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乡文化调查之走进叶县县衙》,欢迎阅读!
家乡文化调查之走进叶县县衙
叶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有原始人类活动遗址10多处。早在商代属应候国,春秋时为许国国都。叶邑镇是楚国北方重镇,为楚国四大城池之一,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叶公沈诸梁的封地,为世界叶氏华人的发祥地。历代名人接舆、荷蓧丈人、孔子、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于谦等都曾履及至此,留下许多诗篇,著名的昆阳大战也发生在这里。种种历史遗迹中属叶县县衙最为知名,笔者寒假期间特意进行走访调查,叙述如下:
叶县县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坐落于县城中心街北侧,明代一条街中段,是全国仅存的3座古县衙之一,也是目前我国现存的古官署衙门中唯一的明代县衙建筑。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到衙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朱漆大门以及挺拔的青漆门柱和向两侧张开的八字墙。县衙门前明柱上有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知县欧阳霖到任时所撰的“天听民听,天视民视;人溺己溺,人饥己饥”楹联。县衙的整体布局由中轴线和东、西两侧线上的建筑群体组成。中轴线上的建筑主要有大门、仪门、卷鹏、大堂、宅门、二堂、三堂及附属的东西班房、六科房和东西厢房等组成;东西侧线分为厨院、知县宅及狱房等建筑;西侧副线依次为西群房、虚受堂、思补斋等建筑;三堂后为大仙祠和后花园;大门东侧有编钟演奏厅和文物展厅;
(一)、大堂
大堂是知县发布政令、公开审理案件的场所。新帝登基、国家庆典、新官到任、迎送圣旨等重大活动的仪式也在此举行。县衙大堂东侧为吏、户、礼科房,西侧为兵、刑、工科房,是中央政权六部的缩影。此外,在大堂两侧还有东库房、承发房等机构。东库房具体负责财务收支。承发房则主管文件来往转送、档案保管等业务。过了“公生明”戒石碑,走过保存完好的有深膝形凹陷印记的明代跪石,就是大堂卷棚。正上方悬挂着由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匾额“天地正气”,大堂楹联为:“我如卖法脑涂地,尔敢欺心头有天”,配上知县断案桌上方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的“明镜高悬”匾额,布局庄重肃穆,威严大气。大堂两侧排列着“回避”、“肃静”以及刀、枪、剑、戟等兵器和刑杖。有知县断案情景剧在固定时间演出。
(二)、卷棚
明清时期,知县一般为七品官衔。但明清时期的叶县是由古代昆阳、叶县、红阳、舞阳等地方组成,每年上缴税赋10万石以上;加之根据畿、望、紧、赤的条件,叶县地处“南通云贵,北达幽燕”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县令大都为同知衔的五品官担任。因此,县衙的规格也比一般的要高,县衙大堂、二堂、三堂均为五间七架,屋面兰瓦兽脊,梁栋檐桷青碧绘饰。特别是大堂前的卷鹏,更是高级别县令在建筑形式上的反映,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孤品。卷棚源于古代庙宇的拜殿,多采用地沟排水的形式,而叶县县衙的卷棚和大堂主体采用罗锅椽勾连搭的天沟排水作法,其建筑工艺为我国古代衙署中的仅存者。
(三)、二堂
大堂后为门子房。守卫门子房的人叫“门子”, 现在人们常说的“走门子”、“走门路”之类的话就是从这里演变过来的。门子房后有一屏门,穿过屏门,即是二堂。二堂是县衙主体建筑之一,中间三间为穿堂,中间设4扇屏门,专为接待上级客人而特设的。东梢间为幕厅,是知县审案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暂时退堂与幕僚、师爷进行磋商、研究对策的地方。西梢间是招书办公场所,县衙所属六科房上送县令批阅的文书大都在这里集中,由招书把关呈递。二堂上悬挂的“清慎勤”匾额则由康熙皇帝御书,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四)、三堂
三堂又称“知县廨”,是知县处理公务和临时休息的地方,由于此处环境幽静,遇到涉密案件或有所避讳的花案时,也常常在此审理。匾额“清如镜水”,楹联“一尘不染邪恶永退,两袖清风正气长存”。
(五)、虚受堂
虚受堂是知县受到上级表扬和嘉奖时,反思自己对得到的恩赐和荣誉是否受之有愧的地方。楹联“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六)、思补斋
思补斋是知县对自己的过错进行反思的场所。知县如果处理日常事务出现失误,就会受到上级的指责或追究,每当此时知县都要在这里进行反省,思考修补过失。楹联“孔子乃至圣先师每日尤洁身三自省,吾斋本无名后学时刻须补过多反思”
虚受堂、思补斋等单元建筑,为目前我国现存同类建筑中的仅存者,不仅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也为叶县明代县衙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
(七)、大仙祠
大仙祠是供奉守印大仙之场所。所谓大仙即狐仙,传说狐狸能修炼成精,化为人形,神通广大,威震群妖,古代县衙中常供“守印大仙”之位,以防印信丢失。
(八)、后花园
荷塘绿柳,小桥流水,假山曲径,十分别致。 (九)、知县宅
知县宅是知县及其家眷居住的场所。由于朱元璋最忌讳女人干政,因此上下效仿,西退室是知县在特殊情况下会客时让家眷回避的场所。楹联“小有清闲抱弦怀古,随其时地修己观人”。
(十)、厨院
厨院是知县及其家眷和衙署工作人员的膳食场所。主要建筑有灶房两间、厨房两间、储藏室一间、东西饭堂各三间、凉棚及水井。一直到县衙修葺前还有老百姓在这里居住打水。
(十一)、狱房
狱房是关押罪犯的场所,由审讯室及关押重犯的水牢和禁闭室等部分组成。该狱房一直沿用到民国。 (十二)、文物展厅
叶县文物精品展厅共展出250万年前至新石器时代及历代精品文物300多件,其中70多件为全国仅有。 (十三)、黄庭坚书《幽兰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生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进士及第后任叶县县尉。
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的创始人,其诗歌艺术和苏轼齐名,书法艺术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幽兰赋》碑文近400字,为行书体,大字逾尺,小字盈寸。全篇气势雄浑,用笔腾跃跌宕,逸趣横生,充分体现了黄书的雄浑、奇逸、健壮姿纵的特点。
书法名家称黄庭坚一生传世作品虽多,唯晚年所书之《幽兰赋》最能代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稀世珍品。
(十四)、编钟演奏大厅
许公宁编钟系河南叶县出土的春秋早期实用乐器,距今有2600多年的历史,国家一级文物。此套编钟由9枚钮钟、20枚甬钟、8枚镈钟共37件组合而成。这种组合形式在全国已出土的编钟中尚属首次发现,且是目前我国出土的历史年代最久远、形式最奇特、保存最完整的成套编钟。该编钟能够发出不同音高的乐音,能够演奏古今中外乐曲。
(十五)、关于衙署文化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非常重视和倡导发扬中国文化,楹联艺术是其中一项,他还亲自操刀,开一代风气,对明代乃至其后楹联发展有很大作用,被称为“对联天子”。衙门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跟风楹联。但其自身的特点,又使衙门楹联有着自己的特色。
叶县县衙所有建筑前的匾额、楹联以其语言精练、内涵丰富而令人赞不绝口,使人看一眼就会烙在心上、印进脑海,感觉要比那千篇一律的“明镜高悬”来得真实。如大门廊柱上的抱柱联“天听民听、天视民视,人溺己溺、人饥己饥”是清同治六年、叶县知县欧阳霖到任之初所撰,不仅表达了作者作为一方父母官愿意接受群众监督,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坦荡胸怀,同时还表白了作者清正廉洁、体察民情的决心与情操。
大堂卷棚廊柱上的“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以及“山色壮金银惟以不贪为宝;江流环铁石居然众志成城”两副楹联,则深刻地表达出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对为官者的期望。楹联作者身为地方官,能自觉与百姓一等,视百姓为衣食父母,的确难能可贵,使看到这两副对联的人都深有感触,至今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二堂正中檐柱上有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意为弘扬人间正义、学习古今德操完备之人;三堂两侧廊柱上有一副醒目而特殊的楹联:“今古今古今今古,古今古今古古今”,以有限的两个字的变化来开启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仿佛世界上一切可气、可怒、可恨的情绪都随着这有限的两个字而融化了,从而多了一分恢意、一分恬静、一分快乐。 附:叶县旅游的前景浅析
笔者认为叶县的旅游发展前景可以分为历史文化板块、寻根祭祖板块、盐文化、山水旅游以及战争遗址、红色纪念板块。
(1)、以明代一条街及县衙为核心,辐射金代文庙、文昌阁、愤乐亭等亟待修葺的景点加强区位合作,形成集成优势,重点开发县城历史文化游;
(2)、依托正在拍摄的《叶公》电视剧,加大对旧县叶公陵园以及“世界叶氏华人联谊会”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仿效郑州炎黄祭祖大典开展寻根祭祖文化游;
(3)、开发辛店乡望夫石山,与近邻的燕山水库形成山水旅游线。作为国家重点治淮工程,正在绿化建设配套设施的燕山水库近邻许南公路,交通方便,可以开设多项水上娱乐项目,发展成为除防洪、发电等常规功能外集垂钓、游泳、划艇等综合性休闲旅游和避暑玩水佳地;
(4)、燕山周围有许多诸如八戒洞、花果山、高老庄等关于《西游记》地点的传说,还有闯王寨和红25军战斗旧址等,西山60年代开挖的防空洞条件成熟时也可以综合开发游览;
(5)、弘扬盐文化,建主题公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a5fcf1d10a6f524ccbf85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