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认知概念解析

2023-01-14 06:21: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性别认知概念解析》,欢迎阅读!
认知,解析,性别,概念
(一)认同和同一性

近年来,有关“认同”和“同一性”的概念充斥于各个学科领域,遍及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及人类学等。对此二者的解释众说纷纭,却很少有专文进行辨析,对这两个概念的清晰认识,将有助于更精确和深入的进行性别相关研究。万增奎认为,认同主要是指社会认同,是指一个人从另一个人那里吸收个体特征,如行为态度等。1不同学科背景下的认同概念有不同的侧重点,心理学上主要强调认识和情感的一致性,从而形成人的自我观念;而在社会学,认同的意义则具有普遍共性,泛指个人与他人有共同的想法,强调社会规则和约束对个体行为的选择和影响。埃里克森最早提出了“同一性”的概念,在其著作《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中提出同一性包含三个重要的因素:连续性(continuity)、一贯性(consistency)和一致性(sameness),并从个体内部体验、发生学角度、功能层面、社会文化历史的环境和意识潜意识这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同一性的意。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求智力落后儿童性别观念的发展以及对行为的选择和决定的影响,为了保证研究的有效性,不对“认同”和“同一性”的概念进行辨析,而认为认同即同一性,同一性即认同,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定位,是个体自身生活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平衡,是个体内部价值观念与社会规范互动的过程。

(二)性别角色认知

性别角色认知gender role identity又称性别特征形成gender typing这是一个人形成了关于男性或女性的相对特征的心理表象,知道自己是男性或女性,从而做出符合其性别特征的行为。幼儿大约在两岁左右,就能分出男和女这两个性别,性别类型的建立有助于幼儿形成“性别成见”3gender-stereotyped beliefs即认为社会中的个体或他人应采取与性别相适应的活动和行为,这决定了幼儿参与社会、探索社会的行为和习惯系统。

男性和女性是人类最基本的分类。认识自己或他人是男孩或女孩并作出相适合的性别行为不仅是社会认知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性别特征将整合到个性结构中,成为个性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性别特征的形成也就是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过程。

(三)性别恒常性

EricksenKohlberg对性别认知理论研究极大的丰富了后人对性别认知



1万增奎.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00110 2万增奎.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00110 3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73-374

2


发展阶段和过程的理解。埃里克森从同一性的四种状态:同一性混乱、同一性早定、同一性延缓和同一性获得来解释个体生理身份与社会身份的不协调,这也证实了心理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的两分法理论。以科尔伯格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家认为儿童的性别心理发展服从于一般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初步提出了“性别恒常性”(gender constancy)的概念,他把“性别恒常性”定义“对性别基于生物特征的不变特征的认知,它不依赖于事物的表面特征,不会 着人的发型、衣着、活动的变化而变化”5SlabyFrey1975)发展了这理论并把儿童性别恒常性获得分为三个阶段:a)性别同一性(gender identity)阶段(23岁),儿童能够识别自己和他人性别的能力,b)性别稳定性(gender stability)阶段(4岁),儿童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性别是稳定不变的,c)性别一致性(gender consistency)阶段(57岁)儿童认识到性别不会随着外在条件(服装、发式、参与活动、肤色等)的变化而变化,一个人的性别是恒定的。

许多研究者曾对性别恒常性的分阶段发展进行探索6研究中将引用SlabyFrey的三分法,将特殊儿童的性别认知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性别同一性gender identity,即对个体本身及他人性别的认识;性别稳定性(gender stability即认识到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性别一致性(gender consistency,即认识到性别不会随着外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4



4

Kohlberg,L.A congnitive-developmental analysis of children’s sex-role concepts and attitudes.In E.E.Maccoby(Ed.),The development of sex diffenrences.Stanford,Calif.:Stanford Universitity 5 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75

6 Bandura ABussey K. On broadening the cognitive ,motivational,and social structural scope of theorizing about gender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ing: Comment on Martin ,Ruble ,and Szkrybalo(2002).Psychology Bulletin,2004,130(5):691~70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ae8bf0402020740be1e9bd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