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秉绶隶书赏析

2023-02-28 22:36: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伊秉绶隶书赏析》,欢迎阅读!
隶书,赏析
伊秉绶隶书赏析

作者:周翠蓉

来源:《文物世界》 2013年第3



伊秉绶(清乾隆十九年—嘉庆二十年,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晚号默庵。福建汀州宁化县人,故人又称“伊汀州”。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曾任为广东惠州知府、扬州太守等官。

嘉庆三年,伊秉绶以出色的业绩入选府道备员,后外放为广东惠州知府。在惠州知府任上时,有循吏的美名。所谓“循吏”,是指那些通晓法律,在贯彻实施时遵从原则,兼原则性与灵活性于一身的中庸、中正的为官者。他为官保持清廉本色,遍访民间疾苦;注重教育,倡修学堂,建书院,以此推动发展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施行“汰陋规、抑豪强”的新政,他行法不避豪强,特别痛恨恃强凌弱的权贵豪强,往往“立擒惩之,以抚节义”。 《惠州府志》记载:“讼牒至,即亲鞠之”。全境百姓莫不歌颂其德政。

伊秉绶高洁的品格不仅赢得了民心,也滋养了他雄强奇正的书风。伊秉绶喜绘画,工四体,其行楷有颜真卿之神韵,博采广收,兼师百家,自抒己意,为时人瞩目。伊秉绶师从刘墉,主张“指不死则画不活”(包世臣《艺舟双辑》),楷书取颜真卿,行书拟李东阳,隶书得法于《褒斜道刻石》、《郙阁颂》、《衡方碑》诸碑石,用颜书笔法作隶,力能扛鼎。伊秉绶隶书成就最高,为清代碑学中的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

厦门市博物馆藏伊秉绶隶书中堂《临汉李翕黾碑帖》是其代表作之一。纵125厘米,横60厘米,描花笺纸本。行书款:“汉李翕黾池碑帖,宁化伊秉绶墨卿氏临”,下钤白文“秉绶文印”和“泉声树色”二方印,无年款。所书内容摘自《西峡颂》:“勅衡官有秩李瑾掾仇审,因常繇道(徒),鐉(烧破析),刻(刍)崔嵬,减高就埤,平(夷)正曲,柙(致士石,)土(道)石坚固广大,可以夜涉。四方(无雍),行人怀悀,民歌德惠,穆如清风,乃刊斯石。克长克君,牧守三国。三国清平,詠(咏)歌懿德。威恩竝降,亦世赖福。”

伊秉绶隶书取法于汉隶碑帖,且精于碑学。关于汉碑的学习,他曾说“学汉碑,每种须两副,一悬壁谛观,一剪褾临仿”(《退庵随笔》)。可见他学汉碑不斤斤于点画的力度,更注重整体的章法气度。这种远取近观使其对汉碑的风格心领神会。在创作上追求方正、奇肆、恣纵、更易、减省、虚实、肥瘦,毫端变化,出于腕下;应和、凝神、造意、莫可忘拙。所以,他的用笔以逆笔中锋为主,点画在方圆之间,看似平直匀整,实筋骨内含,有意削弱隶书的“蚕头燕尾”,使其书风更显浑朴苍劲,静穆威严。同时将一些隶书点画以斜线、圆点代之,使平直中蕴变化、方整中蕴灵动。这种古拙内敛、刚劲雄强的书风,实是他的心性与古代碑刻书风的一种高度自然的融合。清人赵光评价:“墨卿能脱汉隶而大之,愈大愈壮。”

伊秉绶在隶书创作中擅长中锋用笔,笔画粗细相近,没有波澜起伏,没有古隶的蚕头雁尾。笔笔顺畅而过,直率坦荡。笔画因中锋而藏头护尾,挫入顿出,圆润饱满,含蓄蕴藉,如挫去锋芒的器物,古厚浑穆。与笔画相配合的是速度,速度大致相等,没有特别快和特别慢之别;伊秉绶没有在用墨上动心机,任浓墨入纸,黑亮充足,毋须多变。从主要笔画可以看出他吸收了篆书的写法,圆畅、均衡,以不变为变。这得益他平时多浸淫于汉隶碑额、缪篆笔意,不求新奇而涵泳秦汉书法中的古穆、浑厚、拙重,并渐沉笔端。正是这样朴实的用笔,使得伊氏隶书作品齐整中见雄奇,很有韵味。

框架结构上也很相似,凡横竖穿插,极尽均匀,对称,每字都有中轴线,分割左右、上下两边,不差毫厘,书者似乎在做着最基础的结构训练却藏纯朴雄强之意。那种偏一边、正中求


奇、平地造险的结构形式,他并没尝试。作品堂正大度,也是缘于结构的中正,中正中充满了美感。“朴学尊纪注,清诗缘性情”,代表了伊秉绶隶书的框架式造型。

章法结构方面独具匠心,尤其布白妙不可言,只能会其意,伊汀洲书法作品布白全从学问中来,他的章法极富变化,乍一看似平淡无奇,细细推敲,拙中藏趣,意境极高。

美学方面,伊秉绶采用古穆、厚重、大气的魏汉态势改造近世的流美思潮,更多的则是凝重、厚质。随着清乾嘉之后崇碑运动的狂飚,审美思潮指向古朴、稚拙的自然状态,伊汀洲的作品也越来越显示出其时代性。清赵光《退庵随笔》亦云:(伊秉绶)遥接汉隶而大之,愈大愈壮。在气魄上,伊汀洲比清末康有为、现代的舒同大字还要大许多,在格调上,与近代的弘一法师可平分秋色,弘一透出的是诸佛的那种静化的心灵,伊秉绶则显示的是佛的法力无边。以此境界与气魄移之于真、行书,即如沙孟海所云的无有不佳者。其以隶书之结体造型移于行书当中,淡化提按丰富的运笔,信手写来,一任自然,了无俗格,古拙大气,所谓“遂入鲁公之室(近人马宗霍语)”。

伊秉绶的隶书体现的意境表现为“愚”中见智,拙中有趣,正中藏奇。其一是简单化线条,剔除汉隶线条丰富的节律,使其成熟的“华巧”动作(顿挫与波挑)回到朴厚的单一中峰线段,这种线段在视觉意义上传递着朴拙、厚质。其二,在时空构架上,抹除了富有时间节律与动感的特性,只一味地在空间构架上施展法术——字内空间与字外空间的殚精竭虑策划。在其隶书作品当中,提按丰富、节奏明快的成熟隶书笔法变成了动作单一的中锋运笔,为避免这种运笔法所导致的单调性与匀整性,伊汀洲采用线条长短有变、参差错落的并行方式来透示出一种理性与自然的交融。同时,大小等同、整齐化一的典型隶书字形被大小、长扁错落自然所代替,更间以舒展字的主划以拓展外部空间,使每字所占有的空间(体积)参差有变,迥异于每个字的空间(体积)相均的典型传统隶字。这就使他在空间的处理上高人一畴:长短参差的并行线段增强了字内空间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大小错落的外部空间所体现的变化弥补了单一线段的时间节律。

(作者工作单位:厦门市博物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a49009314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