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的过程》,欢迎阅读!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的过程
对于一门学科来说,专业性的研究和知识的获得,通常都是在一个系统的、严密的研究过程中实现的。研究过程是指研究者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和提出研究结论的完整的科学活动过程,包括研究的逻辑过程和具体研究的实施过程两种。
一、研究的逻辑过程
科学研究活动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的理性目标指导下,通过不断的演绎和归纳,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就是从理论问题经过研究验证最终回到得出理论的循环过程,连接这一过程的逻辑方法就是演绎和归纳、经验观察和概括综和。根据华莱士(W.Wallace)的“科学之环”原理,研究的逻辑过程是由问题、理论、假设、操作化和假设检验等几个环节构成的(见图5—1):
研究起始于问题,研究者一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理念以及相关理论,寻找、发现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和理论相关的问题,而不是常识问题。提出理论问题之后,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其他相关理论的解释,然后根据相关理论解释,提出自己的理论假设。为了证明自己所提出的理论假设,需要针对理论假设所包含的解释模型,设计操作化的变量,并对变量进行测量。最后,在测量或观察结果的基础上,检验理论假设和拟合解释模型,并最终概括出理论结论。这一从理论出发,经
图5一l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
资料来源: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过研究检验,最终又回归到理论的过程,其问经过多次的演绎和归纳,知识得以不断积累和扩展,科学理论得以延续和创新。所以,研究的逻辑过程是科学活动和知识增长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或者说是科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二、社会学的解释
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对社会运行及协调发展理论的解释过程主要包括:概念和变量、假设、变量测量和分析、假设检验。
1.概念和变量
概念和变量是理论研究的基础和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社会学概念是将社会中的同一类现象和过程以及共同特征抽出来,加以概括的结果。概念包括实体性概念和非实体性概念,例如,“组织”、“社区”等就属于实体性概念,它们是对具体的事物或人进行的概括性表达;“社会运行”、“社会转型”等则属于非实体性概念,是对非具体现象的概括。
概念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概括性的思维,引导人们去关注一类事物和现象,或对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纳。研究者在使用概念时,需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常情况下,当我们使用一个概念时,它的内涵和外延是确定的。只有这样,才能运用概念去进行描述和分析。如果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不确定性,那么,概念就失去了概括和归纳的意义。所以在理论研究中,概念的含义必须是确定的,概念的模糊容易导致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变量是指含有数值变动的量。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为了解释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通
常需要用变量来加以衡量和说明。于是,研究者就必须将一些概念转换成可以操作和测量的变量,例如,“人口规模”、“迁出(人)率”、“收入水平”、“教育水平”等,就属于可以测量的变量。通过对这些操作化变量的测量和分析,可以概括和解释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及规律。
在研究解释中,变量一般有两大类:一是因变量(dependant variable),也叫依变量,是要解释的现象或过程;二是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或独立变量,是自己独立发生变化的变量,用来解释现象或过程的原因。例如,如果我们要研究某个社会中的人1:3变动情况及其原因的话,那么,可以把人口增长率、迁入(出)率作为因变量,把经济增长率、人均收入水平、教育水平等作为自变量,来解释它们与区域人口变化之间的关系。
2.假设
社会学解释通常对两个变量或多个变量之问的关系进行阐释,揭示它们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为了达到解释目标,研究者常常需要预先设想或猜测判断所要解释的变量之问可能会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并运用这种预设关系作尝试性解释,这样一种预设的变量关系和尝试性解释就是假设。例如,要解释不同民族社会阶层地位差别的原因,我们可以假设语言差异、受教育水平两个变量与民族阶层地位差别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假设的提出一般具有理论的意义,也就是说,假设中所涉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通常能够表达和反映该研究领域的一种理论解释。假设分为研究假设(H1)和虚无假设(H0),研究假设就是研究者所要验证的假设,是研究目的,虚无假设是指和研究假设相对立的假设。假设在经验材料验证之后,无论是被证实或是被证伪,都具有理论的贡献。理论假设的意义在于,研究者可以更加明确地关注几个变量之间的某种关系,从而找到研究的切入点,为研究的展开和取得研究结论奠定基础。
3.变量测量和分析
假设是一种主观判断和设想,要知道其是否符合实际,就需要用经验材料来加以说明。那么,什么样的材料才能证明假设是否符合现实呢?这就涉及如何对假设中所包含的变量进行测量,因为,通过测量变量的数量变化,并对数量变化的关系加以分析,即可把握和了解所假设的变量关系是否成立。测量就是运用一些指标来衡量某类现象或过程的特征和变动情况。
变量测量具有层次性,一般分为四个高低不同的层次,由低向高分别是: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测量主要是为分析服务的,当我们测量出居民的民族知识掌握情况之后,可以通过变量分析来探讨它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各种关系。变量分析是指研究者为了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常常需要对其他变量加以控制,然后通过统计分析,确认所要考察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4.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是根据抽样分布的原理,运用抽样调查的样本统计值来对研究假设加以验证。假设检验的原则一般采用显著度和否定域,也就是根据统计值分布在此范围内的比例来确定是否否定虚无假设,以确认研究假设是否成立。如果能够在显著度很小的情况下否定虚无假设,就能够证明研究假设成立;反之亦然。
重要概念
假设检验是根据抽样分布的原理,运用抽样调查的样本统计值来对研究假设加以验证。 在社会学定量研究中,检验假设一般可以用显著度p≤0.05作为准则,有些研究也运
2
用p≤0.01或p≤0.001。检验方法主要是非参数检验,包括卡方(χ)检验
和方差(F)检验。 三、研究的基本程序
具体研究阶段是进行一项研究的完整过程,包括研究的具体方案和研究的具体实施程序或步骤。要确保一项具体研究达到预期的目标,严格遵循研究设计所计划的具体研究步骤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具体研究大致可分为八个主要阶段:(1)提出和界定问题;(2)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资料;(5)整理和分析资料;(6)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发现;(7)得出结论;(8)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
具体研究的第一阶段就是提出和界定问题。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总是要解答某些具体问题的,所以问题是研究的导向,也是研究的目的。
提出问题一般遵循这样几个基本原则:第一,问题必须具有理论导向。所谓理论导向,是指所提出的问题是由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构成的,而且问题能够通过经验来证实或证伪。第二,问题最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理论研究最终要回归到实践,因此,在选择研究问题时,最好考虑现实中人们关注较多的、与实践关系更为密切的问题。第三,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研究可行性。也就是说,研究者所提出的问题,在现有的条件下是能够解答的。衡量问题的可研究性的标准有:(1)问题具有明确的范围;(2)问题能切合实际;(3)问题与研究者自身条件相符合。
第二阶段是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回顾别人是如何研究的。了解和掌握别人的相关研究,一则可以知道自己的问题是否有了解答,或已经解决到何种程度,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劳动,有利于理论和知识创新;二则也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为自己回答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第三阶段就是进行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指为了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实现研究目的,对研究中所涉及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检验所作的具体计划。例如,如果研究需要通过抽样调查来收集资料的话,那么就需要对如何实施调查进行设计;如果是利用第二手材料来进行研究,那么就需要设计收集哪些二手资料以及如何获取。
第四阶段是收集资料。资料收集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资料必须具有可信性,即资料来源是可靠的,值得信赖的;(2)资料必须具有针对性,即收集的资料应针对所要解答的问题,对证明问题具有有效性;(3)收集资料要注意时效性,也就是说,所收集的资料应该是新的;(4)所收集的资料必须具有系统性,即资料必须是完整的,而不是断章取义的,它能够用来系统证明所研究的问题。
第五阶段是整理和分析资料。整理资料主要是对收集起来的资料加以汇总、分类、补充完善和加工清理,以便为分析工作做好准备。资料整理完毕之后,就需要对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探寻新的发现。
第六阶段就是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新发现。在资料分析中发现新问题之后,就需要对这些新的发现寻找理论解释,也就是对所看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从理论和实际的角度去加以解释。
第七阶段是得出结论。研究者根据各种解释的有效性和完备性,最后提出解答问题的最终结论。一般来说,研究的结论具有概括性,能够概括研究所发现的规律;结论具有完备性,即所作的结论一般是能够自圆其说的理论解释,其逻辑结构是完备的;结论还必须具有有效性,也就是能够说明所要研究的问题。
第八阶段就是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的意义主要有:(1)公布研究结论以便于其他研究者加以检验和评估;(2)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应用;(3)有利于知识积累;(4)帮助研究者确立学术地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7d0cdba03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f3.html