常情思与主要手法,又以自由的白话,不拘的音节使这些古诗意象、情思、手法生发了新鲜的现代蕴含。对古诗意象的现代白话抒写,对古诗情致的现代情感呈现,以及对古诗手法的现代意涵表达等,都是“与古为新”的,既有借鉴,更有创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朝气蓬勃或真情流溢的美丽诗卷,确如废名所赞:“只觉得这里有朝气,这里好像真有手里底喜悦,足里底喜悦,眼里底喜悦,发里底喜悦”,“诗里的空气如此,写诗的文字如此”。③

注释:

①郑宏:《浅谈古典诗词中的柳意象》,《名作欣赏》,2000年第5期。

②汪静之:《〈蕙的风〉自序》,见《汪静之文集(诗歌卷)》(上),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06年版,第41页。

③废名:《〈湖畔〉》,见《新诗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7页。

罗燕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b0a4a0e44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c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